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1955年生于重庆,1987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版画系,1990年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邀请,赴美成为独立艺术家。2008年归国,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善于以文字、符号等为创作对象,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代表作有《天书》、《地书》、《新英文书法》等。
徐冰就像当代艺术界的“仓颉”。他将书法体系“植入”到英文当中,创造了“新英文书法”。
用毛笔写出来的英文单词,像汉字一样具有偏旁部首,结构匀称,如“of”看起来像“叩”,“all”似“合”,“on”如“同”。徐冰将英文方块字称为“戴着面具的字”,“表里不一的字”,“就像包办婚姻似的,两个不合适的也得合适,也得在一起。”徐冰操办了这场“婚礼”。
什么是中文?什么是英文?面对英文方块字时,没有一个现成的理念可以准确定义这是什么,“此时我们习惯的思维线索受到阻断,新的思维空间有可能被打开,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以往的知识和现存文化概念。”徐冰告诉记者。
将英文变成书法的大胆举措让徐冰受到国际上的好评,有国际公司请徐冰设计企业标志,还有外国学校希望能将书写英文方块字纳入到学生教育当中。徐冰将以上看成是种肯定,不仅传播了中国书法,最重要的是传播了创造力。
徐冰一再自称是传统的人。“我喜欢非常传统、非常正宗的材料,但观念上又非常当代。这就涉及‘当代与否’并不是手法上不同。”徐冰说,“有一种悖论,一说到当代水墨、当代书法就要玩拼贴,用颜色来写一写,但实际上都没有碰到书法艺术核心部分。”
“很多当代水墨我不喜欢。”徐冰指出有些艺术家用水墨与其他媒材结合,“是一种很别扭的东西”,比如用油画颜料写书法,与书法艺术的真正推进没有关系,“真正的推进,实质上都是科技和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为什么新英文书法会出现在这个时代,与这个时代的全球化背景、文化冲突都有关系。”
只有写字方式的进展,才能带来书法根本上的进展。对于徐冰来说,即便新英文方块字在1993年便诞生了,但它仍然处在完善的过程中。“我开始写英文书法写得不好,并非我的书法功底不好,而是‘中文’和‘英文’这两个概念太强了,很难把它们揉在一块儿,如何把英文字母写成中文的风格,对谁都要在头脑中斗争一番。我觉得里面的乐趣无穷,它像中国书法一样,境界是无边的。”
■ Q&A
新京报:你怎么看这两年兴起的当代水墨热?
徐冰:一是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东西是非常可贵的,回过头来对中国的艺术和手法,重新审视;其次官员的腐败也导致了这种热潮;至于国外艺术界开始对中国的当代水墨感兴趣,这是由于中国崛起,中国的价值观、文化方式,使西方世界必须认真对待中国文化中特殊之处的来源。
新京报:当代水墨能否成为中国艺术中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国际对话?
徐冰:中国崛起让西方重新来看待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墨画一定是这个国家文艺的核心之一。水墨确实深刻蕴含了中国人的习性,中国艺术很核心的东西和手法。但是你不能说当代水墨和国际艺术对话,因为水墨是中国独有、欧美国家没有的,有和没有之间怎么对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