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斯嘉
“家传好古之风,身入丹青之门,余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大半生以执教画艺为业。先父在世时,酷爱古文人笔墨,《玉莲斋》珍藏古今名人字画海内薄有其名。”这是沪上藏家“古遗斋”主王云林在《醉心集》书中的一段跋文。
王云林之父徐平羽(原名王为雄),曾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中央文化部副部长,收藏的字画涵盖元明清及近现代诸名家,瓷杂也有百件之多。王云林自幼耳濡目染,再经美院油画系熏陶,更懂得品尝古人的艺术芳醴。然而,在“文革”扫“四旧”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大量珍贵文物被毁,许多精美古陶美瓷被砸成了碎片,碎了一地的美深深刺激了王云林。风暴刚结束后,王云林在事业上不能大展却在收藏副业中安宁栖居。当他沿袭父母收藏之路时,忘年交、国画大家唐云的见解点化了王云林——“论鉴藏字画,你费心费力难及乃父之成,你若扬己之长,不妨转而玩瓷或可玩出个名堂。你眼光不错,可以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入手,先不管它是真是假,仅以能入你之目为基本要求,瓷品之高其艺术价值必定也高。没有高品位的艺术价值,即便是真古之作,要来何用!有了这一高度再去论古、分析真伪便可入门。”
豁然开朗的王云林从此扎入瓷海,勤阅历代瓷章杂典,遍访通达之师,择众家之说取其精要,细辨各类碎皿残片……他把多年润笔所得全用于此。秉承了父亲好古之癖,王云林也独爱古陶瓷,藏品上涉西汉,下至明清。
“自文物市场开放以来,因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古陶瓷交易限定在清乾隆年后的范围。从经济利益出发,人们大都着眼于‘清三代’、‘青花’、‘单色釉’之类,很少藏家涉猎宋元古陶瓷,因而价格也相对低廉。”王云林搬来大小、形态各异的几匹唐三彩马,其中一匹是侧耳弯颈的黄骠骏马,一匹是青蓝釉乌青宝骢。后者鬃毛飞扬,圆眼矍铄,挺拔向上的躯干和浑圆饱满的臀部,凸显出蓄势而跃的力量美。
“第一眼见到这匹马我很惊讶,唐代的马很少见青蓝釉,当年烧制出这个颜色太绝了。”
记者用20倍的放大镜贴着马身,看到非常小的开片以及密布的小白点。王云林解释:“如果开片大可判为赝品,小的白点是铅釉的铅透出釉层。你看,马足的釉是流淌下来的,但现代喷釉就不具备流动性。”
这匹青蓝釉乌青宝骢让王云林足足兴奋了一星期。另一件龙纹釉里红象耳瓶,一气呵成的云龙纹、宝石红的发色,敦壮厚重,泱泱大气中又见奔放粗犷的这件瓷器让王云林初见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在王云林看来,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古陶瓷市场进入了混沌状态,市场被所谓的专家、掮客和倒爷控制,所谓的鉴定证书满天飞,真假莫辨,藏家心态失衡,市场一片混乱,一时很难回归理性。而今,人们从盲目浮躁逐步走向另一个极端,失去了信心。其实鉴别与欣赏古陶瓷,并非没有认知的途径。
记得三四年前,王云林参加了一场由某知名拍卖行在上海发起的宋代青瓷艺术研讨会,会场内陈列该公司的数十件青瓷。当时一位记者注意到,王云林看罢青瓷双眉锁着并不着一语,便问其原因。王云林对记者说:“对这些瓷器,我不便评价,但可以告诉你辨别瓷器真假最简单的方法。第一,如果展出的瓷器颜色全都一样,那定是现代仿品,宋代有‘一窑百色’之说。第二,古陶瓷釉面看似光滑,但用手一摸是不平整的。第三,釉面有厚薄之分,质感亦有别,但釉面大都光润,有泪痕、兔丝痕、缩釉、棕眼诸多特征,宋官窑有‘紫口铁足’现象。第四,上手感受,新作的东西会黏手,不会非常顺滑,而几百年的瓷器釉面非常滑溜,那种包浆是人力不及的。”
王云林以为,瓷器中包浆最佳的是窖藏瓷器,瓷家也称之为极新极旧之物。他取出一只蜜黄釉兽耳瓶:“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窖藏器。”
历史上的汴京官窑,因金兵入侵遭逢浩劫而止烧,宫存宝器几乎都被金人掠走,宋高宗赵构南渡所携寥寥。现今的河南开封是建于古汴梁的“城上城”,官窑窑址无从探明。这件被称为汴京官窑的蜜黄釉兽耳瓶从何而来?更令人费解的是,王云林说家中有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14件不同制式的汴京官窑窖藏器。
“这批窖藏瓷器有200多件,皆为宋代高古瓷,是一个农民在上世纪80年代末陆续从外地带来的。”据王云林推断,靖康年金兵入侵时掠夺的大量瓷器,在行军作战时是不可能携带的,应当是将瓷器藏在了某个地方。解放后,因为各种可能被发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王云林收藏的高峰期,在那段岁月他与不少外地人和农民结下友情。很多市面上乃至博物馆难得一睹的瓷器精品,都靠这些农民身负手提带到王云林眼前。一对令已故的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瓷器行家蔡国声爱不释手的景德镇大明永乐年苏麻离青青花鸡心杯,得自一位安徽农民;一款大型清代雍正年款瓷胎珐琅,得自一位江西农民。往来间,王云林与他们也从买卖关系成为了熟人、朋友。有一年,江西大涝,那位江西农民家中受灾,王云林便寄了钱去。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农民看起来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很淳朴。有的好东西几百块钱卖给我,但外国人来买,几千块也不卖。当他们知道我买瓷器是用来研究和写书后,遇到好东西就会和我联系。他们收到我的书后,都特别高兴。”王云林说。
他所说的书是2008年完成、2011年出版的《醉心集——隋唐前后五代两宋名瓷系列》,十三篇“品陶析瓷”的文章凝结了老翁30多年的藏瓷心得与观点。王云林用三个大字“醉心集”记录下废寝忘食五年完稿后一刹那的心情。
醉瓷翁将书斋定为“古遗斋”,名瓷、古遗早已成为王云林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晚年的斋主,静坐书斋,思古拾遗。他曾用一副对联写下自己的收藏格言——替古人守成,为后世积德。■
Q&A
收藏十问
Q: 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 家传渊源和兴趣所致。
Q: 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 一只西汉陶罐。
Q: 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 宋代高古瓷。
Q: 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 替古人守成,为后世积德。不以经济致富为目的,重在研究与欣赏,拓宽视野。
Q: 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 全国各地的朋友会带给我,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Q: 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 数百件。
Q: 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 收藏爱好者。
Q: 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 可以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和对历史遗迹的回顾。
Q: 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 遇到过,交学费了。赝品会逐步淘汰。
Q: 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 这不是我现在能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