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傅敏:赤子孤独了 会创造一个世界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傅敏:赤子孤独了 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敏:赤子孤独了 会创造一个世界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上世纪50年代,傅雷坐在家中的阳台上,身后的铁门就是其后他的自尽之处。 上世纪50年代,傅雷坐在家中的阳台上,身后的铁门就是其后他的自尽之处。

  1966年的颜色,是旷古的黑暗,是人类的耻辱,是中国人长期的疼痛。这一年,离开我们的不仅仅是傅雷、朱梅馥,与他们一同走向不归路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精英。日前,知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夫妇的骨灰于离世47年之后落葬于故乡——上海浦东南汇,墓志铭镌刻的是傅雷的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赤子的灵魂终于寻找到了故土。

  徐佳和 

  人生的历程就是灵魂寻找故土的过程,日前,知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夫妇的骨灰于离世47年之后落葬于故乡——上海浦东南汇。芳草如茵,墓碑前,傅雷次子傅敏代表哥哥傅聪和全家人向终于入住家乡土地的父母说了几句话:“爸爸妈妈,今天你们终于回来了,47年前你们无可奈何地、悲壮地、痛苦地、无限悲愤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你们无限热爱的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成长起来的文化事业。但是,你们的心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永远怀念你们,你们一生的所作所为,你们那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永远在激励着我们一定要努力把产生这个悲剧的根源铲除掉。爸爸妈妈,你们在这里安息吧。”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这次选择镌刻在傅雷夫妇的墓碑上的是“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句话?

  傅敏:这句话是《傅雷家书》里最精彩的一句话, 1955年1月26日写的,从这句话的意思就可以看得出来。别人是说不出来这句话的。为什么是“赤子孤独”?如果不是赤子,他绝对说不出这些话来,因为赤子灵魂最为纯洁,没有任何杂念。他一生做事到底是为了谁,为了这个人才,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其实不孤独。他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人,要纯,要真,不要哗众。

  艺术评论:傅雷先生与黄宾虹的交往也可以说是贯穿其一生的,他堪称是中国很早的艺术策展人。

  傅敏:对,1943年为黄宾虹做了展览,那时候黄宾虹是默默无闻的。他和我父亲相差45岁,他们是典型的忘年交,黄宾虹认为傅雷是他的知己。

  艺术评论:在那个年代里其实有很多画家,他为什么独独对黄宾虹和他的画有兴趣呢?

  傅敏:不是他去选的,是他们相遇了,我父亲自己不会画画,他却懂画。他比画家还画家。他看得懂黄宾虹的东西,黄宾虹的艺术和他的绘画的意境触动了傅雷。

  同时代的画家齐白石在当时已经非常有名了,傅雷也不会选择很有名的像徐悲鸿,他看不上徐悲鸿,他觉得徐悲鸿的东西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他的国画,一塌糊涂。我当年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看他的画,一看就觉得不行,没功夫、没意境、没有艺术的灵魂。徐悲鸿为什么出名,他是靠他“左”派的学生捧出来的,政治的原因。真正从画来讲,还是黄宾虹画得好,黄宾虹的为人非常低调,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了艺术。傅雷身上的文人气质与黄宾虹相契合。

  他在家就会跟我说说黄宾虹的线条、结构、构图等等,还有油画上的色彩问题。

  他们主要是通信交流,其实并没有见过很多次面。1943年那会他们俩还没见过面,仅靠通信。一直到第一次见面是在1948年,我父母到北京看黄宾虹,那时黄宾虹在北京,完了以后我们全家人到昆明去了。黄宾虹1952年在上海开画展,他到上海第一个就是去看我父亲。之后父亲又去参加了黄宾虹的画展。在1954年父亲到杭州去看过黄宾虹,回来以后写了最后一封信。没多久,黄宾虹就去世了。

  艺术评论:《西方美术二十讲》是很多人的美术启蒙读物,傅雷先生有没有跟你谈过这方面的问题?

  傅敏:艺术评论方面文章我父亲写得并不多,但一篇是一篇。其实《美术二十讲》是他编译的,非创作。当时是上海美专的教学需要,这些都是他的上课内容。他离开美专以后,在1934年专门把这些整理出来,那时没有二十讲,补充了一些,完成了二十讲,但他从来没有发表过。我也不知道有这本书,抄家退回来一堆书,才发现里面有这本稿子,庞熏琹还专门写了篇序。好多东西都是等到他去世后,抄家以后整理东西,我在编文集时才发现,以前从来没看过,尤其是解放以前的东西没见过。

  好多画家来跟他交流,他这方面的悟性特别强。当年他在卢浮宫看画,一张画能看一天、琢磨一天。他能进去到画里面,这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

  艺术评论:性格简单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生存是非常困难的。你是一名英语教师,傅雷先生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非常大的影响?

  傅敏: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事要认真负责,做事要明辨是非。我教书首先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最后才是老师。就英语教学来说,老师非常重要,需要会引导学生。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英语,因为老师不好。我教的英语大家都喜欢。我父亲教英语时是把它当成音乐来教的,靠的是耳朵,而不是语法,靠语法来学英语学不好,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有的人教英语用好几堂课教语法,而我用一节课教就足够了。

  我父亲还活着的时候,他回家以后很感兴趣地听我说我怎么教英语。我工作后他给我提出了一个十年规划,因为在教学工作以后,如果在语言上没有练习会有退步的。所以首先我开始翻译英国的语言历史,我记得那时我翻译了两章,大概1964年,翻译了以后我寄给爸爸,后来妈妈跟我说,爸爸收到我的信马上把自己工作放下来,改我的稿子,给我回了一封很长的信,我记得很清楚,有十一页。译文中哪些是英文的问题,哪些是语法的问题,哪些是理解的问题,哪些是需要看上下文掌握的问题,哪些是心理的问题。有些错别字反复出现,那就是心理的问题,不是你不懂不会,而是心理问题。

  艺术评论:你家里那会儿是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傅敏:那是到后来,小时候爸爸更多是训我们。傅雷的“严”是有名的,我们那时很害怕,你看他很多照片很少有笑的。“家书”里他自己也忏悔,头一封信,1954年,他就说我们没有欢乐的童年。我父亲非常严厉,好多专业上的朋友来我们家,比如金圣华,金圣华的妈妈是我父母的朋友,金圣华学法语,北大法语系毕业,她那时到我们家坐在我父亲面前是不敢动的,害怕我父亲。

  我记得最清楚,有一次我做错了事情被关在后书房里,让我念“狼来了,狼来了”。直到他说可以了,不然我要永远念下去,他就是为了告诉我让我不再说谎。

  艺术评论:傅雷先生翻译的书你喜欢读吗?

  傅敏:初中时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时候看就是看故事情节,当然里面有很多哲语。他翻译的《艺术哲学》就很高明。实际上《艺术哲学》是一部艺术史,但是你在看的时候好像就是中文写的一样。后来我看他翻译的《英国绘画》,解放时期没有出过,最近马上要出版的。我从澳大利亚找原文并一路空运回来,作家名字写的是“牛顿”,叫牛顿的名字多了,后来找到叫艾瑞克·牛顿,他是英国很有名的一个艺术评论家。拿到英文版以后我对了一下,我才明白他的翻译高明在哪里,一段文章里头,他首先给吃透了,用中文写出来,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对不上,但整个段的中心在那里,意思全都在那里,他完全能够传达得出来。比如《约翰·克里斯朵夫》,我听到有英国的朋友说,有一个法国学者到中国,他发现傅雷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那么受欢迎,他就很奇怪,特意买了一套,这个人是汉学家,他看了以后说他终于明白了,他说这本书一是与中国的国情很吻合,二是傅雷的文字比罗曼·罗兰自己写的散文还要好,说翻译胜过原文。

  艺术评论:傅雷先生一方面是翻译西方法国的文学,一方面他喜欢的就是黄宾虹的传统绘画,在他心目当中这两种艺术是怎样得到一种平衡和统一的呢?

  傅敏:这是一种悟性。比如他谈到翻译说到“神似论”,这是从绘画里来的,这是学科之间相通的地方,是他的悟性。一旦东西翻译出来,表面上一致不行,要神似,真正的意思要表达出来才行。它就像绘画一样,讲求神似。他编译的音乐笔记,有的是他看到书翻译出来的,有的在翻译出来以后再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和理解,他拿给我哥哥,比如舒伯特、莫扎特,以提高他对他们的理解。■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