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林是位享誉京城的知名书法家,作品以植根传统、敢于创新、潇洒率真、清丽苍韧为世人所喜爱。他为人谦恭、敏而好学、治学严谨、德艺双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清风徐来,书香沁肺的感觉。张鸿林虽然年过六旬,但他依然每天临写历代书法大师的墨迹,依然像个小学生,孜孜以求地不断探求艺术传承和发展的真谛。
张鸿林一直秉承“师法自然、取法乎上”的治学宗旨,坚持古贤为师,圣训为道,在临写书帖中不断深化对古而不朽的书法艺术真谛的理解。在他看来,中国书法艺术几千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大家和经典法帖,这些大家留下的墨迹,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所以,一位名符其实的书法艺术家,要想真心学懂书法,绝非信手操笔,随心所欲,任意挥洒,必须牢牢抓住“根”、把住“源”,不断地寻“根”溯“源”,才能使书法家的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这些年来,张鸿林深谙书道“艺贵参悟”之真谛。他重视传统、忠于传统,具有坚实的笔墨功底,善于从古贤中汲取营养,集众长之长为我所用。他创作的书法作品,见笔见墨,有情有志,笔力遒劲,墨法雄浑;书写的线条刚柔相济,圆润舒展,苍韧挺拔,流转自如;结体、笔势变法自然,平中见奇,奇正相生;其作品篇章法度气贯首尾,脉络清晰,错落有度;墨色枯润相间,润而不臃,枯而不怪,富有跃动之感、流动之美。
作为书法家,张鸿林深知书法艺术与华夏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深邃的血肉关系。他认为,进行书法研修和创新,笔墨功夫固然重要,但是,字外之功相对于书法技巧而言,更加重要;如果书法作品本身是形体和躯壳的话,那么,丰富而坚深的传统文化学养就是书法创作的神质和精髓;如果缺少了神质和精髓,形体和躯壳也就成了行尸走肉,所谓的书法作品则是一堆墨线堆砌而已,更何谈是艺术品了。
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市场,张鸿林坚持艺术的纯粹性。书法作品的第一属性是其艺术性;其次,才是其商品属性。他认为,一位有良知的书法艺术家,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必须把书法的艺术属性始终放在首要的核心地位,永远不能忘记其首先应当是一件传承中华文明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品,其次才能谈得上它同时又是具有价值的商品;反之,如果两种属性颠倒,书家作书时,只认钱不重艺,那么,用这种变异心态创作的书作,很难谈及上格调,更谈不上什么艺术真品了。
北京商报记者 陈丽君
张鸿林
1945年生于北京,拜墨斋主人。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北京九洲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处展出,并被国内外机构及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