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看徐累在幽闭迷宫中蜿蜒前行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看徐累在幽闭迷宫中蜿蜒前行

看徐累在幽闭迷宫中蜿蜒前行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观众在今日美术馆欣赏《气与骨》系列。画面中,天地平分的视角,在中国古代绘画里面是没有出现过的,它是现代性的结构,中间包含了文本和现实的思辨,同时也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问题得到妥协和统一:水下的院体写真和   观众在今日美术馆欣赏《气与骨》系列。画面中,天地平分的视角,在中国古代绘画里面是没有出现过的,它是现代性的结构,中间包含了文本和现实的思辨,同时也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问题得到妥协和统一:水下的院体写真和 徐累的画善用动物作为表现主体,或凝神对视,或闭眼深思,徐累说他笔下的动物带有人的气息。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徐累的画善用动物作为表现主体,或凝神对视,或闭眼深思,徐累说他笔下的动物带有人的气息。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出与入 《回音壁》探讨的是东西方对于石文化的不同着眼点。希腊文化认为石头里有一个灵魂,艺术家通过雕刻的方法把它解救出来。而中国的赏石文化则认为,石中是另外一个致幻的世界,需要进去才能得道。   出与入 《回音壁》探讨的是东西方对于石文化的不同着眼点。希腊文化认为石头里有一个灵魂,艺术家通过雕刻的方法把它解救出来。而中国的赏石文化则认为,石中是另外一个致幻的世界,需要进去才能得道。

  “世界的壳”是徐累首次在北京举办的大型个人作品展,包括了他自1995-2013年的代表性绘画作品。徐累的工笔绘画遵循传统技法,但蕴含了古今中外多种视觉元素。他自称企图通过绘画寻找人类在东西方文化分离之前,艺术本体上的一种共有价值观。  

  《新京报》观展第7期,走进徐累的内心,看艺术家如何通过东西方艺术本源,搭建巴别塔。

  艺术回望 从文艺复兴到文艺复合

  1963年徐累出生于江苏南通,他在大宅子和后花园的环境中长大,“父亲是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只要是与文艺沾边的,好像什么都会弄。”耳濡目染的徐累高考时选择了绘画专业,进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在上世纪85新潮的前卫运动中,徐累是位深度参与者,“年轻人当时向往的是全盘西化”。带着一股改造的热情,徐累摈弃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新的绘画理念做挑战式的练习,他的“怀疑主义”论调,在“现实和本质的矛盾”中被预演。

  经历了艺术新潮的运动后,这种“怀疑主义”愈演愈烈,它来自于“集体主义”的弊端,使得徐累产生了逃离的想法。尤其参加了89艺术大展之后,徐累注意到“所谓集体就意味着妥协,它是以牺牲个人主见作为代价”,“个人主义该如何独立在虚幻的集体腔调之外。这种忧虑迫使他在西化的道路上停下脚步,用徐累的话说,他渐渐从集体队伍里游离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要“和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距离”,这种距离表现在,“针对外界的喧闹,我走向它的反面”,徐累成了“生活在时代背面的人”。

  徐累选择回到“旧时光”,构建某种“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氛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徐累开始从不同文化的传统中寻找资源,他的画里有中国宋人的意境,波斯绘画的绮丽,庞贝壁画的颓情,达·芬奇手稿的奇异,文艺复兴前期的冷峻,杜尚的智性,马格利特“词与物”的修辞……重要的是融合,“成为一种化境”,徐累将这样的实践称之为“文艺复合”,企图找到人类不同文化的精神样貌在分离之前,艺术本体上的一种共有性的价值观。

  展览现场 平衡理念穿二十年创作

  徐累从没有在北京办过个展,“世界的壳”是他的第一次。展览包含了徐累自1995年-2013年的50件作品,是一个不完全的个人回顾展,但因为很多作品都是第一次公开展出,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艺术家的一次新作展。

  展览起始,是徐累去年开始创作的新作。“新”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材料是新的,他放弃了过去常用的纸本,换成在绢上作画。绢解决了尺幅求其大的问题,也解决了北方气候在制作方面的妨碍;其次,新作一改过去私人性的、幽闭沉寂的性格,变得清新明朗。

  如果说展览是一次“迷宫”,新作就是它的出口,“在长时间的漫游后,推门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从过去私性的领域,回到一种有着普遍认同感的境界,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感悟,领悟到中国人认知世界、解释世界的方法。”

  在徐累的笔下有海天相接的情景,喻义现实和幻景的统一;有彩虹与石头的结合体,创造虚实相间的新属性;《游丝》六联画中,徐累毫不掩饰说这是他所见的尺幅最大的绢本作品,耗时半年多完成。画面当中笨重的大象在走钢丝,骷髅鸟戴着丰满的羽翼飞翔,画面上的不同色块表述了从凌晨到黑夜的时间概念,与绢材料独具的透明感不谋而合。“从内容到形式,上下、内外、轻重、虚实,我始终在做一种平衡。”

  《游丝》的前身是其2009年作品《一生悬命》,画面主体是一只鸟骸战战兢兢地在绳索上顾盼,背景有山石。这张画的视觉模式与中国古画一样,包含了山水和花鸟,但立意完全相反。“过去古人表现自然,是天地人和谐一体,但在现代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残酷、恶劣的。这也许是生存本质的隐喻吧。”徐累说。

  平衡和中庸的概念贯穿徐累二十年来的创作,“中国人说‘中庸之道’,中庸就是在调配、平衡世界上所有感受到的东西,包括对东方、西方,古代、现代,都是用不偏不倚的、折中的状态再诠释,这就是我想做的事。”徐累说。

  穿过新作“天与海”的展厅,正式进入所谓一波三折的“迷宫”的回廊,由建筑师梁志天设计,通过“虚镜”、“青花”、“舆图”、“空城记”、“色谕”、“世界观”、“达芬奇密码”、“剧场”等单元,展示艺术家如何在封闭幽暗的环境当中,在自我与现实所间离的空间中蜿蜒前行。

  诗意挑夫 理性绘制“剧场”

  徐累抱着怀疑主义的态度前行,他聪明地将“质疑的矛”藏起来。

  徐累曾被形容为“诗意挑夫”,他从诗歌的原理中得到不少灵感,通过不同形态物质的嫁接,进入辽阔的意象空间,在画面中运用语言修辞的辩证法。

  他画中的马与鹿不再是动物的自然属性,而带有人的神情;青花不是中国瓷器代名词,而是一种被赋予人文记忆的符号,被种植和挪移。一只鞋、一顶帽子,一个敞开的帷幔,似乎透露着情色的讯息……

  他精心策划每一个场景,就好像导演布置演员、灯光一样。徐累30岁的时候,发现他因儿时热爱戏剧而产生想当导演的理想没法实现,“只好选择纸上的电影,通过画笔显影出电影的氛围来”,这在展览“剧场”单元表现尤为明显。

  徐累小心翼翼选择他的“演员”,设计场景镜头,他的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一幅画的平均创作期为一个月。徐累对作品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准确的意念,准确表达,“如果你准确呈现了这一切,观众也就能准确捕捉到你所表达的内在性”,徐累认为所有具有准确度的东西都与理智有关,他从不即兴作画,他是个理性的人。

  而之所以如此看中准确度,徐累是想反对现代快餐式的欣赏节奏培养出的廉价认可。他想请人们坐下来,感受他画里的境和静,之后当他们站起来,走出去,回到现实中去,“能够通过我在艺术中发现的认知途径,产生一个感受世界的窗口,多了一只眼睛看待世界。”

  陈丹青曾这样评价徐累,“当众人都在东奔西走充满动感,徐累静坐在那里,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新艺术·观展

  第7期 90分

  展览:徐累:世界的壳

  时间:10月20日-29日

  地点:今日美术馆[微博]

  ●我十年之前就开始关注徐累的作品,那时候还在上学,没有思考这么多问题,只是从一个学生角度学习“怎么学传统”。这两年,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画老提笔墨,但你还得往下发展吧,徐累就用作品为大家做了一个可以尝试的方面。他的画从技法来讲是很宽泛,可能不局限于中国的技法;但它的意境还是以东方的意境为主,他只是在里面掺杂了一些西方的文化。

  (张先生 艺术从业者)

  ●我本身学的是国画,只有传统的技法,但是没有想法,现在很多画国画的人他只是把前面人的技法重复做了一次。徐老师就把想法表达看得更重要一些。对中国画来讲,徐累好像超乎了传统的技法,但是他表达的东西是一样的,就像他刚才说的中庸,中庸是中国文人从古到今追求的东西,不偏不倚将状态做到最好。

  (陈小姐 艺术生)

  ■ 徐氏画关键词

  【色彩】

  蓝色是我绘画常用的色彩。为什么会这样?我过去成长的经历,是和火红年代的记忆相关的,艺术里面的革命和暴力,都好像和红色有关,这也是我们的现实主义的一个象征。我从气质上,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认同,甚至是有拒绝的。

  我认为色彩是意识形态的自然反映,既然如此,我选择走向它的反面。蓝色可能是冷寂的、幽暗的、安宁的、沉潜的,或者是深不可测的。我的作品不是那种对现实主义的向往,而是一种游离,在游离中静观。当这个时代要求艺术家宣泄所谓的激情的时候,我可能反而要表示沉寂的静观。恰恰这种静观又是传统美学的底色。

  【幽闭】

  我要和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距离,一种封闭,不要让时代的霾透进来,影响我。我在很多方面是有隐形意识形态的,我不要现实主义,我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可能是鬼魅的,梦幻的,非现实的。

  针对现实的光怪陆离,我自我屏蔽,甚至走向它的反面,在时代的背面,也没有什么不好,你所能发现的,比在前台看到的多得多,多太多。当我觉得自我到了顽固不化的时候,我会再站回来和它谈谈。

  【理性】

  我很理性。应该说,有准确度的艺术都是理性的。冲动是廉价的冲动,没有长久意义。尤其是现如今,很多人在进行一种很即兴的行为,存在的方式往往是临时的,理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感性的东西可能会有趣味,但不一定会上升到精神层面。所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有一种命定的东西,命定的东西本身就是理性的。

  【动物】

  如果你要画一个人的话,人是有身份属性、历史背景的,但如果你画的是一个动物,它所承载的东西,比单纯画一个人更加宽泛,因为动物没有实指。这些动物都是跟人有关系的,是被人豢养过的动物,但是主人不在,它就变成流离失所游荡的状态。我画里所有的马、鹿、鸟,他是人的象征,是有人的温度和情感的动物。

  【虚无】

  我的绘画从一开始,就在讨论“虚无”的问题。虚无作为一个主张,它是什么呢?我以为,它是一杯水漫出来的那部分。虚无主义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共性问题。它首先是一个美学立场,但也不仅仅停留在美学问题上。我觉得“虚无”是一个非常高尚的浴池,在这里浸泡,需要一份朴素的世界观。

  世界满满当当,光怪陆离,它的真相其实是很卑微的,是虚幻的。你所看到的许多现实的东西都是不可信的,是被虚拟出来的。世界的本质是空无,空无其实充满着力量,《红楼梦》里的现实和幻境,就是这样互为关照。如果你知道这是一种世界的存在方式,就能运用这种悖论和反转,解决我们看待世界存在方式的问题。

  【新水墨】

  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发现水墨的价值,对绘画传统的延伸,以及重新证明传统文化的当代课题,都是有意义的。和过去不同,现在人们开始认可向传统致敬的做法,也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许我的早先工作对后来的年轻画家有启发,他们开始对如何用现代性变通传统美学有一些同感,有一些实践的成果。在过去,很多年轻人迷茫于传统的重压,放弃了这方面的注意力,但现在,人们重新看到了水墨通往现代道路的可能性。

  不过,现在的学术界并没有很好地梳理分析其中的关关节节,笼统地归为新水墨、新工笔,可能不是那么严谨,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课题研究。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