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3月9日电(记者王学涛 晏国政)做了一辈子商人的黄文生近两年又有了一个新角色——县保“认领人”。他不仅投资300多万元将破败的龙王庙修好,还每月花600元聘请专人看管文物。
他认领的这座龙王庙位于山西曲沃县西海村温泉莲池旁,占地3500多平方米,是当地最大的龙王庙,也是古曲沃十景之一‘星海温泉’所在地。它创建于元代初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八年重建,是曲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就想尽自己一份社会责任。”黄文生年轻时曾做过炼铁、焦化生意。他说,今年工程竣工后,将恢复寺庙的庙会功能,并作为当地村民的文化活动广场,老百姓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
像黄文生这样的“文物认领人”在当地并不少。曾是晋国古都的曲沃县是山西的文物大县,面对全县70多座需要修缮保护的文物古建筑,文物部门创新工作思路,鼓励企业家通过“认领”合法保护利用古建筑。
为此,2010年10月,当地出台了《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用地方法规规范认领行为。为了避免文物摆脱“冷落”后再被过度开发,文物部门对认领保护人的资格、修缮方案设计、招标过程、施工过程、签署认领协议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审查把关。
“认领人有30年的使用权,但文物产权不变,期间文物修缮和利用都会受到文物部门严格监管。”原曲沃县文物局局长孙永和说。
目前,该县首批6处急需修缮的古建筑得到了认领,有的已修缮完毕,有的正在维修中。虽然第二批认领工作还未开始,但已经有企业家表达了认领意愿。
记者走进曲沃义城皇帝庙,挤占在大殿里的“商店”、“蔬菜店”不见了,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庙宇香火正旺。这处县保在2011年,由当地企业家巩代生出资140万元修缮。
孙永和表示,自从当地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后,民间资本用在文物保护上的投入相当于当地政府10多年的投入。实施3年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文物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