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军
师徒网络结奇缘
周天平出生于1964年,自小就喜爱写写画画。孩提时代,家具、墙壁、课桌曾经都成了他的练习板,被他刻画得伤痕累累。稍大点后,他觉得红色的印章醒目又漂亮,自己的画应该也盖上醒目的印章。因画画他又喜欢上了篆刻。读高中时,天平幸运地认识了山水画家王任远。老画家看他喜欢画画,便向他讲起了绘画知识,并嘱咐他一定要学习传统,要从《芥子园画谱》入手。还送了他两幅自己画的山水画。两幅画作虽然早已失落,但老画家传授的绘画理念已深深地烙在周天平脑海里。
高中毕业时,周天平希望考大学读艺术系,可是最终未能如愿。在铁路工作的父亲只好让他顶了职,成了铁路工人。
就这样到了不惑之年,周天平的人生轨迹才有重大转变。2005年10月的一天,周天平在网上浏览书画和篆刻论坛时结识了济南的林文军,他引导周天平从汉印临摹入手学习篆刻治印。此后又在网上结识了福州的西泠印人陈兆育。陈先生好为人师又乐于提携后生。指导周天平在秦汉印中汲取精华,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的网络学习让周天平悟性大开,获益匪浅,他刻了一枚“网络传承中国印”,以感激两位未曾谋面的老师,纪念这段网络师徒奇缘。2007年他又拜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罗光磊门下学习篆刻,从传统开始,临摹了大量汉印,为日后篆刻技艺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初出茅庐见功底
2006年底,周天平向一家报社投稿十五方印文。但稿子投出去后,两年都无消息。他也便忘记了此事,那些原作也都被他磨掉重刻了。不料到2008年1月24日,该报社的编辑忽然打来电话,说是要刊发他那十五方印文。但此时他已觉得原来那些作品并不成熟,要求撤下,换一些新印文过去。可是编辑告诉他那些作品很有风格,不用太可惜,编辑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介绍文章一起刊发。听到编辑如是说,他觉得只好愧对读者了。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作品发表后竟得到了行家们一致的好评。这让他欣喜不已,从此,他钻研篆刻的劲头更足,也更刻苦。
关于网络刻印,还有一段佳话。四川成都有一位女作家,喜欢苏东坡的《卜算子·孤鸿》,尤其喜欢那句“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因此想以此句治一方印,为此发帖遍寻治印高手,但其他篆刻家均以字太多布局不易,不好设计为由推辞。后她在周天平的博客里见到他的28字朱文印与多迭字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感而留言:今日见到周先生的多字印,且是朱文,实属不易为之,好比高头大章,或书画长卷,难得!周天平看到人家公开求印,觉得这也不是为难之事,遂在其博客留言:本人不才,愿献拙一试。一周后女作家见到这方印稿十分欣喜,赞赏万分,直叹唯楚有才不虚名,湖湘大地有高手。评价此印:“匠心独具,疏密有致,神秀斐然。实乃难得之佳作。”
躬耕不辍艺术路
篆刻到了这份上,照理说应自以为豪了。但天平却感叹自己治印功夫越熟越俗,刻来刻去没有长进。他甚至怀疑自己不是搞篆刻的料,有段时间他两个月未动刀。苦恼无解,只得重拾儿时的爱好,一头扎进国画里。企望以画促印,印外求印。临摹写生读画谱,不知饥,不知渴。20年前用零花钱买的《芥子园画谱》,让他深得传统国画真谛。一幅《万壑群峰图》他临摹了15天,临作深得王时敏绘画之神韵。创作的《山叶红时》、《天路》等作品深得“四王”和黄宾虹之法。作品问世,颇受好评。
周天平出道8年,他的篆刻及书画作品多次在《西泠印社》、《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报》、《青少年书法》、《篆刻》等报刊发表,《红网》、《中国铁路文艺》、《南方列车》等媒体也对他作了专题报道。其作品在各类展览和大赛中多次获奖,还参加了慈善拍卖,辑有作品集《周天平篆刻》、《周天平国画篆刻》。他本人被聘请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画院画师。
周天平,不论是他的篆刻还是绘画抑或是书法,都处于成长态势。对篆刻他有独到的思考和认识,创作中用刀劲挺干练,追求劲挺中见拙,平正中见灵动,将汉印和黄牧甫风格糅合,努力追求正、阳、雅的风格,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