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山水画坛的实力派画家,杨永茂作品中的大山大水永远充满磅礴之势。画山水难,难在画出境界和气势,从杨永茂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广阔的心胸,同时也能看到他用真情实感描绘出的大自然。
用真情实感描绘大自然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已经工作的杨永茂参加了和平区文化馆的招生,在初级班的第一堂课上,他发现老师居然是自小就认识的邻居赵松涛先生。从那时起,他便跟着赵先生一直画了下去,将传统绘画的技法都学到了手。
年轻时的杨永茂为了让自己的技艺迅速提高,把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在了购买绘画相关用品上,赵先生得知后曾“批评”他说:“你别那么画呀,再这样画下去,你的工资就都画进去啦!”心气正高的杨永茂却说:“没事,老师,我就坚持这么画下去。”这种坚持的精神让赵先生对杨永茂的喜爱又多了几分,去哪里作画都带着杨永茂。在赵先生的帮助下,杨永茂的绘画水平有了长足的长进。
后来,杨永茂进入天津美院国画系就学,成为了白庚延教授的弟子。白先生注重向学生传授绘画理论,更注重绘画的气势、境界和韵味,经常带着学生们去写生。身兼两家之长的杨永茂在创作中既有传统技法垫底,又能注重营造境界,画出一幅又一幅的优秀山水画自然不在话下。
艺术来自于现实,对于山水画家来说,外出写生极为重要,因为它最能让人产生创作欲望,表达出真情实感。“写生对创新型画家很重要,只有来到真山真水身边,才能让自己沉淀下来,进入创作的境界。比如画太行山,如果想将太行山的高大雄浑人格化,必须亲自去感受它的风姿,再加上平日的创作沉淀和现场产生的创造欲望,方能事半功倍。”杨永茂说,“中国画的创作,应以传统为根基,用真情实感描绘大自然。创作是画家对自然事物一种倾情的挚爱,是一次次情感的投入所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欲望。也许这种欲望一闪即失,但有了欲望就要抓住,一旦抓住,并与技法完美组合,就会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山水画写生需“以苦为乐”
在杨永茂眼中,画画,尤其是画山水画的人,其实就是半个“苦行僧”。如果不以苦为乐,根本就画不下去。“写生与旅游是两个概念。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欣赏美景,但写生就不一样了,我们是哪里险峻、哪里没人去过就去哪儿。别人眼中看起来像‘野地’的景致,在我们眼中可能充满画意,非常适合创作,我们追求的是以苦为乐,并非享受。”杨永茂说。
回忆起当初写生时的艰苦条件,杨永茂至今历历在目:“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第一次和白先生去农村写生,那时条件非常简陋,11月份天气寒冷,有时晚上睡觉能在被子里发现臭虫,睡得迷糊时还会摸到臭虫在身上爬。第二次再去,我们带了风油精,睡觉前先往身上抹抹再往被子里洒点儿,臭虫就不来了。”
“最艰苦的一次是在太行山,当时我们在大峡谷的一个小河沟内发现了小螃蟹。对于我们这些每个月只有十几元工资的‘学生’来说,这不亚于人间美味,所有人都奋不顾身地过去抓螃蟹,抓了一大盆后付钱让当地的农户做了炸螃蟹。但是当看到端上的螃蟹上粘着小苍蝇时,大伙立刻没了兴奋劲儿。后来白先生率先带头,把螃蟹上的小苍蝇清理了一下就开吃了。我们看见老师都吃了,也就跟着吃了,每个人还喝了几口白酒消毒。”杨永茂回忆说。
画家不到50岁难成大家
对于学习山水画的年轻人,杨永茂作为“过来人”有话要说:“年轻一代要苦学,抵挡住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一名书画家的黄金阶段是50岁至70岁,书画家到了这个阶段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技法和思想也会相应地成熟。”
另外,画画的人需要确定一门主科,要有重点地对自己进行培养。作为一名山水画家,杨永茂平时也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但他很清楚这两类画都是副科,都是为山水画服务的。
谈到目前天津书画的发展现状,杨永茂认为天津书画传统功底深厚,在全国占有很显著的位置,很多备受国内外绘画界关注的书画家都是从天津走出去的,也有众多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但是需要警惕书画拍卖市场上的炒作现象。
一些学养、资历、品格皆为一流的艺术大家,他们的作品在拍卖会上的价格却远远低于部分年轻书画家,究其原因,一是有炒作的嫌疑,二是一些收藏者不具备眼力,盲目收藏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
杨永茂说:“现在的书画价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但艺术造诣却是老一代更胜一筹。不少年轻画家目前还处于临摹阶段,功力也未达到老一辈的境界,但是经过一些不负责任的评论家的吹捧,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还需要苦练,反而觉得自己的画作价格比德艺双馨的大师高理所应当。年轻书画家应该静下心来戒骄戒躁,才能让自己的技艺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推动整个书画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