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付祥
众所周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一镇馆之宝——一棵清代的“翡翠白菜”。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一棵足以乱真的“白菜”。这棵“白菜”,在所有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宣传品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台北那棵‘白菜’匠气太重,一看就知道出自工匠之手。你注意看,那棵‘白菜’根部很小,所以显得没有生气,不够洒脱,整体美感不足。”恐怕只有江春源才有胆量,或者说有资格说这番话。江春源,扬州玉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玉雕界的“白菜大王”。
玉石“伯乐”
1963年,江春源进入江苏扬州玉器厂做了一名学徒工,一开始专门学习玉石开料。江春源说,玉石开料这道工序相当重要。一块玉料能否做成一件玉雕精品,完全靠开料工的眼力。有的玉石表面上看几乎没有一点瑕疵,但玉石的内里却布满绺裂(玉的裂纹)。开料工的工作就是根据材质或设计师的要求做取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保留玉石最完整的部分。两年的开料工作,江春源接触到了各种玉料,练就了一双慧眼,使他受益一生。在日后的雕刻生涯中,一块玉石只要他仔细看上两眼,就知道这块玉料质地如何,能雕刻成什么样的成品。
曾经有一位朋友运来一块玉石,请江春源帮忙设计雕琢成一棵白菜。江春源看了看说:“这料不能做白菜。”那朋友一听有点急,问:“这块料皮好肉好,怎么不能做?”江春源说:“料是好料,也是做白菜的形状,但是做菜心的地方有毛病。”那朋友听了一脸狐疑。后来那块玉石开料后果然被江春源说中了。还有一次,江春源的一个学生拿了块石料来找他,问能不能设计成白菜?江春源一看便说做不了。他耐心地为学生分析:“这块料内里的绺较多,外面皮色有一部分已呈石性……”后来这块玉料虽然没有被设计成白菜,但制成了其他题材的作品,江春源将原有的毛病大而化小,小而化无。学生捧着成品看了很久,对老师的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江春源的心得是,面对玉石,要做到“心如止水”,要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业内流行“玉缘”的说法,其实与玉结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审玉”。审玉不仅是对设计的尊重,更是对大自然造化的尊重。基于这一尊重而产生的设计灵感,才是因材施艺,方能彰显玉的润泽光彩。江春源常说,看玉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首先要认为它是有毛病的,然后一步一步用充足的证据来说服自己去选择它,千万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
“甘坐板凳十年冷”
江春源在玉雕制作第一线一干就是1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学了两三年,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就自我膨胀,以为自己能够自立门户独闯天下了。江春源说,没有“甘坐板凳十年冷”的毅力和决心,要想成为玉雕大师,几无可能。
江春源是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对琢玉有很高的灵性和悟性。从艺10余年,其制作的珊瑚《海棠花卉瓶》就显露了过人的才华与潜力。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被厂里提拔为设计员,走上设计岗位。1996年,扬州玉器厂为纪念建厂40周年举办了“扬州玉器精品展”,在数百件精品中,一件重达百余斤的羊脂白玉《螳螂白菜》引起了轰动。这件由江春源创作的作品重150公斤,翻卷的菜叶、伏卧其上的螳螂,栩栩如生,充满了田园诗意。这一作品引来众多商家竞标,最终被南京一家艺术馆收藏,江春源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白菜大王”。之后,江春源又设计创作了多件形态各异的《螳螂白菜》系列作品,成为扬州玉器厂重要的品牌产品。2004年,江春源的翡翠《螳螂白菜》,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该作品成为江苏馆的镇馆之宝。
一心琢玉,一意带徒
“琢磨”是玉器制作重要的过程。现代化机械的运用,改进了玉雕工艺,大大缩短了过去纯手工制作的时间,但是对于雕刻师而言,不能省略的是对每一件玉器作品品质的推敲和琢磨。江春源在给徒弟和学生授课时,常告诫弟子琢玉必须把握“三要”,要稳、准、狠。稳,是要保持沉静的心态和充分的自信,稳重、成熟地雕刻;准,是要理解设计的题材内容,对作品的整体和局部要仔细观察、准确把握;狠,是要敢于决断处理,使雕刻一气呵成。
近些年,江春源在儿子的协助下,开通了名为“江水有春源”的个人博客。江春源通过博客介绍自己的玉雕作品,普及玉雕常识和琢玉技艺。他还将2012年出版的《源来如此:螳螂白菜六讲》的书稿毫无保留地放到博客上,为后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江春源的博客里,人们可以看到他在闲暇时创作的传统水墨画。这些作品虽寥寥数笔,却反映了他极深的笔墨功底。江春源说,他从小就喜欢传统书画,进入扬州玉器厂后,觉得书画对玉雕设计的帮助极大,因此研习传统书画成了他最大的爱好。江春源经常告诉弟子们,要想摆脱匠气,成为大师,还需通过勤习诗书画艺术来丰富学养、拓展视野,从而提高技艺。
许多玉雕艺人稍有名气后,纷纷自立门户办起了工作室,江春源却一直心甘情愿留在玉器厂工作。很多人不解地问:“凭你的名气和手艺,为何不自己开个厂赚钱?”对此,江春源总是一笑置之。江春源退休后被厂里返聘留用,他的工作室就设在车间旁边,一线制作遇到什么难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在现场指导。他兼任扬州玉器厂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师,对青年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经他培养的数十名弟子,大多数已成为玉器厂的技术骨干。
对于扬州玉雕的发展和技艺的传承,江春源乐观地说,扬州玉雕人才辈出,不存在断档缺人的问题。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虽说是“天下玉,扬州工”,但近年来外省市的玉雕技艺水平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扬州玉雕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放下身段,虚心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唯有如此,扬州玉雕才能在业内始终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