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丽的画宁静、悠然自得,有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般的潇洒意境,她的画略施粉黛,又毫不招摇过市,有着独特的风格面貌。当你站在她的画前,仿佛隔绝了门外喧哗的浮世,闻到了画中扑面而来的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在萧丽的画中,常有一管竹萧、一只插着花的青花瓷瓶、一张棋盘、古琴与一本翻开了的诗词。她善于用充满古典气息的文房用具搭配各种绽放的花营造具有中国传统情调的画面构图,那些似有意而又无意的晕染中留下的空白,代表着画家随性自然的心态。
在美学中,“墨出形、白藏黑”。而萧丽突破了“知白守黑”的构图,以一种更加潇洒的形式恣意挥洒笔墨,她尝试将小写意的没骨花卉描绘成大幅的花卉四条屏。萧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花鸟画有它的生命性,花有长势、鸟有动势;有静有动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美。萧丽创作的花朵恰恰突破了这种模式,她将花卉放大变形既创新又不失传统;以静制动,将动寓于静,把花卉生长的土壤移到了宣纸上,将其永恒地定格,以一种静的姿态保持它长久的生命力。
《梦溪笔谈》中沈括所谓“没骨图”为:“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萧丽没有用工笔细致勾勒花的形态,而是用没骨法描绘花卉的别样风采。因为她更注重的是花的感觉、花的气息。萧丽的没骨画看似无骨却能禁得起风的吹拂,它靠的是魂;抓住了花卉内在的灵魂,展现了花最自然的状态。在萧丽的画中,没有争奇斗艳的富贵花、没有弱柳扶风的娇嫩花朵,她所画的花跟她的人一样,有着春天般的阳光明媚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著名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在创作上给予萧丽很大的帮助,并高度评价其没骨花鸟画,“花卉的造境显示出她对笔墨文化追寻、探索所积淀的文化体悟与笔墨的基本功,一种研究往往需要更勤苦的过程。萧丽的花卉系列已成为她的语言方式,她诉说的语境,每一束花在明朗的光景下都寄寓着心性的存在,不同的花卉之形产生不同的笔法,不同的花卉空间有着不同的笔意,它们在画家创造的空间里随物相照,赞颂每天的清新之风,回响着远方的诗意”。
萧丽的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如一株紫薇,它开得漫长却在不断变幻;在不断地探索中,她终会找到自己的巅峰,不与他人比,只争自己的春上枝头。北京商报记者 宋永春
■ 个人简历
萧丽萧丽
原名肖立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中心研究员、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脉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湖社艺委会委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各种美术展览并获奖。她以淡彩没骨画为语言的表现方法,从技法上可以看出她是深入进去,汲取精髓的同时,又抽离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既古又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