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为画家的顾志新,自丹青步入翰墨,自不免以画入书,故其大幅小帧,无不注重整体美。然而这一切又非刻意经营,反倒是在行笔间驰放潇洒,一任自然,作品便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冯骥才
顾志新,祖籍吴郡,1945年生于天津,精书法,善篆刻,中国画尤擅画鱼。师承王学仲、孙其峰、郑诵先、苏白诸先生。
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天津印社常务副社长、内蒙古巴林石雕刻艺术委员会顾问、河南禹州钧瓷艺术研究院顾问、董寿平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九三学社天津书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社员、天津和平区十一届政协常委、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为著名画家王学仲、何家英、傅二石等刻印章并收入作品集。
志高总有新异出
顾志新,书法家中既能篆刻还能绘画的奇才。不用说他从艺久远的资历,许多书法家画家当年是“业余”的,而顾志新从工作就进入专业团体做美术工作,他的书法,他的篆刻,包括他的书画,都是青少年时打下的基础。
顾志新的书法驰名书坛,全国书展从二届、三届、四届、五届连续入展,其书法之名远播日本和东南亚,这一切源于他对书法的精研和与社会的对接。
顾志新的书艺才艺用的是“增量法”,他书宗两汉、取意明清,行草是他的擅长。此外他又专攻隶书、章草、篆书,近年研“二爨”之法,果然如川剧之“变脸”,不仅面目极多,且多新意奇异之处,总让人“惊艳”。
古人云,转益多师是吾师。顾志新拜在王学仲、孙其峰、郑诵先等先生名下,他对书法各体各派了熟于心,对篆刻“咬定岩石不放松”,书法篆刻两门艺术互激互砥互砺,果然不同凡响,一鸣惊人。
近年又将中国画纳入腕底,他画的游鱼花草文人气息书卷气息,让界内外一片啧啧称赞,正可谓——
志高总有新异出,跬步先贤筑我庐。
六十年来书画印,墨池尽黑五车书。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顾志新对于书法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在谈到临摹、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时,他说:“临摹古人经典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但如何临摹,怎么样才能写像,做到形神兼备,这就需要研究经典法帖的特点。如隶书中的《张迁碑》在结体上是内松外紧,而《曹全碑》是内紧外松,一定要很好地领悟这些特点。继承传统是学习书法的根基,但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摆在我们书法人面前的关键问题。一味模仿古人、模仿今人,写一辈子的字,没有自己的面貌,东施效颦,不会成功。唐人孙过庭书谱云:‘书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法古而不泥古,避开当代流弊,书法既要吸收优秀的好传统,又要有新观念,更要有主见,勿要人云亦云,这两个方面处理好就一定能成功。但书法更忌讳急于求成,不要担心学习古人出不来自己的东西,要真正打进去,学好了、学透了,经过长期的浸淫揣摩,自己的东西就自然会体现出来,瓜熟蒂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思想,要动脑筋。全身心地打进去,再全身心地打出来。”
在谈到做人与为艺的关系时,他感慨:“做人要懂得感恩,切忌不能过河拆桥;而学习书法则要有过河拆桥的精神,只有敢于放下、敢于突破,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一步步攀登艺术的高峰。”
几十年来,顾志新教“书”育人,为书法艺术的弘扬传播而奔走,在书法艺术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句也许是对顾志新书法人生最贴切的诠释。
鲁慕迅谈顾志新画鱼
志新从事西洋绘画多年,后转作中国画,尤善画鱼。他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以文人画的情趣笔墨,汲取民俗文化的内涵,不仅把各种鱼类的生态习性画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而且把鱼作为一种吉祥物画出欢快的节奏和喜庆的氛围。
傅抱石纪念馆名誉馆长傅二石先生题志新画鱼:“神采奕奕,尾尾动人”。其师王学仲先生评曰:“志新画鱼不特造型与笔墨精妙,盖得之于濠梁之趣。”花鸟大家,鳞介高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韩文来先生评其画鱼曰:“生意弥满,卓尔不群。”由于有以上特征,志新的画作得到普遍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