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的郭福深,从未放弃过对中国画的揣摩与练习,在坚持传承古典精髓的基础上,力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坦言,近年来小有所悟,也获得了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支持,未来仍将坚持磨练“自己的笔墨功夫”。
到山水中去
郭福深善画山水,常常远赴名山大川写生,背回来的写生集数不胜数。在他看来,拍照片只能是画家的辅助手段,想要让写生之旅有所收获,一定少不了下苦功、勤练习。“历代著名画家都有相当深厚的写生功底,范宽、郭熙等古代画家都曾长期观摩写生,史料记载了他们在名山大川中写生的轶事,而这些积累也都在他们的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郭福深说,作为现代山水画家,不能固守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这种生活会慢慢将创作激情消磨殆尽,而应该对自然山水怀有深切真挚的热爱之情,要到山水中去,以自然为师,才能真正继承传统山水画的精髓,激发自己的创作激情,发自内心地歌颂大好河山。
到自然中去,最终还要回归笔墨。郭福深以山水画技法中最常见的皴法为例,介绍了自然环境对画艺画技的强大反作用力。“你沉浸到自然的世界中,就会发现所有画画的技法都来源于自然之力。你把自然界的山水风光看到心里去,等到创作的时候就会发现,斧披皴、披麻皴(山水画皴法)已经不够用了。我觉得必须把笔‘搓开’,用混合皴法,连皴带擦,连勾带抹,才能把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这样画的话,画是画不完的,画家总会有无穷无尽的灵感与激情。只有永远对自己有更高标准的要求,才会不断进步,才可能独树一帜。”
墨分无限色
正是因为郭福深乐于到山水中去寻找激情,到传统中去寻找答案,他在山水画中才收获了独特的体会和感受。“只有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和临摹,才能找到表现自然的艺术途径。”
时下流行的山水画,推崇云雾意境的营造,很多名家都擅长用线来表现云雾蒸腾的效果,而郭福深则钟情于用黑色的墨来表现白色的云,在对比与反差中碰撞出极致之美。“俗话说墨分五色,我却认为墨可以分七十二色。墨色可以变化出更多的色彩,每加一分水就变化出一种不同的颜色,当墨‘用足’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用加入别的颜色。绘画大师李可染曾经说过:墨色胜处色无功。李可染的作品非常讲究墨色的层次感,通过层次感体现景色的变化,展现自然的美感,营造非凡的意境。而他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对墨的使用到达极致之后,色彩反而成为无用之功。我从理论上进行学习,从实践上不断积累验证,发现确实如此。”在对墨色功力的不断摸索与试炼过程中,郭福深也曾为时评所苦。直到他在上海举办展览与业内人士交流时,专家的一致肯定才坚定了他继续深入钻研、掌控墨色的决心。
在郭福深看来,墨色氤氲、深浅、流滞都能在纸上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不同的色彩又可以营造出自然光线下、人们视觉印象中的山水云烟,极大地提升了观赏者的审美情趣。
正是因为郭福深乐于到山水中去寻找激情,到传统中去寻找答案,他在山水画中才收获了独特的体会和感受。“只有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和临摹,才能找到表现自然的艺术途径。”
时下流行的山水画,推崇云雾意境的营造,很多名家都擅长用线来表现云雾蒸腾的效果,而郭福深则钟情于用黑色的墨来表现白色的云,在对比与反差中碰撞出极致之美。“俗话说墨分五色,我却认为墨可以分七十二色。墨色可以变化出更多的色彩,每加一分水就变化出一种不同的颜色,当墨‘用足’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用加入别的颜色。绘画大师李可染曾经说过:墨色胜处色无功。李可染的作品非常讲究墨色的层次感,通过层次感体现景色的变化,展现自然的美感,营造非凡的意境。而他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对墨的使用到达极致之后,色彩反而成为无用之功。我从理论上进行学习,从实践上不断积累验证,发现确实如此。”在对墨色功力的不断摸索与试炼过程中,郭福深也曾为时评所苦。直到他在上海举办展览与业内人士交流时,专家的一致肯定才坚定了他继续深入钻研、掌控墨色的决心。
在郭福深看来,墨色氤氲、深浅、流滞都能在纸上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不同的色彩又可以营造出自然光线下、人们视觉印象中的山水云烟,极大地提升了观赏者的审美情趣。
兼容与并蓄
郭福深的山水画并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教师,他有太多的学生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行业,他也常常从学生那里听到各种各样一夜成名的炒作故事。但是他却始终坚守传统,也希望学生们能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头,只有下足功夫,才能拿出真正对得起“中国画”这个名字的作品。
“我们学的是古人大家代代传承的艺术,完全‘创新’是不可能的。你丢掉了传统,传统也就放弃了你。”郭福深说,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学习传统到一定的阶段,画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倾向性,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继续精研,这比泛泛之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郭福深个人很喜欢“北宗”的风格,但是他却不像其他画家那样一旦认准某个流派,就尊其为宗而贬其他流派为异端。他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传统,认为无论南宗、北宗,其技法都可以兼收并蓄,只不过画家由于性格、背景、成长经历和审美角度的差异,而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较为系统地提出山水画“南北宗”之说的董其昌其实也提倡“学古”必须“能变”,也是为后代画家指出了成长和发展的方向。
郭福深对山水画的思考方式,或许和他长期以来教授学生的经历相关,不偏不倚、不妄自尊大,才能为痴心向学的孩子们规划出一条健康的成长方向,而为人师表的他自然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找到了艺术中的平衡点。
郭福深简介
郭福深,1948年生于天津,中国山水画家,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系。师承梁琦、赵松涛、马翰章等国画名家。曾任高级美术教师、教授,从事美术教育三十余载,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美术教师。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一级国画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津派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青少年美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员。
他撰写出版了《绘画启蒙训练》、《国画果蔬》、《水墨山水》、《山水画云水技法》等著作,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获得过全国“峨眉山杯”二等奖、教师画展一等奖。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及中外收藏家收藏。2007年在天津举办个人山水画展。2012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画展。2013年,连续出版两套大红袍画集《津派翰墨五家画集》、《郭福深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