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茜
蔡梓源说着一口带浓重广东腔的普通话,年近不惑,上海闹市有着他一处私人的桑浦美术馆,且藏且投资。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卖一部分留一部分,心境是什么,留什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青年蔡梓源从家乡广东潮安前来上海求学,就读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装潢美术专业。期间结识了同为潮安老乡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苏石风。苏石风毕业于上海美专,同程十发是同学,同当时艺术界的刘海粟、谢稚柳、黄永玉、吴作人等都有所交往。
蔡梓源认识苏石风时,苏老已经八十高龄了。在帮苏老处理一批同当时艺术家往来的画作时,蔡梓源了解到艺术品市场交易雏形,并由此走上艺术品收藏投资道路。
蔡梓源对自己的藏品做过系统梳理,主要以近现代海派书画、成扇、瓷盘等专题系列为主。每一件藏品他几乎都能讲出一段或近或远的文人轶事,令人对那个时而文雅之至,时而噤若寒蝉的慌乱时代充满想象。
他所藏的一把梅兰芳亲玩的成扇,因其尺寸比一般扇子宽大,被称为扇中之王;其扇骨材质是湘妃竹,传说中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便成了“湘妃竹”。据说湘妃竹一年只长一尺,以湘妃竹制成的扇骨等雅玩历来为文人所珍视,梅兰芳也独爱湘妃竹。扇面上的画和题跋也很有意义,是民国画家汤定之为贺梅兰芳五十大寿所画的松以及题写的诗,另有题跋“1943年为畹华老弟五十寿,定之”。
据蔡梓源介绍,梅兰芳亲玩的折扇价格不菲,但凡在拍卖市场上出现,成交价都能算上折扇中的天价。此前市场上出现一把齐白石画给梅兰芳的扇子,拍了200多万元,其市场行情可想而知。
蔡梓源手中另一把成扇,则是民国元老钱化佛把玩之物。钱化佛原为同盟会会员,在民国政府成立后急流勇退,专绘佛像,改姓名钱化佛。钱化佛有收藏癖,所得民国元老墨宝甚多。他收藏种类很多,有成扇、紫砂壶、鼻烟壶及日伪告示等十多大类。据蔡梓源介绍,这把成扇适逢钱化佛生日,引众多名流前来贺寿,如徐悲鸿、周瘦鹃、严独鹤、释太虚等,每位来宾均在扇面上留下墨宝,如同时下的签到簿。因为来者三教九流的人都有,留下的墨宝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徐悲鸿就在钱币里边画了一尊佛,寓指“钱化佛”。
蔡梓源收藏的最喜欢的一把成扇是程十发画给同学的作品。据他介绍这一幅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程十发的画。1944年,程十发还在上海美专念书,给他的同学画了半面扇面,说留下的一半等三十年以后再画。到1971年“文革”当中,那位同学拿着画了一面的扇面又来找他,他又给人家画了一半,还开玩笑说,待三十年以后再画一半。又过了三十年他已经过世了,所以还留白一半。
“发老实在是很幽默的人,而看着扇面上留白的这一半,我也会时常联想到自己的心态,自己的收藏也要留一个空白,留待无限的可能性给未来。”
蔡梓源最初开始收藏瓷盘,也是受恩师苏石风启发。十多年前,蔡梓源在苏石风的寓斋初次见到关良、林墉的瓷盘画,非常喜欢。苏老告诉他,海派画家的瓷盘画,始于1960年代初。当时提倡画家到工人队伍中去,跟工人接触,教工人画画。王个簃、林风眠、朱屺瞻与唐云就去了江西景德镇,其间画兴大发,留下瓷盘百余个。这些盘子很多被后来的友谊商店收购去,有些在“文革”中被敲掉了,陆续也有一批东西流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名家一度重新盛行瓷盘绘,但更似一种玩品,仅限于画家文人间的互赠之物,并非可以买卖的商品。
蔡梓源通过各种途径,所藏瓷盘有60余个之多,其中既有苏老经受不住蔡梓源的软磨硬泡割爱,也有他直接购于上海友谊商店的。其中一个林风眠绘猫头鹰瓷盘——霜叶掩映之中,一只猫头鹰独栖一枝,目光炯炯,饶有神趣。“初次得见仅7000元,因一念之差错失,最后我以高于原价几倍的价格购得这个原林风眠艺术研究会会长吕蒙旧藏的精品。”蔡梓源说。■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兴趣使然,也有苏石风老师的影响。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苏石风收藏的画,后来留了部分给我自己学习。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画了60年未完成的那把程十发的折扇。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首选真、精、稀。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拍卖、私下转让都有。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约三五百件。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不是,是玩家。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跟画家交流,零距离接触,体会画里的故事。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有。这个无人能免。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卖一部分留一部分,心境是什么,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