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辉
“艺术像水和空气一样,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中,骨子里还是流淌着喜欢艺术的血液。”企业收藏家郑好曾如此形容艺术与其生命的重要性。出生于温州的郑好,7岁开始学习美术,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视觉艺术设计,毕业后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之后下海经商,以投资温州首家五星级酒店闻名业内,现为万和酒店投资集团董事长。郑好对艺术始终怀抱割舍不去的情结,因为学美术,所以爱艺术,进入收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现在,郑好正着力将商业与艺术相结合,将私人收藏品与公众分享。
商业与艺术并行的双面人生
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郑好就职于浙江国际广告公司温州分公司,从事着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1994年,郑好辞职,与几个朋友每人筹资3万元,在温州建立了第一家企业形象公司,成为第一个将企业形象策划理念带入温州企业的推动者,在一年多时间里,凭借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业务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当时就已采用苹果电脑),郑好的公司迅速超越同行。从一位钟爱艺术的热血青年,转变为具有商业敏感度和独到判断力的年轻企业家,郑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型。
一次偶然机会,让郑好涉足酒店业,短短几年,便在这一行取得长足发展。2006年,郑好牵手世界500强企业温特姆国际酒店集团与万和酒店投资公司,合作成立万和豪生大酒店。近几年,郑好又看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8亿元打造另一家五星级酒店,以及与之形成配套的地标性建筑“世和国际中心”。
现在,郑好涉及的领域包括旅游酒店、零售业、商业地产和文化投资等方面,出于对艺术的喜爱,他不断尝试用艺术将几个板块结合起来。
郑好真正介入收藏始于1998年,当时,他与《人民日报》合作策划一本关于金银章的书籍,郑好与书中内容相关的北京工美集团置换了一些翡翠、牙雕作品,这些作为郑好的第一批收藏品保存至今。在郑好看来,这是第一次真正有了收藏概念。
在开展酒店业务时,为了在酒店中营造出艺术氛围,郑好开始系统地关注现当代艺术,比如,陈逸飞的《执黄扇的美人》和周春芽的《江南挑花》就是万和豪生大酒店第一次尝试将酒店和艺术结合而选用的作品。上海万和铂尔曼酒店大堂的天顶是由西班牙当代艺术家周文斗根据空间制作的装置作品,从上到下垂直悬挂了3个圆球,圆球上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与地面的流水圆台相呼应。他希望将艺术品融于办公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使二者产生共鸣。郑好曾将艺术品比作商业地产和酒店不可替代的灵魂,“有了艺术品,地产不仅仅是钢筋水泥;有了艺术品,酒店也不仅仅是单一舒适的服务,它会在精神层面让客人感到充实。”
收藏、赞助与文化投资
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郑好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他曾说:“收藏很容易让人花心,凡是好的东西我都想拥有。”时至今日,郑好的收藏品已有2000多件,只要遇到心仪作品,他还会不断购入。
郑好的收藏主要专注两大领域:一是被视为国之瑰宝的景泰蓝,主要包括从明代到清末的作品,大约已有300百件;二是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银器,“这是两类很有意思的收藏品,对照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品,我们就会发现东西方文化间的交融,发现相互之间的影响。”
除了这些收藏品之外,郑好还收藏了300多件著名德国观念艺术家波伊斯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将出现在9月7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艺术大展中。此外,其收藏还囊括了当代艺术界的世界级大腕达明·赫斯特、草间弥生等人的作品,他表示,还将继续系统地收藏世界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郑好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收藏国外艺术大师作品的收藏家。
郑好从来不避讳谈艺术与商业的话题,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能力经商,就没有能力支持艺术的发展;如果将艺术品恰当运用,也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支持商业发展的力量。他曾赞助《艺术地图》等杂志;参与创办其他画廊;赞助中国雕塑大展及中国青年雕塑家计划以及赞助意大利艺术周等。
从事收藏多年,郑好的最大感触就是,收藏投资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在他看来:“真的捡不了漏,收藏投资要有判断力,对艺术家未来发展的评判,需要对艺术和文化有内在的理解,真正了解艺术的内涵。”2005年前后,很少有内地藏家关注赵无极和周春芽,而郑好就已经收藏他们的作品。“他们身上有东方的骨髓和西方的表现方式,我是站在这个角度判断哪些艺术家在未来更有潜力,收藏的意义就是发现和增加作品的价值。”
郑好表示,艺术市场要培养一个艺术家并不是三五年的事情,尤其是当代艺术家,要看中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不要用钱衡量艺术价值,不要过于追求利润。他告诫:“要做收藏,就要和拍卖行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各种博览会开拓视野,多和画廊合作,在没有充分了解艺术家和作品,没有形成准确的判断之前,不要随便出手。”
从“品藏东方”到“中国表现”
在所有藏品中,占主流的仍是郑好认可的具有“东方性”的作品。2012年,郑好在上海美术馆首次公开展示了他的私人藏品,通过“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系统呈现其部分藏品。此次展览的作品共计70多件,均来自即将开放的“昊美术馆”,其品质和现代性都堪称一流。该展展出的代表性藏品包括赵无极《23.3.82》、朱德群《无题》、吴冠中的《桂林象鼻山》、陈逸飞的《双桥》、《执黄扇的美人》……
在郑好的办公空间中,摆着一件艺术家展望[微博]的装置作品,主题是耀眼的不锈钢假山石,但在这件作品中,展望将假山石镶嵌到原木八方桌中,将中国元素打散、重塑,形成互为矛盾的几组对照——传统题材和当代材质、东方美学与机械工艺、传统元素和现代观念。这件作品也体现了郑好选择艺术作品的标准——兼具东方美学观和当代表现性。
郑好收藏的另一部分作品是属于目前尚未被太多藏家关注的雕塑作品,其中就包括曾成钢、史金淞、蔡志松[微博]的作品,比如史金淞的假山系列作品,蔡志松的《故国·风》系列,曾成钢的水浒人物。虽然几位雕塑家的语言和表现方式各异,但都能从其作品的题材、表现内涵中追溯中国文化的根源,东方美学观的思维仍旧贯穿其中。
2012年12月,郑好又通过作品展现其独到的艺术审美观。昊美术馆与原上海美术馆共同主办了“中国表现艺术展”。展览呈现了罗中立、周春芽、丁方、贾涤非等14位著名当代艺术家的28件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既能找到西方现当代艺术及表现主义的影响,又能看到艺术家们对中国绘画传统中的表现性特征的追溯。
无论怎样的展览或者模式,郑好所关心的是真正长期坚持“东方”的艺术家,他表示:“回归传统,弘扬东方美学,不仅是在创作方式、个人风格和表现图示上的中国符号,也是真正切入中国文化精髓,回归中国文化和中国气质。只有真正具有民族性、东方性的作品才能更广泛地被世界认可、接受,能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取得更加广泛的认同。”
对于收藏,郑好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收而藏之私乐,收而展之众悦”,这是他对其收藏品归宿的期待,并且他也一直在尝试,将私人珍藏回馈社会,让艺术品介入公共生活。如此一来,建造美术馆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下定决心之后,郑好开始其雄心勃勃的美术馆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