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言
走进金更良的书房,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一本《中国书法大字典》特别引人注目,厚约十公分,重约五六斤,已被主人翻得破烂了。出身于浙江义乌书香门第的金更良先生,虽然长期从事繁忙的政府工作,但对书法颇有研究,造诣很深。其大伯、父亲解放前就是教书先生,一手好字,远近闻名。在大伯和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金更良渐渐爱上书法。
金更良从小就注重临贴,大伯主张颜体,父亲偏爱柳体。正好与他们的形体相似,大伯矮胖,父亲瘦高。有时祖母问他今天临摹那位先生,他会调皮地说是矮胖先生,或者瘦高先生,大伯父亲知道了,就会罚他加写几遍。少时的临帖,为他的书法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到了部队后,他开始临王羲之的字体,先后买了《王羲之兰亭序及其笔法》、《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反复研习。这些年他还临摹了《苏轼书醉翁亭记》。草书临《米南宫十七帖》,先用钢笔练,练熟了再用毛笔练。小楷则在临摹《文征明小楷落花试卷》 基础上抄写 《毛泽东诗词》、《金刚经》、《心经》,既临又写,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金更良是华东师大中文专业首批自学考生,其对古诗文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文化底蕴,对他的书法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意境深广,大抵做到了字与意的融合,诗与画的相通。
金更良的书法,也受到族叔金鉴才的影响和指导。金鉴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画艺术蜚声海内。金更良曾向叔叔讨教,叔叔不谈技法,而谈到“学书法心必须要静,尤其是你们从事政府工作的人要静得下来,不要浮躁,不要急于求成。”叔叔一番话,如雷贯耳,从此金更良减少应酬,潜心研习书艺。
金更良说,他从小就听父亲教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就好比穿着一件大布衫,既是面子,也是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品行。金更良秀气,白净,文质彬彬,为人低调,不喜张扬。工作之余,爱在自家书房里,一杯茶,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陶醉在书香墨色之中。因此,他的字用笔严谨,结构工整,尤其是小楷,结体平实,自然庄重,工整秀劲,点画精到,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即使是草书也不爱张狂不羁。
金更良深有体会地说,现在年轻人不爱书法,很少书写,主要原因是书法的实用功能没有了,只剩下审美功能,成为少数爱好者书斋里把玩和厅堂上悬挂的艺术品,书法的生命力已经到了需要挽救的程度。他说,退休后要做个义务教员,培养小字辈学书法,为弘扬我国的书法艺术尽绵薄之力。
(原标题:生活与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