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时,曹斐在博客上写下她的心愿:“我们只希望给你自然,欢乐,合理的教育,给你理解和宽容,支持你去梦想,哪怕失败,我们不能给予你人世的最好,但愿意倾尽所有的最爱。”
晴晴2 岁半,天秤座。她长得像奈良美智笔下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有些“多愁善感”,时不时会皱眉头表示不满。
她有一个5 岁的哥哥山山。山山好动,喜欢“怪兽”和“超级英雄”,平日里也爱穿着英雄装,披着披风,一把拦腰抱起晴晴放自己腿上。
山山和晴晴的妈妈是曹斐,广州人,爸爸是林载春,新加坡籍,也是个艺术家。曹斐在20 多岁时就以一系列的影像作品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首屈一指的艺术家。2006 年,曹斐移居北京,在北京成家,如今一家四口住在一个国际社区里。
采访约在早上10 : 30 ,9:30 曹斐就发来一条消息:“你们先在楼下咖啡馆等会,待我安排好了再通知你们。”忙碌的一天对于一位艺术家妈妈来说早已经开始。
7:30 起床
7:30 ,曹斐醒了,晴晴还在她身边酣睡,她推推晴晴,女儿睡眼朦胧,曹斐帮她穿衣服。另一间屋里,林载春也叫醒了山山,开始在厨房做早餐。曹斐让儿子自己刷牙、洗漱,她则去帮忙做早餐。
山山有一阵总将两只鞋子左右穿反。曹斐想了一个独创的“造型纠正法”,对他说,你低头看,两只鞋子向外翻,就像两根香蕉,你想做香蕉脚吗?儿子喜欢吃香蕉,所以曹斐用香蕉做比喻。从此以后,山山穿鞋时就会低头看,再也没有穿错。
“有孩子以后的生活,我称为是日常苦难。”曹斐笑称自己变成了“悍妇”,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孩子送去幼儿园后,她赶紧收拾家里,衣服往洗衣机一丢,出门去工作室。
“第一胎时,两人都没有准备”,曹斐知道怀孕的那天恰好是2008 年8 月8 日,她现在回想:“2008 年我已经三十岁了,觉得怀孕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安排,也欣然接受。”
2008 年12 月21 日,曹斐写了一篇博文《写给宝贝的第一封家书》:“一直以来,妈妈总想写些什么给你,像其他妈妈那样作些日常记录,记录你的变化,你给妈妈带来的变化,你为妈妈、爸爸以及整个家庭所带来的变化。”而现在,曹斐又多了女儿晴晴,依旧维持记录的习惯,只是“阵地”从最初的博客转到微博,又到现在微信朋友圈。
怀孕时每一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第一次胎动时,她幻想自己肚子内一片波光粼粼,宝宝荡起双桨轻轻滑行。7 周半时夫妻俩第一次通过B超看到2 cm的宝宝时,曹斐终于相信“一个真实的生命开始正式驻扎我体内的事实,每时每刻,体内都有两个不同频率的心脏在搏动”,她说她就此体会到了什么是骨肉相连,相依为命。
怀孕时,曹斐就勇敢地计划自然分娩,为此她找了许多关于怀孕的书籍,也向其他妈妈咨询经验,上网看自然分娩的录像,从心理和生理都做足了准备。她还舍弃胎教,这也是夫妻俩的共识,他们相信顺其自然,言传身教,并不需要什么刻意设计。
张小川是曹斐的发小,除了赞赏她的勇敢,还认为曹斐在面对未来时很“淡定”:“淡定来源于一种对生命进入不同阶段的认可。她面对全新的体验、身份,以及生理上的感觉,是勇敢地欣然接受。”
曹斐属于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的类型,16 岁自编舞台剧,学生时代就用DV拍了第一部短片《失调257 》,22 岁时影像作品《链》被乌利·希克收藏,随后的《角色》、《父亲》、《谁的乌托邦?》等更是确立了她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令人无法忽视的重要地位。
身份的转变,或许是艺术家母亲最需要直面的问题。张小川曾经就这个问题和曹斐聊过,最让她感动的地方,是曹斐毫无怨言地把她如日中天的事业放慢,而全心全意地把母亲的角色做好。在成为母亲的同时,对人、社会以及世界的涉猎变得更广博,也更细腻。
9 :30 出门去工作室
坐在工作室里,曹斐终于有时间进行创作。
刚有小孩,曹斐很长一段时间纠结在工作、家庭、生活三者之间。“原先一天24小时都是你的,我可以20 小时都在创作、工作;现在可能倒过来,每天撑死了七个小时,其他时间是家务,照顾他们”。
刚生第一胎时,曹斐既要照顾孩子,又被工作催着,她告诉记者:“所以我没有那种全情投入的状态,挺分裂的, 对孩子觉得很陌生。”
山山出生时就在曹斐肚子里折腾了36 个小时,之后一年里,小毛病又很多,长过湿疹,出牙时发了烧也拉了几次肚子。照料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的感情慢慢累积,曹斐在博客上模拟山山的口吻为孩子一周岁做总结:“我喜欢大人的物品多于玩具,玩具有什么意思,花花绿绿的,大人老塞我这些,挺弱智的。我喜欢玩书,抓书,但还不会看书,喜欢狂按妈妈的电脑键盘和浏览爸爸iPhone图片库……我还很喜欢洗澡,喜欢玩水,喜欢临睡前和爸爸妈妈玩游戏,喜欢靠在妈妈脖子上趴在爸爸肚子上入眠……依偎在他们之间美美地满足地打起小呼噜……呼,呼,呼。这就是,是我过去一年的大致总结啦!”
此时,曹斐已享受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孩子让曹斐停下脚步,重新回归,接受生活的洗礼。同时,孩子也融入了曹斐的工作中。
17 :00 从工作室回家
曹斐17 :00 回家时,林载春已经接完孩子,夫妻俩开始为晚餐忙碌。
林载春在厨房做大餐,曹斐就带孩子在小区里玩耍。曹斐称林载春为“厨神”,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内发老公烹调的美味佳肴,最近的一条:“夜归获宝:猪脚姜,炸酱面。”
18 :00 回家,给孩子洗澡。18 :30 开饭。19 :30 ,晚饭毕收拾完碗碟,一天的忙碌还未结束。“还要陪他们玩一会儿,再盯着他们吃水果、吃药、喝水,完全每分每秒都是满的,所以在工作室的时间我特别珍惜。”曹斐说。
玩橡皮泥,一起画画,看山山的作业,一起玩过家家。如果是周末就一起用面粉做馒头,捏造型。曹斐用不同颜色的蔬菜,搭配着面粉来做小馒头,和孩子一起捏出各种造型,山山喜欢漫画英雄和怪兽,她就和孩子一起捏“怪兽”。做完后放锅上蒸,热气腾腾放上桌,孩子高兴地吃着自己做的怪兽馒头。“这是一种认知和造型训练,也是一种游戏的过程”,艺术家妈妈曹斐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先生林载春也给予曹斐很多启发。他会以一种反智的方式进行教育,比如孩子回答1加1等于3 ,曹斐会说错了,1 加1 等于2 ,先生就在一边说,没错啊,1 加1 也可以等于3 。在曹斐看来,这种扰乱认知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不局限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
山山还会看曹斐拍的电影,问他,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回答:拍电影的。如今,山山自己也会拿着iPad拍。他用一个视频特效的Apps,选择一个爆炸、水灾或地震的模板,然后对着爸爸妈妈拍,还“训练”他们配合做呼救的动作。
见到记者拍照,山山会戴上“钢铁侠”面具,还会站在小凳子上摆造型,仿佛站在舞台上。曹斐告诉记者,山山很有表演欲,还参加表演课学习。晴晴也不弱,拍照时曹斐说,瞧,那边有糖豆,她瞬间睁大对着镜头瞧。她最爱看歌舞片《Hi-5 》,吵闹时曹斐一放影碟,音乐响起,晴晴立刻全神贯注。
这些都带有妈妈曹斐的影子,她早期的作品《cosplay》、《‘公园前’和后》、 《UN-Cosplayers》系列中,就经常能够看到穿着动漫装束的“演员”在大街上“搞怪”的场景。
孩子同样给予她许多灵光乍现的欣喜。一个又是紧张的早晨,山山还在马桶蹲着,曹斐急了:“没时间了,赶紧快点。”没料到山山慢悠悠地抛来一句话:“时间就是个游戏。”还有一天,曹斐发现孩子说话时带着北京腔,她突然意识到,她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就建立在两个孩子身上。
21 :00 孩子刷牙洗漱,准备上床,曹斐为孩子讲睡前故事。22 :00 孩子入睡,夜晚终于能喘口气,她用手机在购物网站采购奶粉、尿布,也把一天来和孩子有趣的对话发在朋友圈里。
23 :00 ,曹斐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回邮件,接听国际电话,也接受一些国外媒体的skype视频采访。忙完这些已是凌晨,“至今本人的洗澡时间,就是见缝插针。”曹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