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致清幽的同庆堂,黄德功边接受记者采访,边见缝插针地处理生意上的事务,但他却能有条不紊、快速自如地切换回到原来交谈的话题。既是知名企业家又是资深收藏家,更身兼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的黄德功很是忙碌。儒雅的黄德功却戏称自己有几分“匪气”,在他看来,收藏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要文武双全斗智斗勇。他将自己的收藏品分为收藏的货和生意的货两类。他提醒,收藏最忌不断否定自己。
■收藏周刊记者 赵旭虹 梁志钦
收藏不但要有兴趣,还要有热情
说起收藏书画,黄德功直言:纯粹出于个人喜欢,想当初哪会想到升值?更谈不上有投资意识。他说,上世纪80年代早期,当时张大千的扇面,也就3500元到5000元上下,买张齐白石,上世纪90年代都是3.8万元,两个平尺大小,上世纪90年代买张黎雄才四尺整纸也就是2万元。“其实这样的价格相对于当时,并不便宜,但因为喜欢。”“所以我会不断去收一些民国时期的名家作品,包括邓芬,冯昭然,邓子枢等等都有。至今我仍然保留至少50件,当时用几百元到1000元买的文物。”黄德功说。“收藏首先不能太功利,前提就是要喜欢。正因为没有功利,我们看的东西才会客观很多,研究的课题就会大很多。”黄德功强调。收藏一方面是需要喜欢,而另一方面,投入的热情程度也常常决定一个藏家是否得以成功的关键。在黄德功看来,在拍卖场上,遇到跟自己一样喜欢同一幅作品的人的时候,往往决胜的地方就在于你的热情程度。“例如我在拍卖场上曾经买过的傅抱石作品,经过好多回合的较量,被叫价到500万元,很多朋友都建议我不要再拼了,但我实在是太喜欢了,硬是把它争到手。现在的市场价基本都要1000万才出手。还有一次我以450万元在西泠拍回黄宾虹的作品,此幅作品在前上一场拍卖会上200多万元都没人提货。但是我这一次却以高价拍得,个个都表示困惑,想不明白我为何要拍到这么高,结果两三年之后,我却以3000多万元转手拍出去。”
拍卖场上财力底气最重要
收藏自古便是有钱人的玩意,没钱难谈收藏,但有钱是否就一定能搞好收藏呢?黄德功认为,“收藏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他更强调,收藏一定“文武双全”。文则是功课是学识,“事前工作要做足,要多听别人的意见,要多听,多看,多问,然后自己回家后再思考,再衡量出一个心目中的价格。”黄德功说。
而武则是举牌的战略和战术,在拍卖场上,财力的底气很重要,但是也需要讲胆识、技巧、魄力。黄德功说,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举牌数的变化,如何衡量一幅画是否符合这个价格呢?就要看大家在哪个价位段停手。如果大部分人都在某个价位段停手,而你却跟某一个对手不停地往上争,那偏离市场认可的价格就越远。“例如买一件作品是500万元,如果对方停手的时候全部是400万元左右,五六个个牌突然变成两三个牌。可能到了450万元的时候,就剩下两个牌,换句话说,400万就是这幅画的市场认可价,而超过这个价依然有人跟你抢,可能他就是跟你一样都是喜欢这件作品的人。”
一般来讲,比市场认可价贵10%,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后市的发展比较容易追上,不至于买贵。
藏品分收藏货和生意货两类
黄德功将自己的收藏分成两类,一类为收藏的货,另一类则是生意的货。他认为,“收藏的货就一定要精,一定要够大,一定要题款要多,一定要出版,或者是不一定要全部齐备,但是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要素。”对于黄德功来说,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两回事,收藏的东西不一定要有投资价值的,因为有些藏品,它不一定在热门的区域,但是如果对于自己的收藏类别来说,又必须要有的话,那就硬着头皮都要买。“例如收高僧的作品,弘一、虚云的已经有了,如果突然法印大师的作品流出来,但是我没有,就算那件作品升值潜力没多少,但是我都要去买。”
至于生意的货,在保真的前提下,价钱是首位,其次看作品的卖相,这种就叫生意货。“例如某些作品可以确定是艺术家较为重要的作品,但在落款上,或者颜色上,因为年代的问题而破损甚至残缺,这些作品就不值得收藏,但是投资买卖,可以考虑。”黄德功说。
商会运作一年初具规模
黄德功喜欢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问题,这位成功的地产开发商用自己的从业也经历来比喻目前的国内拍卖市场。他说,目前的拍卖行业就相当于早年国内的地产中介。当时,要成立一个地产中介,并不需要很多证件,慢慢发展才需要有预售证,房产证才能买卖。早年只需要有个宅基地证就可以卖。在黄德功看来,目前的拍卖行业才到达了还不需要有预售证,房产证才能买卖的房产中介阶段。“这一点跟我们的国情有关,在国外,每一件艺术品都几乎有清晰的出处,因为他们从没有断层,而我们则经历了文革等等的时期,完全断层,所以很多事情不规范,是必然的。”黄德功说。
在黄德功看来,目前艺术市场确实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清的情况,正因为行业有问题,才需要有商会,才需要“有为而治”。黄德功认为,过去的一年里,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从一张白纸到初具规模,能够让这么多拍卖行,画廊,藏家参与,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为行界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更多的新人入行。
对话
收藏要少受外界干扰
收藏周刊:收藏入门就一定需要交学费的,那您曾经有否试过深刻的经历?
黄德功:收藏一定要交学费,但不一定深刻,例如一个人一生到八九十岁都没有生过大病,每次都是感冒发烧,那我也就是感冒发烧,也算我好命。至于怎样才算伤风感冒呢,第一,买到的不是假画,只是并不是精品,但却用了高价。第二,就是挖款,意思就是本来有落款,但是残缺了,那不完整。第三,就是画心可能修补,或者用其他东西填补过之类,或者有地方脏了,或者洗的时候,洗得不均匀等等。这些,都算是不是好品相的藏品。
收藏周刊:在您的收藏谱系里,如何划分画家级别?
黄德功:我把三线画家划分为“入机舱”的画家,也就是赶上了跟别人同一起跑线的最后一批。如果连机舱都爬不上那些,就根本不入流。而我认为,一线画家应该就是,能够经常进入到一线拍卖行拍卖,而且有系统的成交记录的。如果能够进入一线拍卖行拍卖,但是成交记录并不那么系统,可以算是二线画家。那么,三线画家,就是经常出现在二线拍卖行拍卖的。有些画家连三线拍卖行都进不了的,那就完全不入流的。
在收藏类别里面,哪怕是最差,都应该要“入机舱”的。因为只要能“入机舱”,我就认为有机会,有机会起跑,至于是能够在二线还是一线,就要看命运了。因为这个要看市场有偏好,为什么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傅抱石的《红叶秋林》,包括黎雄才专门用朱砂画的作品,再包括齐白石用朱砂画的画都是相对最贵?那是因为,目前市场上收藏的主力藏家中,还是以我们这一辈为主,我们都经历过文革,经历过共产主义的思潮,所以我们对红色有很深的情结。至于以后的年轻一代是不是也会延续这种情结?我认为就不会了。
收藏周刊:您觉得收藏最忌讳的是什么?
黄德功:就是不断否定自己。有的人很容易跟风或者畏首畏尾,一会看到市场哪些走好,就收哪里,一会觉得哪个画家没希望,就马上出手,受干扰太多。其实,收藏就是买了,放在家,有空就拿来欣赏,就这么简单。把事情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处理,才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只要能够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