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樊建川个人自传《大馆奴》昨天在军事博物馆首发。本书从他在金沙江边上的童年写起,细述了他一生的经历,在其筹建建川博物馆聚落[微博]前后的经历上着墨尤多,为读者讲述了这位“大馆奴”守护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精彩故事。
樊建川做过知青,当过兵,做过高校理论教师,又当过宜宾市副市长,后辞官经商,从事房地产业。他中年时散尽家财,收藏抗战、“文革”文物,以收集民族记忆。2005年,他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投资修建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如今已经颇具规模,占地500亩,有抗战、地震、民俗、红色年代四大系列25个博物馆和壮士广场、手印广场两个主题广场。藏品总数超过800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329件,是现今中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群。 “建博物馆、收藏文物是为了记录和还原历史,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还为了让每个人的心灵都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樊建川说。
《大馆奴》不仅是樊建川的个人传记,也是建川博物馆的传记。书中记述了许多珍贵文物的来历,宋美龄家属捐赠了宋美龄穿过的旗袍,四川黄埔同学会捐赠了军校课桌椅凳三件套。
说到书名的来历,樊建川说,他希望自己做历史的奴隶,尽量把历史这个碎片缝起来;他还希望给历史人物打工,把那些见证历史的人物找出来;他更希望给每年上百万的参观者打工,让参观者在博物馆看得清楚一点,看的角度多一点,受到的启发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