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忆南
1992年底,王景贤第一次走进泉州市木偶剧团的院门。小小的庭院如同大杂院一般杂乱无章地搭满了临时建筑。当时,这个剧团负债近20万元,已经有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很多演员心生去意。
怀着对提线木偶艺术的热爱之心和难以释怀的责任感,王景贤离开了泉州市文化局舒适的办公室,来到这个“大杂院”。20年之后的2012年,泉州市木偶剧团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实现我国在此项目零的突破。
“争生存、求发展”仗剑天涯
王景贤,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198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艺校第一届编剧大专班。三年后凭借毕业作品《颠倒乾坤》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王景贤成为全省最年轻的专业编剧,进入泉州市文化局工作。
1992年12月1日,王景贤正式赴任泉州市木偶剧团。他婉拒文化局保留其原待遇的美意,执意与团员按照同样标准领取薪酬。
为了稳定队伍,王景贤各有侧重地成立了两支演出队并大胆起用青年演员,为他们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重燃他们对泉州提线木偶艺术的热情。上任头两年,身为团长他连一张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王景贤索性拎起皮包,带着油印的宣传材料开始了对泉州提线木偶不遗余力的推广。
很快,剧团恢复了排练、演出,甚至走向海外进行交流演出。1995年的新年,王景贤向全团人员掷地有声地宣布:“从今天起,我们没有内债、外债,大家领着工资奔向新的一年!”时至今日,很多团员回想起那一幕依然热泪盈眶。
2002年,泉州提线木偶被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5年,泉州市木偶剧团被授予“联合国南南合作网木偶艺术项目示范基地”;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泉州提线木偶登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2012年,泉州市木偶剧团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实现我国在此项目零的突破。
这20年,王景贤带领着泉州市木偶剧团一路征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每当有人问起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坚守20余年,他总是笑着回答:“一是剧种本身的魅力牢牢地锁住了我,还有就是责任在肩,再难也要把它挑起来!”
“戏比天大”的职业道德
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我国不间断传承历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种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王景贤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履行好这份职责。学术研究、整理出版文物资料、抢救复排传统剧目以及后继传承人的培养是他践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四条主线。
王景贤很早就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于是他提出了技艺传承、剧目传承和文化传承三个层次的概念。为了让年轻一代演员受到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王景贤正努力恢复“以师带徒”的传统授课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和建立师徒间的情感与责任,以传承剧种内部的伦理道德,来保证传承的可持续性与质量。“非遗传承的目的,是让剧种保持生命力,而不是让它成为‘木乃伊’。”王景贤说。他不仅重视对传统剧目的挖掘与复排,同时还致力于在继承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创作演出贴近当代观众审美追求的创新剧目。其中,《古艺新姿活傀儡》、《钦差大臣》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后者曾两度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提名”,2012年荣获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节最高奖——最佳剧目奖。
技艺传承与剧目传承归根结底还是对文化的传承。泉州提线木偶戏根植于闽南文化沃土,在其传统剧目中保存着大量关于闽南地区民间信仰、习俗的内容,与之一并传承下来的还有一代代艺术家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以“戏比天大”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技艺将不断发展,剧目会日益丰富,但是蕴含其中的文化根脉不会改变。王景贤常说:“‘戏比天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他们‘视戏如命’,泉州提线木偶戏才能成为世人景仰的伟大艺术,才能历经千年传承至今。”
丰富艺术履历,培养后继传承人
继根据俄国作家果戈理讽刺喜剧改编的提线木偶戏《钦差大臣》之后,王景贤又出人意料地将中国经典悲剧《赵氏孤儿》以提线木偶戏的表演形式搬上舞台。在3米多高的高台之上,演员们手执30余条细线,悬丝而下,精准地操控着舞台上小小的偶人演绎“仁义礼智信”的大命题。这一创举不仅拓展了木偶戏的题材和表现内容,更赋予其深刻的思想意涵。
作为团长,王景贤此举另有深意:演出《赵氏孤儿》的这批演员将在2013年完成一次重要的转型,即从以“演”为主变为以“教”为主。他们将与新团员缔结师徒关系,履行传承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神圣职责。这一代演员曾经成功地演出过经典喜剧《钦差大臣》,此次排演悲剧,王景贤是为了丰富他们的艺术履历。这“一悲一喜”的历练大大提高了演员解读角色和剧本的能力以及舞台表现力,对于日后的教学至关重要。
关于演员梯队建设的问题,王景贤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团里,而是看到了提线木偶更长远的未来。2006年,福建艺校泉州分校创办“06级提线木偶表演大专班”,2011年泉州市木偶剧团又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招收本科生,为提线木偶的传承搭建后备人才培养的平台。
20年来,在王景贤的带领下,泉州市木偶剧团获得的奖项、殊荣难以计数,而他却将奖状、奖杯锁在一间资料室里。“身为艺术工作者不要只看获得了什么,要想想能为后世留下些什么。”王景贤以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充满责任感的忧患意识以及关照木偶艺术事业长远发展的广阔视角守护着我们共有的传统艺术瑰宝。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院团管理者,更是泉州木偶艺术的守护人和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