从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日本书法家青山杉雨的收藏与书法作品中,可发现日本书法家青山杉雨是如何学习中国书画、将其精华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追求一种现代的、时尚的感觉,以实现自己作品“一作一面貌”的境界。一位如此善于学习的艺术家,也有着卓然的审美眼光。
富田淳
青山杉雨先生本人及其家人分数次将其藏品捐赠给我所服务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其旧藏中既有中国的书法作品,也有绘画作品。时下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关于青山杉雨的展览叫“青山杉雨的收藏与书法”,为纪念青山先生诞辰100周年,同一主题也于去年(即2012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主要是古代美术品,很少收藏现代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获得过作为日本文化人最高荣誉“文化勋章”的青山杉雨,博物馆方面即破格予以举办展览。
青山杉雨对中国,特别对中国的江南地区有特别的感情。他于1993年去世,享年81岁。终其一生,青山都非常热爱中国,他受中国书法的启发,把中国书法与自己的感性融合在一起,从中追求一种现代的、时尚的感觉,以实现自己作品“一作一面貌”的境界。
青山杉雨毕其一生收藏了非常多的文物,其中不仅有中国的文物,还有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汉文化圈的文物。青山杉雨及其家人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共有70件,包括书法作品35件和绘画作品35件。这些作品是在他去世后,由其家人与博物馆方商量,专门针对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方面的不足而捐赠的,其中包括不少精品。
青山的收藏品曾经都是他挂在家中自己欣赏的作品,因此,如明末清初常见的那些超过3米的大幅作品是没有的。
须知在日本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中国的书画作品的。此外,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收藏者的审美眼光非常重要,决定了藏品的整体质量。
论青山杉雨收藏中的精品,第一当属元代杨维桢的《草书张氏通波阡表卷》。青山得到这件作品的时期应当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时代的日本的文物市场,基本看不到元代的书画了,那些古老的艺术品应该都早已经被美术馆或博物馆收藏了。关于这件作品有一个小故事,当时卖这件作品的古董店的人甚至都不相信这件作品是真品,所以就以十分低廉的价格把它转让给了青山杉雨。日本所藏杨维桢的作品非常少,而青山旧藏的这件《草书张氏通波阡表卷》现在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中国书法作品中的一件精品。青山杉雨得到这件杨维桢的书法作品之后非常高兴,不仅就把自己的号改为了“获廉斋”,因为杨维桢字廉夫。青山还有一枚印章为“获廉斋”,那是由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兆申先生所刻的,从落款来看,印章刻于1976年,青山杉雨把这枚印章盖在他的收藏品和他自己的作品上。青山与当时亚洲的著名文人学者多有交往,江兆申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
如果说杨维桢的书法是青山的书法收藏中的精品,那么其绘画收藏中的精品当属髡残的《雾中群峰图轴》。髡残是一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画坛的僧人,与八大山人、渐江和石涛并称“明末四僧”。《雾中群峰图轴》是青山杉雨的老师西川宁赠送给他的,当时为1985年,西川83岁,青山杉雨73岁。青山杉雨71岁成为了“日本艺术院”的成员,此后另获得很多勋章,西川宁于是将此画赠与青山杉雨表示祝贺。目前留存的髡残的作品非常少,青山杉雨共得到过两件髡残(髡残,号石溪)的作品,因此非常高兴,并把自己的号改为“二石斋”,他自己还刻了一枚“二石斋”的印章。他曾经还写过一幅书法,内容就是自己得到两幅髡残作品的前因后果:
髡残字石溪,湖南武陵人。……收藏其小帧。平生习于座右。近时偶得巨幅一件。是靖闇先生所贻之逸品也。揭壁间观之,气韵深远。真可谓稀世之宝。欣悦之情不能措。回顾吾室。名二石斋也。
此文先是介绍了髡残,并说“藏其小帧”,说明此前青山就收藏有髡残的一幅小作品,后面又提到从他的老师西川宁(靖闇)处得到《雾中群峰图轴》,并流露出青山对这幅作品的喜爱,最后则说明了自己改号“二石斋”的缘由。
青山杉雨的书法创作受到了很多来自中国书法的影响。青山在30岁时拜西山宁为师,西山正好比青山大10岁。在青山刚刚拜师的时候,西川宁要求他学习了清代包世臣的书法,包世臣的书法比较有黏性,青山觉得自己不适合学这种,就拒绝学。虽然青山自己的书法创作看不出他受到包世臣的影响,但是包世臣的书法理论对青山的影响很大。此后,青山恐怕也是以包世臣提出的“气满说”为其书法目标,从而展开了自己带有金石风格的书法之路。对30多岁时的青山杉雨影响最大的是清代的蒋仁和胡震两位书法家。青山收藏有蒋仁的《行草书尺牍册》,其中包括有蒋仁的几十页书信和蒋仁的《草书七言联》。蒋仁是西泠印社中“西泠四家”之一,存世作品稀少。从印社学习书法并将其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的书法家,在当时的日本可以说几乎没有。另外一位给青山非常大影响的书法家就是胡震。青山收藏有胡震的《隶书七言联》。青山杉雨36岁时参加日本美术展的获奖作品《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轴》就带有很深的胡震的印记。但要强调的是,虽然受到胡震很大的影响,但是青山并不是模仿,而是把自己的感性与对胡震的学习结合到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应该说,关注印家的书法作品,并从中吸收一种金石风格,青山当时的作品说是给当时的日本书法界注入了一种新风。
而对青山杉雨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则是吴昌硕和董其昌。年轻时候的青山杉雨非常喜欢吴昌硕的作品,即使是他尺幅非常小的作品,青山也给予很大热情。哪怕是对刊登在杂志上的吴昌硕作品小幅图片,他都会放大镜去仔细观察,努力从中学习精华。
青山杉雨的藏品很多,吴昌硕的作品则是其收藏中很有代表性一系。他的收藏很有系统性,不像很多日本藏家仅仅收藏吴昌硕创作顶峰时期的作品。吴昌硕曾临写过很多次《石鼓文》,一般来说,都是竖行和横行的字都排列得非常整齐的,此类作品在日本很受欢迎。然而青山旧藏中有一件吴昌硕晚年创作于宣统元年的《临石鼓文轴》,这幅书法作品的横行并没有有意地排得很整齐,但是整体却显示出一种统一感和和谐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吴昌硕的一个精品。此件《临石鼓文轴》毕竟是一件精品,然而,吴昌硕年轻时候的作品,青山也进行了收藏,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收藏是很有系统性的。比如青山旧藏有一幅《篱菊图轴》,作品没有用很浓的色调,非常澹泊,但是青山收藏了,因为他对吴昌硕有一个整体的、非常系统性的理解。青山旧藏中另有一幅吴昌硕的《牡丹图轴》,据青山杉雨的儿子青山庆示介绍,那是青山杉雨最喜欢的吴昌硕绘画作品之一。事实上,在日本所能见到的吴昌硕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用色非常浓艳的,我也对吴昌硕有过一定的研究,根据吴昌硕自己留下的记录,他曾提到:由于日本人是非常喜欢浓艳的作品,所以也特意用浓艳的颜色创作了一些作品。实际上,吴昌硕本人也对这样的作品不置可否。在日本,像这种青山杉雨所收藏的那些用色非常澹泊高雅的作品是非常少的,从青山收藏的吴昌硕中,也能看到青山对吴昌硕的研究很深。青山杉雨旧藏有吴昌硕晚年的一幅《墨梅图轴》,这幅作品也完全没有用浓艳的颜色,是单纯的水墨画。此画的精彩之处在于,这是吴昌硕在自己的生日的时候为自己而作的,而不是应别人之求马马虎虎画出来的,因此可以说是吴昌硕的代表作,青山对于这样的作品也非常扎实的收入囊中。
青山不仅收集了众多吴昌硕的作品,在他60岁的时候还策划了一个吴昌硕作品展,并且出版了一本吴昌硕作品的图录,这本图录收集和网罗了关于吴昌硕的所有资料,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对青山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艺术家,除了吴昌硕,还有董其昌。青山杉雨在63岁时造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当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就说:“既然好不容易来一趟,就看点儿什么吧。”青山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说“想看董其昌”。青山杉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并不是隔着玻璃去看作品,而是拿在手上细细把玩,总共看了20件左右的作品,并且从中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他觉得:“董其昌的这些作品不是做作地写出来的,也不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写下的非常和谐的作品。”青山杉雨藏有不少董其昌的作品,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作品中也有董其昌的卷轴和挂轴,其笔法都达到枯淡和飒爽的境地,青山自己也把这种意境融入到他自己的创作风格当中。青山杉雨64岁之后的作品于是就慢慢开始显现出枯淡和澹泊的状态来了。
青山杉雨的旧藏中也有晚清虚谷的作品,如《莳兰种竹图卷》。虚谷的线条非常有个性的,现存的画作也很多,但是金鱼花草占了大多数,这幅《莳兰种竹图卷》中的山水真正体现了文人的优雅生活,可以说并不多见。青山能够把这也收入囊中,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因为这样的作品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作者系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管理科科长,本文由韩少华根据作者在上海博物馆讲座整理,标题系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