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和全国的美院直到今天都差不多。不管你学得像或不像,不管你的理论支撑有没有他们这么完善,或者你们的老师是不是具备它这样的水平。它整个的结构框架就是前苏联的,那个完整的、概念化的系统被移植到中国来,被全国各地所使用。八大美院全部使用的是同一个系统。准确地说,在政治运动和文革的主背景下,以现实主义创作为唯一培养画家、人才的系统是没问题的。反正我逮着死练,练了以后大家就开始交流构思的系统方法,然后再创作,之后再参加全国美展。但是时代变化太快了,80年代改革开放,改变成为必然,大家都开始调整教学结构和理念,工作室制的建立成为教学转变最直接的反映。
关于分工作室,我们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分,于是就开始把老师分类。实际上老师分类的同时,我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在里边。三工作室做得很好,那个工作室出来的学生很自信,他们画画少,也好像没怎么认真地上传统写生和技术课,但是他们面对未来,没有一个感觉在做事态度上、人格上不从容自信,每个人的自我见识都让我欣喜。我接触他们,觉得许多方面都比我们那个工作室的学生完善得多,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惑的问题。一、二工作室是我们很传统的、总结了很多年的教学系统。那些学生天天画画,最后对于未来却那样迷茫,还那么不自信。而三工作室的学生为什么却能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信心?为什么他们对于学习这么热爱和主动?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去听老师的课?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工作室是很难出现的,使用浑身解数都很难实现那种状态。我觉得这是教育的成功或失败最好的一个体现。这并不是说我们那两个工作室失败了,但老实说,因为你就是培养人才,不见得美院出来一定就是搞艺术的,但是至少得充满自信,自己心里面有很多目标,有方向,有一个坚定的态度。其关键是有学识,才会自信。 前两个工作室一定是有欠缺的,所以学生才会不自信。这给后面我们改革工作室制度提了个醒。
实际上川美油画系对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比较小心的,变成工作室之前它有很多实验班,对很多学校调查了。油画系就这样变成工作室。我认为绝对不是因为某一件事情,但是有很多事情在显示我们必须要变,特别是三工作室的实验结果。三工作室他们的教学理念,在油画系特别是年轻老师里面,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基础。而川美确实有一种见好就学、见错就揪的包容性,这种胆量它一直就有。
(节选自《从实验到实践1992-2012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