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浅谈隋建国作品中的时间意识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浅谈隋建国作品中的时间意识

浅谈隋建国作品中的时间意识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时间的形状》 油漆与其他 高60厘米 1996年至今 《时间的形状》 油漆与其他 高60厘米 1996年至今

  我以前从来没认真想过我的生命会有终点, 50岁生日时, 我好像远远看到了那个地平线, 从此以后,这个生命终点的时间概念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隋建国

  对于出生于20世纪中期的隋建国来说,2006年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一年他50岁。中国俗语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此时名利双收的隋建国对生命的期限产生了一种焦虑,并在“存在”与“真实”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艺术家生命的拐点,诱发了创作方式的转变。从此之后,创作与回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隋建国认知自我、肯定自我的“自娱”。

  也许是为了在终极的冥想与名利场的推杯换盏中再次触摸到“实实在在”的东西,2006年12月25日,隋建国将一根钢丝在油漆中蘸了一下,从此每天他都坚持重复这一动作,即使隋建国出差在外,他也要让助手或者专门委托一个人来干这件事。这个作品最严格的规定在于在艺术家生前每一天都要蘸一次,而这一行为随着他的生命停止而停止。在这个作品中只有“时间”是绝对的,于是作品被命名为《时间的形状》。

  相比于《时间的形状》,《偏离17.5º》可以说是艺术家把自我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一次展示。在曾经的一次郊游中,隋建国看到了在政治运动中被打碎后又被用水泥修复起来的石碑,这引发了他做“年度纪念碑”的想法:每年立一块用锔子锔起来的碎石碑, 直至力所不能及为止。然而,由于资金的限制,这个计划迟迟未能实现。

  2007年,在策展人黄专的推荐下,上海浦江新城接受了这一创意。隋建国根据当地城镇建设的地理方位重新规划了一个正南正北的矩阵,这与上海华侨城的布局朝向形成了偏离17.5度的网络坐标,矩阵里的每一个格子的交叉点纵横相隔195米,一共有42个预留点。在网格的交叉点上,艺术家每年选定其中的一个,植入一个长宽各120厘米的铁锈色铸铁方柱,最终在城区中形成等高的网状方柱矩阵。植入点的数量随着年数每年递增一个,作品的完成以作者丧失行为能力为止。在《偏离17.5º》这个方案中,单体的作品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它们只是见证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地球的南北磁极以及人的生老病死。

  若将这两件作品的线索与艺术家的经历作个考据,似乎可以窥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这似乎都预示着对“未来”的否定。隋建国出生于1956年,亲身经历了“文革”、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等一系列关乎社会与个人命运的种种社会变化,在这期间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也在“革命与不革命”“富有与不富有”“成功与不成功”这样简单的二元思维中变化着。对于隋建国而言,他已经不相信任何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景,不再幻想借助任何外力来实现他心中预期的幸福,他意识到通过作品来认识、肯定自己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进入知天命之年的隋建国将艺术探索的方向转向了具有普适性的“身体”与在潜意识中的“本我”,将对于作品外在公共意义的追求转向了对于创作主体自身内在价值的肯定。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2006年以来,隋建国创作方式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技术层面而言,在其创作的每一个阶段,隋建国都曾在作品中触及“时间”这一因素:1987年,他用自来水冲蚀一块方正的熟石膏块,一周之后水的痕迹被固化,作品取名为《无题》;1992年,他设计了“年度纪念碑”计划(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实现,只存有小稿),成为了《偏离17.5º》的前身; 2006年,他完成了影像作品《大提速》,作品以中国第6次铁路大提速为背景,通过铁路——这一工业革命的象征,突出了时间与速度的概念;同年,作品《张江艺术摆渡车》使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观念层面上,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隋建国将潜意识中那个不受人伦规训的“本我”视为最真实的存在,而与“本我”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身体。于是,他针对人的身体本能(无意识)、意识等因素,在空间与时间的维度中展开了实验。近几年来,隋建国一系列的代表作如《时间的形状》、《偏离17.5º》、《运动的张力》以及《有限行动》,都源于此。

  王青云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