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马未都:瓷器界的相声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马未都:瓷器界的相声人

马未都:瓷器界的相声人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9月27日,久未在媒体露面的马未都在观复博物馆举行新书《瓷之纹》发布会。与新书发布同期举行的还有“瓷之纹——中国古代纹样瓷器展”,首次从纹样的梳理上解读瓷器发展史。在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采访,谈到民间收藏时,马未都建议要量力而行:“一是眼力,二是财力,有多少米熬多少粥,不能借钱买瓷器,也不能赌气做这个事情。”

  京华时报记者顾博藏品图片由观复博物馆提供

  >>关于新书

  揭青花一甲子无人物纹秘史

  “在中国所有的青花瓷器上,以及别的瓷器上,为什么一个甲子的时间没有一个人物。为什么突然这个题材长时间没了?”抛出这个疑问后,马未都的新书《瓷之纹》也就应运而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马未都就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而让他名声大噪并以“瓷器专家”让老百姓熟识来源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根据讲坛内容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系列丛书让马未都立刻跻身知名作家行列。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从一位瓷器专家成功转身为知名作家。由此形成的效应是,一头短花白头发、喜欢中式打扮的马未都一出现在公众场合,就有大量粉丝追随。

  此次发布的《瓷之纹》是马未都瓷器系列研究丛书的第二部,该书从瓷器的纹饰出发,详解瓷器的演变历史。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马未都也有自己的新发现,“在梳理瓷器纹样时,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元青花在明朝竟然有一个甲子的时间没有人物纹样出现,这是很奇怪的事。在写《瓷之纹》时,我找到了原因,这是所有中国瓷器书中都没有提到的事情。”马未都说。

  元青花在全世界都属于比较热的收藏品类。从纹样上分,故事、人物纹样是最有价值的,比如《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等。马未都此次解开的谜团是在洪武元年到永乐期间,为什么没有人物纹样出现。根据马未都的考证,在元朝末期由于战乱,纹样多是谋略题材,比如《鬼谷子下山》等,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在洪武二年下过政令,不许民间演戏,说错一句台词就要割嘴唇、割舌头。反映在瓷器上,很多人为了避嫌,干脆不画人了。这个期间前后间隔57年,直到宣德后,才有人物纹样出现,基本都是仕女和小孩。

  这本书写完后,马未都还将进行该系列第三部《瓷之形》的创作。当三部都写完,马未都将不再写瓷器类,因为他觉得瓷器都写完了。

  >>关于创新

  创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写书对于马未都来说,是除了瓷器外重要的爱好。写书时的新发现让马未都很开心,也由此加深了对纹样重要性的理解,“龙纹、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等都有一定存在的背景和政治原因,这本书也是对我自己的总结,我想也应该顺便做个展览将成果展示出来。”马未都说。

  本次展览配合新书发布,以中国古代瓷器千姿百态的美丽纹饰为主题,展品为汉代至明清各时代的近200件瓷器,按纹饰划分为龙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山水纹等,清晰展现古代陶瓷在图案纹饰上的追求轨迹与非凡成就。很多重器是首次展出,其中,北齐绿釉贴塑人物联珠纹盖罐距今1500年,以联珠纹间以人物纹,充满异域风情,是当时社会与西亚文化交流的产业,极具历史价值。

  持续至明年4月的展览按照宋元明清的排列顺序,通过纹样的演变传递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从纹样上讲,康熙时期帛饰的龙张牙舞爪,甚至有些恐怖,而乾隆时期的则是欢乐祥和,歌舞升平。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马未都说。

  当下,在创新的创作大潮中瓷器纹样也难免随波逐流,不断出新的纹样。马未都认为,所谓创新不过都是延续过去的创作,只是有些变化,目前中国没有能力创造出全新的纹样,“现在很多设计都没有脱离古代人的架构,没有什么新鲜的。我们要先挖掘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沉淀,挖掘后再有限度地创造。”

  马未都认为,创新不是打造出来的,它需要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历史上所有的超越要到了条件成熟时,才能够超越,“如果我们非要定下目标,设计一个图案超越历史上所有图案,那肯定成功不了,但在过程中,可能某一种因素的成熟导致超越,但绝对不是主观规律造成的。”马未都说。

  >>关于民办博物馆

  希望享受公立待遇

  近年来,民办博物馆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业界焦点话题,很多民办博物馆的支持者呼吁政府输血或以其它方式进行扶持。马未都认为,输血、政策扶持都不是长久之计,“我不希望政策扶持,因为政策扶持都长不了,我希望法规的扶持。”

  文物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民办博物馆有在博物馆界两分天下之势。观复是国内最早的民办博物馆,至今已经17年,它经历了民办博物馆的风起云涌,也见证了日渐式微。从最初的兴趣到17年后的责任,马未都背着这个巨大的包袱艰难前进。

  在博物馆经营中,马未都发现了一条金科玉律:“要扩大博物馆的无形资产,比如我的知名度,知名度有了就可以生存。我们在北京很偏僻的地方,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买票进来。国家博物馆都是免费的,我们的票50元一张,为什么一定要到这里来,就是要做得好。”

  多年上电视节目和出书让马未都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很多人到观复博物馆就是为了看马未都一眼,但是马未都觉得这还远远不够让观复成为一个更好的博物馆。马未都最希望得到的是和公立博物馆一样的待遇,比如藏品的进出关便捷性,以及藏品的关税问题,“如果国家支持民办博物馆,那民办博物馆一定做得好。我希望的是民办博物馆和公立博物馆享有一样的权利,比如出国办展览是不是可以一样,他们在国外买个展品,可以直接拿回来,我拿回来就要征税,因为没有法规可以让我们一样。”

  >>关于民间收藏

  千万不要用赌博心态

  “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告诉别人,这个领域来晚了。机会永远有,只是每个时代的机会不同。”马未都说。

  马未都让公众熟知是从央视的《百家讲坛》开始,这个更为让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收藏讲座让更多人喜欢上了收藏。近年来中国掀起了收藏热,藏品价格也一路走高,很多人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该进入市场。马未都认为,介入收藏晚有晚的好处,这样可以后发制人,先看清楚别人的问题,“我收藏早,有人认为早收藏是好事,但是与我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大浪淘沙地离开了,时间只能锻炼我们让自己更接近逐渐变化的时代。”

  对于现在的百姓收藏,马未都建议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是眼力,有没有能力去判断,没能力就多读书,多去博物馆参观;二是财力,有多少米熬多少粥,不能借钱买瓷器,也不能赌气做这个事情,这是对老百姓的忠告。千万不要用赌博的心态进入这个领域。”

  捡漏永远是老百姓最喜欢的神话,在马未都的收藏记忆中,确实有人买了几块钱的东西,结果赚了很多钱的,但他警告老百姓,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人人都崇拜神话,但是收藏本身是陶冶性情,和买彩票不一样,不能以买彩票的心情买文化产品,这一定是有问题的。”马未都说。

  ■记者手记

  瓷器界的“相声人”

  每次在电视上见到马未都,都是亲民学者范儿,私下的马未都却有深厚的“相声”底蕴。采访时还未入冬,天气不冷不热,穿着唐装的马未都独自坐在一张圈椅上,旁边放着他的新书,面前是二十几位记者。在闪光灯以及记者们的目光注视下,马老师开始了他所擅长的调侃:“你们这是要考问我呀?”在展览现场,马未都又接受了一群慕名而来的观众的考问,明星效应全力发电。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