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4日,发生在翊坤宫的“人打钟”事件,使故宫博物院的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公众焦点。
安全,一直是故宫人最关注的问题。火灾、盗窃、震灾、自然损坏、文物库房、基础设施和观众安全,这七个方面的隐患,犹如七把利刃长期高悬在故宫人的心上,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危险。
让平安时刻与故宫相伴,是几代故宫人的心愿,是愿景,如今更是化作了行动。
2012年5月,经过持续、广泛、深入的调研,故宫博物院通过文化部向国务院提出开展“平安故宫”工程的建议,以彻底解决故宫存在的七大安全问题。2013年3月,《“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同年4月获得批准。
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平安故宫”工程的内容及目标。
问:“平安故宫”工程的保护对象是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答:根据工程总体方案,“平安故宫”工程的保护对象,一是占地112公顷、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的安全;二是180余万件文物藏品的安全;三是每年约1500万名中外观众的安全。
“平安故宫”工程的近期目标,是争取用3年时间,在2015年,即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时,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防火、防盗、防雷、防震、防踩踏等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解除其中最紧迫、最危险的隐患点。
“平安故宫”工程的中长期目标,是用8年时间,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问:“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中提及了7项重点内容,每项的工作量都很大。故宫博物院将如何统筹安排?
答:七项重点内容,我们按轻重缓急进行区分。北院区建设将彻底解决故宫大型藏品多年来无法修复保护和展示的难题,为腾退古建筑空间并及时保养、维修创造条件,且已得到北京市和海淀区的大力支持,计划优先考虑实施。
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安全防范新系统和院藏文物防震,均直接关系消除故宫藏品和古建筑的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等级,因此较为迫切。
基础设施改造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经过多年专家论证已获得通过,可按程序逐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着眼于未来,谋划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因需在北院区项目竣工后才能大规模实施,因此目前安排进行前期准备,着手选择合适门类开展试点工作。
问:您说北院区建设要优先考虑,那么目前进展如何?
答:去年,故宫博物院与海淀区建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具体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全面启动服务、协调和对接工作,共同研究推进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设事宜。该项目位于海淀区北部新区的西玉河,未来也将作为该地区的重点文化项目和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
经过多次研究,并征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同意,基本明确了项目内容和规划思路,初步达成了两个共识。一是明确项目选址、总用地面积以及建设内容;二是明确了项目规划设计范围。
在上述共识的基础上,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前期研究,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建筑策划与概念设计研究。
目前,正在积极编制项目建议书;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海淀区政府、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项目规划调整问题,取得项目规划条件;根据项目规划条件,调整、修改项目规划方案;与文化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规划、建设、园林、土地、水务、环保、交通,以及海淀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协调项目立项相关问题;进一步对项目规划、建筑形式、功能需求、建筑规模、园林园艺设计定位,以及该地区防洪等方面进行研究。
海淀区政府正在对项目研究范围内的用地进行征地拆迁入户调查工作。在外围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将翠湖南路和上庄东路列入2013年投资建设计划,并启动南沙河南侧路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完成了对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原有区域已建成业务用房的验收,安防、消防设施改造等工作,拟定了西玉河基地相应管理制度等,加强物业管理和安全巡查,确保该区域环境、安全、管理方面的保障。
问:北院区建成后,主要承担怎样的职能?
答: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的大型珍贵文物,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但由于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及时、大规模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北院区设计有上万平方米的修复和展示区,建成后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还想把传统文物修复的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公众。
目前,我们已筹备成立了车马轿舆文物、木器家具、点翠文物、金属文物、中和韶乐、百宝嵌文物、古钟表、古书画、宫灯、纺织品等10个左右文物修复工作室。鉴于北院区的安防设施改造尚未完成,暂时将慈宁宫作为文物修复工作室的临时用房,六月中旬木器文物修复、宫灯文物修复等几个工作室将正式启用,开始进行文物的实际修复工作。
另外,北京市东城区具有传统技艺人才资源优势,有些企业的传统艺人是当年清宫造办处的后代传人。我们与他们签订了以对故宫院藏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为主旨的战略合作框架意向书,充分发挥传统工匠的技术优势,目前合作已进入到了具体实施启动阶段。这既是文物保护修复在用人机制上的一种探索,也是实施“平安故宫”项目的人才保障,同时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问:目前故宫的地库主要存在哪些隐患?
答: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故宫博物院一、二期地库不能实现针对不同质地藏品的温湿度调节;二期地库采用水冷式空调,上方储备了约50吨水作为冷却水源,目前冷却管、蒸发器已锈蚀,一旦开裂,文物将遭灭顶之灾。
所以我们要对原有地下文物库房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加固地库结构,改善防水、防震措施,按照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改造文物库房,更换陈旧老化设备,实现温湿度分区分类调控,使现存地库的90余万件文物得到更加科学的保护。同时,经科学论证,合理地增加文物科学保管空间,按照国内外博物馆惯例和藏品管理标准,在地库内完善文物摄影、筹展等配套使用功能,从而逐步减少地面文物库房,拆除临时彩钢板建筑,整体提升文物保管条件。
问:端午小长假在即,观众安全又成重中之重。除限流、限行外,扩大开放面积也是故宫改善观众参观品质、保证参观安全的重要举措。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答:今年“五一”前,我们开放了文华殿区域的文渊阁,扩大开放空间。现在正争取故宫的西部区域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时实现开放,这需要对隆宗门内的观众餐厅进行重新安置,使观众的就餐和休息环境得到改善。慈宁宫将作为雕塑馆对观众开放,寿康宫进行原状陈列展示。另外,端门城楼将作为数字博物馆场所对外开放,大高玄殿文物建筑群修缮后,南部区域作为国内宫廷道教文物展示空间,北部区域则作为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故宫讲坛”的场地对外开放。
同时,我们还在努力增加展厅。一,午门和雁翅楼建筑群,争取在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时,这组2800平方米的大型展厅能够正式启用。二,东华门修缮工程将于2013年竣工,计划作为古建筑馆对观众开放,同时考虑能否向观众开放东南角楼和东华门至午门的一段城墙。三,御膳房目前是家具库房,将来作为古代家具馆对观众开放,可以采取仓储式展示方式,既扩大展览面积,也有利于家具文物藏品的保护。四,宁寿宫将开辟为石鼓馆。(本报记者 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