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君波
国内二十年拍卖风云,有位先生独领风骚,他就是收藏界大名鼎鼎的“罗伯特张”——张宗宪,因为每次拍卖会上他总举1号牌,人送雅号“1号先生”。
穿花衬衫,坐第一排,举1号牌,爱买1号拍品。在国内短短二十年的拍卖历史中,来自香港的收藏鉴赏大家张宗宪总是那么引人注目,人称“1号先生”。
第一次见张先生,是二十多年前在香港朵云轩与永成公司合作的拍卖会上。他穿了一件花衬衫,一落席即谈笑风生,成为全场焦点。那次他买了不少东西。
不久,上海朵云轩举行首场拍卖会,我给他寄去目录。张先生对我们很支持,他不仅答应自己来捧场,还拿去许多目录,派发给自己的朋友。那次首拍,我们最终邀请到了包括张宗宪、罗仲荣、许祥杰、杨启霖、王仲芳等在内的一批知名大买家来捧场。
拍卖会设在静安希尔顿饭店。张先生身着橘色西服,手拿1号竞投牌,坐在会场第一排。他的左右各坐着陈逸飞先生和荣宝斋的米景扬先生,他的身后则是后来担任嘉德拍卖总裁的王雁南和华辰拍卖总裁甘学军。
第一件拍品是丰子恺的《一轮红日东方涌》,起拍价1.8万元人民币。拼抢很激烈,一来一回,抢了几十手。我在台上看到张先生始终淡定沉稳,直到最后阶段才举牌,以12.8万元的高价将画收入囊中,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为他敲响第一槌。
那一天,张先生买了250多万元的拍品。那次拍卖总成交价830万元,张大千、任伯年两件作品过百万元,成交率74.5%,业绩比当时的佳士得、苏富比还要好。
那次拍卖会之后,“罗伯张”的1号牌出了名。在1994年3月27日的嘉德首场拍卖会上,他还是举1号牌,将第一件拍品吴熙曾的《渔乐图》从7000元底价一口叫到1.8万元,最后以8.8万元将其拍得。1994年9月,他又在北京瀚海的首拍上手持1号牌,一口气买了1600万元的藏品,占总成交额的50%。1995年,他的祖籍地苏州第一次举办拍卖会,他依然举1号牌。1号牌已经成了张宗宪的符号,也给市场以积极的信号。
论财力,张先生不算最雄厚的;论专业,他纯属自学,但他实在是收藏界的传奇人物。早年,他经营珠宝,又转而收藏瓷器。他的藏瓷在1999年和2000年分两次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几乎全部以高价卖出,成交上亿元,为市场带来了生气。其中的“雍正青花五蝠桃纹橄榄瓶”以1104.5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清代青花瓷的最高价。
之后,他转而收藏近代书画,我正是在这期间认识他的。每次我们举办拍卖会,他都向我们要10余册目录。后来我才知道这正是他的精明之处。他把目录分送给各地的优秀鉴定家,请他们推荐精品,自己则专注于收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等18位二十世纪代表画家的作品。数年间,他收集了数百幅书画精品,苏富比为他出版了两本画册。
他在很多城市举办画展,其中上海的展出设在锦江小礼堂。我闻讯去参观,藏画质高量富,真是名不虚传。
张先生的收藏理念是“看得见、买得到、捂得起、卖得掉”。他一个阶段专注于收藏一个系列,有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再转向下一个系列,不使自己无所追求。
随着他的画作陆续在苏富比以高价卖出,他又开始了下一个“战役”:满世界收了100多件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彩,在故宫专家的协助下出版了精美藏品集,并于2007年12月在苏州博物馆举办了藏品展。张先生又于2012年春天在苏州博物馆举办了鼻烟壶收藏展。400余件展品,多姿多彩,雅俗共赏。开展那天,上海收藏家代表团50余人前去祝贺,见张先生在人群之中应付自如,真乃收藏界的“常青树”。
今年过年时,我又去位于苏州金鸡湖畔的张府新居给先生拜年,我夸他的房子好,一定价格不菲,张先生却说“不贵”。“我这套房子,以前要是买的话可能要用100张画来换,现在只花掉了我半张画。”原来,他曾花16万港元从朵云轩买走齐白石的《双鸭图》,买苏州的房子时,他以1500万元的价格出手了这张画。传奇: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张宗宪,1929年生于上海。祖父张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董商。
年少时的张宗宪出没十里洋场,败光部分家产,20岁时不得不只身闯荡香港,经营服装生意。1951年开设古董店,店名“永元行”,但经营惨淡。幸运的是,有位北方来的梁三爷对他颇为赏识,借给他十两金子。孤注一掷的张宗宪,立刻与当时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线,汇去3000港元,让父亲发来一批旧工艺品。这批货很快就卖了出去,成为张宗宪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
1968年,张宗宪参加伦敦的一场拍卖会,成为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从此,他穿梭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与香港之间,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又开始频繁出现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因为人生有许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所以自称“云海阁主”。
张宗宪没有正经上过学,他能成为收藏鉴赏大家,就在于“多听、多问、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