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2月18日电 通讯: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
记者杨静
穿过老街上一家烤鸭店的栅栏门,走过一个窄窄的通道,再上几个台阶,记者跟随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来到了他每天工作的地方——纳玉坊。这个杂乱、破旧、并蒙着白色粉末的小作坊间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玉器作品,但王师傅麻利得更换了工作服,并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他明天就要去美国做冰雕了,今天还想赶点儿活儿。机器的轰鸣声淹没了我们的谈话……
坚守四十年“水凳”时光
在这个小作坊里工作的还有朱学志、丁志宗、王铁国、何瑞征等人,他们和王子臣一样,都是1972年开始在哈尔滨工艺美术厂从事玉雕工作的,四十多年的“水凳”时光把这些当年的学徒工雕刻成了现在的老师傅。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哈尔滨工艺美术厂代表了黑龙江省工艺美术作品的最高水平,也是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人才的发源地。哈尔滨工艺美术厂老厂长乔长义告诉记者,该厂当年在全国也比较知名,很多日本、韩国、俄罗斯客商到厂子里订货,麦秸画、牛角画、鱼皮画和玉雕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并远销海外市场。
“厂子效益好的时候,光水凳上就有三百多人。”乔长义说,现在哈尔滨从事雕刻行业的“老人”基本都是当年从厂子里出来的,不过一直干玉雕没离开过水凳的也就是纳玉坊的这些师傅了。
据乔长义介绍,朱学志是现在哈尔滨唯一一位硬料篆刻的技师,王子臣擅长花卉,丁志宗擅长山水,王铁国最拿手的是人物,这几位老师傅当年在厂里都是基本功过硬,很有发展前景的年轻后生。
“这辈子就会干玉雕,当年厂子没了手艺也舍不得扔。”朱学志告诉记者,1997年哈尔滨工艺美术厂改制,厂里的玉雕师傅们都纷纷转行,他们几个却把厂子里的机器买了下来,继续干着老本行,没想到一干就是四十年。
从冰雪里“捞美金”
王子臣师傅去美国做冰雕之后,纳玉坊的其他几位老师傅也都陆续去了韩国、日本等国家做冰雕。每年冬季出国一至两个月做冰雪雕赚外汇已经是这几位老师傅的“惯例”。
记者第二次来到纳玉坊时,只看到了因为心脏病留守在家的朱学志师傅。朱师傅告诉记者,厂子改制时适逢国家市场经济改革,那些转行的同事们有的搞装修,有的包工程,有的下海经商,现在很多都过的不错,但是他们坚守玉雕行业的几个人却只维持在“温饱”水平。朱师傅说,从厂子出来这些年,他们只是维持了原来厂子里的一些老客户,其他来料加工的散客并不是很多。与南方那些年收入千万元的玉雕大师相比,这些老师傅的收入更是“惨淡”,出国做冰雕成了老师傅们补贴生活的“俏活儿”。
“哈尔滨的冰雕师傅在国外是金字招牌。”王子臣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到国外去做冰雕的时候,提到自己是哈尔滨人便很容易就通过了面试。在国外干一个月基本就能赚到一万多元人民币,这是在国内赚不到的“工资”。
“早在七十年代,哈尔滨冰雕刚兴起的时候,厂子里就有不少做雕刻的师傅到兆麟公园雕冰灯。”作为黑龙江省冰雕比赛、国际冰雕比赛、大学生冰雕比赛等多项冰雪雕比赛的评委,乔长义说,哈尔滨的冰雪雕水平在全世界排名前几位,现在每年都有固定的团队到国外靠冰雪雕“捞美金”。
老艺人面临传承“瓶颈”
“这辈子就会干玉雕,能干得动就干。”朱学志没有退休的概念,但也深知自己干不了几年了。今年已经61岁的他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是耳朵和眼睛却因为常年从事玉雕有点不灵光了。当记者问及有没有得意门徒时,朱师傅笑笑说,这手艺不能赚大钱,还要做冷板凳,愿意学的人不多,能学好的就更好了。他曾有意把手艺传授给自己的女儿,但女儿终究也没有入行。
“黑龙江省宝玉石行业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这是玉雕人才队伍没有发展的根本原因。”黑龙江省宝玉石行业协会会员殷大群表示,黑龙江省是宝玉石原料大省,还比邻宝玉石资源丰富的俄罗斯,是东北亚地区天然的宝玉石集散基地,但目前玉雕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宝玉石产业发展。
殷大群说,现在国内顶尖的玉雕大师都聚集在南方那些宝玉石行业发展成熟的城市,黑龙江本土的玉雕艺人已经所剩无几,而且还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工作环境,行业市场和人才队伍这样发展下去只能是恶性循环。
纳玉坊里,七十年代的玉雕机器还在轰鸣响着,朱学志来说南方那些先进玉雕机器他们用不惯。而现在这些老机器还能再用多久,会不会有新人再来用这些老机器都还是未知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