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以作家与编剧的身份走红江湖多年,其实他还有个头衔—收藏家。因为热爱,海岩收藏了不少明清家具。近日,海岩第一部讲述家具收藏的《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推出,在书中,海岩与读者分享他在红木家具收藏、投资领域的心得以及背后的故事,他更透露已经在北京建立私人艺术馆—榈园黄花梨艺术馆,收藏了800多件家具,这些艺术品会永久陈列在艺术馆内,供热爱的人欣赏。他坦言,因为收藏,常常“穷困潦倒”,不过,“收藏是一种瘾,让人痛并快乐着”。
说到收藏,海岩透露,马未都是他的领门人。他与马未都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两人都在海马影视协会。1996年,马未都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海岩经常到这里参观。时间长了,有些动心,也想收藏点东西。
海岩说,他最初只是喜欢古典家具,对材质并不在乎。有一次,一群同事路过北京燕莎元亨利家具店。海岩想进去看看,同行的人说,“那地方可不能看,那是卖黄花梨和紫檀的,看进去拔不出眼了。” 进去后,这些家具入了海岩的眼,就再没能拔出来。据海岩介绍,他在收藏之初便听取了马未都的建议,把自己的收藏范围缩得很小,以家具为主,家具以收藏明清家具为主。海岩说:“起步晚,财力小。我只收一样东西,那么在这个领域中,我可能有一定的发言权。如果什么都收,那我的收藏反而什么都不是了。”
痴迷上收藏家具后,海岩开始变得“穷困潦倒”,“家人出去吃个饭超过200块,我也会觉得有点贵了。”虽然海岩说作家身份跟收藏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骨子里的文人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是他痴迷于收藏的主要根源。
“我一直都说实际上我是一个四流的室内设计师,四流的职业经理人,四流的作家和四流的编剧,是九流的收藏家。一个一流的家具爱好者。关于收藏的知识我都是自学而来”。海岩说,收藏是一种瘾,让人痛并快乐着。其中,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他举例道,因为非常喜欢黄花梨,海岩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去看黄花梨不带钱包,只带来回打车钱。这样,看到中意的黄花梨家具,虽然心痒,但只能忍着。隔一周再看,如果仍然爱不释手,回来后仍然惦记,那么就带上钱包去买回来。“但有很多次再去看时,已经被人买走了……”
“文化大家王世襄先生有一个遗愿,他希望能出现这样一家博物馆—在明清样式的建筑里,按古人生活的常态来陈设明清家具”。海岩与王世襄是神交,为了完成王先生的遗愿,海岩在王先生的构想上又进一步,让博物馆不仅具有体验功能,看到非常精美的家具,还能看到祖先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情况,让参观者可以住在其中,感受祖先的生活情境。因此,数年以前,海岩便在北京郊区动土开工,兴建了榈园黄花梨艺术馆,以实现前辈遗愿。
谈到什么样的家具才能入驻这个艺术馆,海岩解释,人们所说中国传统的家具,实际上就是指明清家具,因此,艺术馆里主要选的还是黄花梨、紫檀家具。“因为黄花梨和紫檀的稀缺性比较强,尤其是黄花梨的,可能也不比老家具便宜,甚至有的还贵。”海岩说,他大概收藏了800多件家具。但他在这家艺术馆的所有展品,包括五百件黄花梨、一百多件紫檀家具,以及部分红木家具和字画,将永久放在这里陈列。这些家具虽然名义上还是海岩的,却已不能随便变卖。海岩说,家具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辉煌一脉,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据显著地位。他希望这个艺术馆能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