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就中国当代艺术黑幕发表了多篇评论员文章,直指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就像一个“庞氏骗局”(Ponzi scheme),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批量生产画作,拍卖行与画廊和交易商合作抬高未成名或鲜为人知的油画的价格;中国当代艺术家如要出名还要花钱买“鳝稿”(吹捧稿)、在国家级博物馆搞展览来抬高名气。
十多二十年前,一班先知先觉、以纽约为基地的犹太籍投资者或投机者,从中国大陆的油画家手中,以三几千美元的价格,大量收购数以千计的油画作品运回纽约。在其后数年,这班犹太籍投资者或投机者不断为他们收藏的中国当代的油画举办展览,找来艺评家为那些还未成名的油画家写“鳝稿”,藉以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当时机成熟,他们的油画便慢慢地渗出市场试水温,不受收藏家或投资者追捧的油画家作品便以低价出手,受欢迎和受追捧的油画家(如四大天王:岳敏君、张晓刚[微博]、张培力、王广义)的作品,他们便联同多间拍卖行,按部就班地将作品估价提高,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达到颠峯。不用说,这班犹太籍投资者或投机者已赚到盆满砵满离场,剩下来的,只是一班盲目跟风的投机者。
其中一个暴发户投机者就曾经在拍卖行卖出一尊大型明代鎏金佛像,再贴钱凑够四千多万,以天价拍入一幅岳敏君大口仔系列的油画。投资或投机于中国当代艺术是玩一个“音乐椅”游戏,每个投资者或投机者都或多或少心存侥幸,认为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一定可以找到椅子。我同意《福布斯》的分析,中国当代艺术投资市场黑幕重重,全由机构投机者主导,拍卖行、代理画廊推波助澜,将四大天王的油画推向天价。这一大班参与者各自赚钱,虽然大家心中雪亮,但谁都不会戳破这一个泡沫,令一般盲目投机者堕入彀中而不自知。
瑞士著名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就是其中一个投机分子。他以有限的资金,以宁滥毋缺、大包围的方式,以低贱的价钱大量收购当年还没有成名和到现在都不出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耐心等待他们作品大幅升值的时刻,让他可以用卖一块叉烧搭几件猪头骨的方式,善贾而沽善价而沽,大手出货。他赚了名声也令荷包肿胀,无疑是一个一流的推销员、投机者。蔫猪头有齆鼻菩萨,太平山顶望下去果然多老衬。乌利·希克遇到李立伟、皮力两位浪得虚名,可能不知艺术为何物的行政总裁、策展人真是如鱼得水,只是十多年光景便轻易地赚了超过一亿。可怜的是香港纳税人,为一堆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其实是一堆泡沫,付出高昂的代价。
最近几年的拍卖行情已清楚显示出中国当代艺术已到了无以为继,泡沫逐渐爆破的阶段。充斥拍卖场大部分是成名油画家的早期作品。70后、80后的油画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乏人问冿。一些艺术水平一般的画作被画廊、投机者和庄家夹高价格至八、九百万,另一个泡沫也逐渐成形。四大天王亦永远不能突破自己的个人艺术风格,只会因循能卖钱的个人风格、吃老本:画大口仔的继续画大口仔、模仿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画金宝招纸的继续画一大堆手套(说不定将来画一大堆袜子!)、画家庭系列的继续画家庭系列,这正正反映出当代艺术由市场主导价格的现实。
我大胆预言,西九文化区的M+艺术馆于2017开幕后将会劣评如潮,除了开头几个月市民抱住贪新鲜的心态前往参观之外,M+艺术馆随后便会沦为文化大白象、西九文化区管理层的政绩工程。究其原因,香港社会从不重视市民人文质素的训练和提升,小、中、大学的艺术教育亦付之厥如,因此才会出现很多香港人将当代艺术雕塑视为一堆“大便”的笑话。《清明上河图》的临摹本能吸引十多二十万市民入场参观,在我看只是慕名而看,亦是一种羊群心态。2017年M+艺术馆入场参观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市民的心态,亦可作如是观。
当中国当代艺术被炒上天价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已由炒家的宠儿变成明日黄花之际,香港弄一所M+艺术馆搞中国当代艺术展,除了是浪费金钱、本末倒置之外,亦显示出两位主理者对中国传统艺术如书画、陶瓷、家具等等的轻视或所识有限。更令人质疑的是浪费大笔公帑一次过买入一大批二、三流兼毫无美感可言、艺术水平一般的作品,其中是否有利益输送的成份。
我认为搞中国当代艺术展对提升香港市民欣赏艺术的能力完全没有帮助,亦不会令香港由文化沙漠变成艺术大都会,与纽约、伦敦、巴黎等看齐。既然如此,倒不如收购一些中国传统艺术品如书画、陶瓷、家具作品,如上海博物馆一样,作为馆藏来得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