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近日一幅源于歌曲《十五的月亮》的“珍珠版”书法作品在京亮相,并引来公众关注的目光。这件出自珍珠艺术设计师钱琳萍之手的作品,由5万多颗“小米”珍珠镶嵌而成。对于钱琳萍来说,创作一幅“珍珠版”的作品源于歌曲本身所带来的触动以及珍珠本身无限的创作空间。
“珍珠版”《十五的月亮》引人关注
一幅由珍珠镶嵌而成的书法作品《十五的月亮》近日在京一亮相便引来公众关注的目光。该件作品由5万多颗“小米”珍珠镶嵌而成。观众在对《十五的月亮》作者石祥创作这样一幅作品欣赏的同时,也对“珍珠版”的创作者、珠宝设计师钱琳萍的创意充满好奇。
2012年,钱琳萍到著名将军作家、歌曲《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词作者石祥的家里做客,向石祥介绍自己珍珠文化艺术创意的经历。石祥听后,对钱琳萍以文化艺术创意拉动珍珠产业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即,石祥为她挥毫泼墨,写下了《十五的月亮》的歌词,整体歌词书写在宣纸的左面,是用月亮形状书写的,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四句歌词竖行书写在宣纸的右面。当时,钱琳萍受到了启发,随即构思了以《十五的月亮》的歌词为元素,用珍珠来创作一款作品,表现《十五的月亮》的美好意境。
据了解,钱琳萍还要用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构思创作更多更好的珍珠象形艺术作品。目前,她的一件以贵妃为题材的瓷板画镶嵌作品已经在创作阶段,钱琳萍在这幅作品的创作上,将珍珠、宝石等镶嵌在瓷板上,钱琳萍表示,创作最大的难点在于要打掉瓷板上面的釉面才能进行镶嵌,而一不小心就会将瓷面磨裂。经过多次试验,目前她开始用切割钻石的激光切割机进行切割,让制作更加精确。
不经意间与珍珠结缘
出生在江南水乡的钱琳萍,家里有20多亩的水面。她经常坐在养殖珍珠的池塘边,充满好奇地看着水里的河蚌。有一次,当亲眼看到养殖珍珠的珠农打开河蚌时,她被河蚌里一颗光彩熠熠的珍珠所吸引。钱琳萍从书中得知,珍珠,又叫真珠、蚌珠、珠子等,是一种珍贵的有机宝石,与玛瑙、水晶、玉石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珍珠在英语中叫“Pearl”,源于拉丁语“Pernnla”。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e”,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
钱琳萍坦言,在看到河蚌里的珍珠之前,她没想到今后的人生会和珍珠创意扯上关系。对于感性的她来说,珍珠的圆润与光彩激发了她创意的热情。与我们通常看到的珍珠作品一样,钱琳萍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是一条项链。她将珍珠按大小排列组合在一起,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将作品的创意与美学融合为一体,做成一条由大到小地排列组合起来、如水滴穿石般形状的项链。钱琳萍说:“虽然现在看来这件作品非常稚嫩,与此后的珍珠作品相比,不能算是真正的创意,但第一件作品寄托的是一种情感。”
有了第一件作品的尝试,钱琳萍对于珍珠设计更加痴迷。而且钱琳萍感性的性格让她对身边的事物更加敏感。钱琳萍看见一位诗人的眼睛下有一颗痣,就即兴构思了一件珍珠作品,名为“天目垂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双诗人情态的眼睛。此后,钱琳萍创意和创造了一系列的珍珠作品。她根据中国人的传统美学意愿,创造了具有对偶与对称之美的作品。如一副项链的左右颜色相对,形状相衬,甚至是珍珠大小都讲究备至。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珍珠文化艺术家、北京海之韵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我国建立珍珠文化艺术理论学说的第一人,著作有《珍珠文化论》、《 珍珠文化艺术创意方法论》、《珍珠文化艺术创意案例赏析》、《珍珠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分析》、《 珍珠文化创意产业的审美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