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吴菲 供图/贾国荣
贾国荣,曾任中新社摄影部主任、香港分社摄影部主任,驻美国洛杉矶首席记者。现任中新社编委会委员。
1954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曾多次获得全国新闻摄影银奖、铜奖;2002年《中国小将夺冠赛》获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体育类单幅铜奖;2014年《杠上争锋》荣获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
北京时间2月14日晚上,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荷赛奖)揭晓,中国新闻社记者贾国荣的《杠上争锋》荣获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
2014年,贾国荣60岁了。梅开二度又拿荷赛,还是拍体操(上一次是2002年,也是本命年),贺电纷至沓来自不必说,同时网上看这获奖觉得“槽点无数”的人好像更多——有同行、有评家,更多是贾国荣口中的“小弟弟妹妹”,让正在台北驻站采访的贾国荣的这个元宵节,立刻丰富了许多。
16日晚我们10点多才开始的专访,是用QQ语音完成的。刚收工回来的他听上去神清气爽,倦意、火气都全无,唯一安抚起人来的好脾气好耐心让人觉得跟“耳顺”之龄沾边。跟他提网上对他获奖和他作品种种“看不懂”、“欣赏不能”,他笑得“哈哈”的,告诉记者他每一条都找来看了。诸如“回去默默找些俺拍的糊片”、“怎么看这都像没抓好的渣图……”这种,他看得好像比别人更欢乐。
2014马年,对于贾国荣更有意义得多的,不是马到成功,而是他马上要退休了。
网友Landry_GO:白富美!
贾国荣:摄影的水准,就是摄影人的水准。
网上有篇有意思的文章,《大卫·克拉克:给中国荷赛参赛者的几点建议》,从内容看,下面这话是说在2009年:
“参加荷赛,你需要的是与众不同。这就不难理解傅拥军的《西湖边的一棵树》会得奖,因为他和大多数中国摄影师参赛作品的题材不同,评委在看了一天陈词滥调的影像之后,这一组特殊的照片非常容易跳出来。
每年的获奖作品发布以后,下一年就会有很多模仿者。上个月我在荷兰与荷赛基金会的人讨论时,他们估计明年参赛的作品中至少会有20到30幅关于全世界各种树的作品。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荷赛获奖作品中不会出现与上一年同样的作品。所以请大家最近不要拍树了。”
16日晚,跟贾国荣一起为这段话笑了一阵之后,记者问他这组体操,自觉与众不同在哪里?
就在一年前的2月,某周刊刚组了个专题《“荷赛”奖,就是这么回事》。里面很贴心地服务性了一把——“中国摄影师怎么能讨巧地得荷赛奖?”押题一般,说的就是体操:
“中国体操题材的照片总是在荷赛得奖,已经无数次了。中国体操动作很美,就像奥运会上大家都爱看一样,荷赛的评委们也爱看。除此以外,就是中国的体操训练很有代表性,大家也比较关注中国体操的训练状态。今年又有一个体操题材的照片得奖了。”
左看右看,贾国荣此番都像“顶风而上”、投机而来。那事实呢?
“拍这么多年,我当然知道体操比较讨巧的地方在哪里,就它很容易拍美。可是若无创新,只要荷赛评委觉得他看过了、好像似曾相识,拍得再美也会落伍。这组照片作品拍摄于去年9月沈阳全运会大连赛区。我一人代表中新社,只有拍摄决赛的一次机会。在赛场,我看了一下我用长镜头拍到的那些美的动作,和自己10年前拍的没有差别。现场同行朋友拍那些动作比我拍得漂亮得多。我大概两年才拍一次体育,他们可能一年都要拍好几次体育,他们比我更有经验,更熟悉体操的套路,知道什么地方会出彩。”
如此一来,贾国荣的利器貌似就剩了手中的装备——“为了躲避现场所有的画面干扰——四周的广告、观众的标语、愈来愈高的围栏挡板,我只有坚持自带600mm的长镜头”。
那天上来先问600mm长镜头的“身高体重”。贾国荣说:“大概也就十几斤重。长度接起来将近一米,粗呢,比你的两个胳膊加在一起还要粗。”
哦,所以说“坚持”带,是它很不方便?
“对。另一个……”贾国荣回答得很诚实,“这个镜头太贵,起码是十万元人民币以上。一般也就是在拍体育、两会的时候可能用一下。一般单位都不买它,也很少用。但是赛场采访现在受局限越来越多,记者都被圈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面。这种时候用上这样的镜头,就成就了照片的独特性。”
于是便有网友大呼其“白富美”。那么,600mm长镜头抓特写方面的能力就是全部?
“我给这组片子的命名是《杠上争锋》。争锋,意在那种武林论剑定生死的巅峰竞争状态。我理解所有的杠上运动,运动员抓杠那个关键性瞬间的动作和表情,其实是一个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问题。他要是一失手摔下去,他的中国梦就全碎了,他们全家就没指望了,甚至摔伤了可能从此以后坐轮椅。而只要那个关键动作他稳稳抓住做成功了,他能够在中国的体操运动排进前5名,那么他就有可能进入奥运会的团队。中国体操的金银铜,很可能、基本上就是世界比赛的金银铜。所以我也就特别理解了这些小运动员那一刻的压力、拼力一搏的命运偶然。所以,就把腰以下的好多动作基本上不要了,就要他们那一刻脸上和眼睛透出传达出的心情。”
“关心体育,不在输赢,应该关心里面的人。”或许是上了年纪的人特有的人生感,抑或是天性中不灭的恻隐心,这成了贾国荣拍摄体育时的价值观。“第一张里那个男运动员,他实际上是名落孙山了,他好紧张啊。中间有一个小女孩,她手上做的动作就很潇洒稳健,而且超冷静。”
“所以这一组里面也有好几张都是表情没出现,比如第二张,还有那个手的特写,都强调了抓杠离杠瞬间烟腾四起的那种激烈性。这一点,在过去的体操拍摄里面从来没有这么表现过,也从来没有氛围这么真实过。长镜头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
手有利器固然重要,但终究只是前提。心里有,眼里才能有,手上、镜头中也才会有。“摄影的水准,就是摄影人的水准。”贾国荣把这话说得,一点也不亏心。
网友ChrisVC:为什么人家拍虚了就能得奖,我拍虚了就要被骂。
贾国荣:感谢多年采访磨难,我终于悟出了摄影为什么无限。创新就不会疲劳。
此番贾国荣《杠上争锋》获奖,最引争议和被诟病之处还在:照片拍虚成这样难道也行?
网上大家各种不能理解,“私下的讨论都说,这类片子大概都被我们体操迷当作废片删除了。不过我的糊和他的肯定不一样,而审美以及要表达的东西也不一样”,这还算好的,更多是这种——“第二,四张难道不是拍虚了????????”、“看得不太懂,不过这种照片怕是没有媒体会发表”。
“他们说得挺好的。”贾国荣倒很喜欢,他觉得这才有种“大家在一起”的感觉,“摄影发展,最需要有反叛、怀疑、挑战精神,这个实际上挺可贵。如果年轻人都理解了创新的真实涵义,那他就太有他自己的生命力了。”
“常规摄影如果想把动作拍完美,那个动作瞬间会是固定的,没有那种虚的感觉。而这组‘争锋’,比如最后一张,就一个腿的影子虚走了。那个实际是我专门想表现的,只是还没有表现得最完美。首先那个单杠它是绝对清楚的,然后人弹开那一瞬间,手上镁粉扬起来那道烟尘也清楚,颗粒一颗一颗历历在目。那个人虚了是为了说明他在空中飞。这个实际上有它的难度在里面。”贾国荣有个观点——照相不等于摄影。“好多照相的人只求照得清楚,他没有体会到里面的涵义。”
“为出来这种动静结合的效果,我在现场试拍了大概几百张,才找到某一个速度可能比较合适。但是这个速度一旦合适了以后,其他和它组合的曝光那些,就不可能精准了。所以这些照片如果用彩色照片来送选的话,画面、颜色都会比较混乱。但一旦把它们变成黑白的,那种黑白摄影的黑白灰最利于表现不死的精神,一下子就把他们脸上的表情和杠上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60岁了,贾国荣早知“登顶下山,不与少年争英俊”,但他说年轻人世界的存在,却是客观成就推进他向前的力量:“我现在是所谓高级记者,但我知道如果不拿相机、不拍照片我什么都不是。平日采访,看到年轻人比我还卖力、还吃苦、还动脑筋,发稿还多,他们头脑里有很多新点子新办法新角度。注入新鲜血液,才让你充满活力。新兴力量,就是教练老师。感谢多年的采访磨难,我终于悟出了摄影为什么无限。你只要创新就不会停滞、不至于疲劳。”
网友周游世界:要我这种碰到高低杠快门就像坏了的筒子来说,果真只有内场拍的还能看。
贾国荣:卡帕名言:“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你对采访对象理解够不够近?
贾国荣的摄影人生极富年代感。
他1954年生于四川成都,遇上“文革”,初中一年级就参军,还在青海。从军五年后再当工人三年。终于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底子太差,准备了两年,1979年才考上西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1983年北上京城成为中国新闻社记者、编辑。
“那个时代的中国新闻界,隔了八九年突然来了一批大学生,各个部门都争着要。结果就发现摄影部的老记者们都太老了,我就觉得迎接一下挑战,先为这些老记者写文字说明、帮他们干点文字工作,然后再学习拿照相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摄影的机会太多了,就催着你、给你相机胶卷‘你去拍你去拍’。”
开始就是跟着师傅、跟着杂志、书本学,实干傻干。后来被推到摄影部主任的位置,也为的是“多干点事吧”。“确实那个时候的主任是开会多、为大家服务多,还得坚持拍照多。”
真正悟出点摄影里面的道道,他说是过了十几年。悟出来后才有了2002年那第一次荷赛获奖。“获完奖后,我要去悉尼奥运会,我给自己出了个题目‘打败自己’。那些运动员给我启示:人必须让自己更新向前。”
“又差不多用了8到10年,战胜自己的传统观点、框框套套那些东西。我如果也拍那种漂亮美丽的照片,我和大家一样,甚至还不如大家,我这回肯定名落孙山。但是我坚持自己这种创新、坚持我对体操的这种认识,送选的时候我就在想,评委们如果认可,说明我把过去的自己战胜了。”
回顾此生,他说要感谢这么多年的采访里面,经历过的那些磨难甚至刁难,“这实际上是锤炼自己,你就不能放弃。也让我明白要坚持,虽然有的时候拍得不完美,但是没关系,我还可以继续努力。体育摄影这一个战场上,我也把我这种感情往运动员的身上去理解。”
他最爱提有张落选的照片中那个最后得冠军的小女孩,“有一个画面是她在空中即将抓到杠,我知道她家是卖菜的呀,所以拍的时候我心说你千万不能掉杠啊,掉杠你们全家那个中国梦就全破碎了。结果她真是做得完美,全场给她鼓掌,她得了冠军。我就在镜头里面,用这种理解来拍她。”
4月27日起,荷兰阿姆斯特丹将有三天的荷赛盛会,“第二天是颁奖礼。国王亲自出席给年度最佳颁奖,然后市长、主要内阁成员给其他获奖者颁奖,非常隆重,在一个古老的教堂里面。完了他们再把所有获奖的照片,在教堂里面展示出来,然后年鉴、画册也印出来。”
贾国荣当然知道在新闻摄影每年度全世界的评比里面,荷赛还不是最好的,“它可能是第三到第四好的样子。因为做得最好的还在美国。”
还有让贾国荣这种年龄和人生阅历的人觉得温暖的部分。“荷兰那么一个欧洲的小国家,能把全球性的新闻摄影这么一个大主题操办得这么好,而且操办了这么多年,我觉得它那种事业心,他们的那种坚持,他们把它真正做成了荷兰的一个品牌,这一点尤其可贵。实际上我去荷兰一看就知道,它的经济实力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而且也就那么几个工作人员,但是人家一旦做起来是那么地认真仔细,让我觉得特别有亲近感。”
贾国荣知道这将是他人生最后一个荷赛颁奖礼了。
退休在即,那些他几十年用熟了的设备之于他将成为真正的“奢侈品”,“我自己都买不起。我也是一直生活在四季不见阳光的屋子里,也是买不起房子的人。好在,设备与真正的摄影人素质无关。”而荷赛大多数作品具备的那种气质——浪漫主义、冒险精神、神秘感、理想主义等等,也已与他性命相连。
贾国荣说他永远不会放下相机。“自由太宝贵了。既然,我知晓了摄影无限,那中国就是最无限的摄影疆域。我将一边拍摄身边的变化,一边等待机遇。”
本版图片选自《杠上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