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建立了一个名叫“工厂”的工作室,这里很快成了纽约根据地,聚集了大量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1963年至1968年,沃霍尔和他的超级明星们创造了几百部电影。这些超级明星中就有一位来自法国的伊莎贝尔·柯林·杜弗兰,在沃霍尔的建议下,她有一个表演用的名字“Ultra Violet”(极致紫罗兰)。
据外媒报道,杜弗兰于当地时间6月14日因癌症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8岁。
编译:何建为
通过达利介绍,结识沃霍尔
“我真的以为这个人是女人,声音也很奇怪。”
杜弗兰1935年出生在法国一个严格的宗教上流家庭中,从小就叛逆。1953年大学后,她离开法国,前往美国纽约。
1954年,在结识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后,她成为了达利的“缪斯”、学生和助手。杜弗兰后来回忆他与达利的相遇:“我从船上下来遇见的第一个人就是达利,我大声说道,‘哇,我爱美国!’我以为这里每个人都会像他这样。在我遇到达利之前,我并不知道原来自己是如此的‘超现实’。”
上世纪60年代,杜弗兰开始追随美国波普艺术家贾斯培·琼斯、罗伯特·劳申伯格以及詹姆斯·罗森奎斯特。
1963年,达利将杜弗兰介绍给安迪·沃霍尔。杜弗兰后来回忆称,她以为达利给她介绍了一个“小女人,这个人的头发很古怪:后面的小辫子是黑色,而头顶上又是白发。那是条人造尼龙小辫子。我真的以为这个人是女人,声音也很奇怪。达利对我说,‘这是安迪·沃霍尔’。沃霍尔对我说,‘你真美,我们一起拍个电影吧。’我问他什么时候,他说明天。第二天我就去了他的‘工厂’工作室,这就是那个有趣的年代的开始。”
在沃霍尔建议下,她选择了“Ultra Violet”(极致紫罗兰)作为自己表演时用的名字,并出现在沃霍尔的电影中。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她总是把头发染成紫罗兰色或淡紫色。
1965年至1974年,杜弗兰成为了沃霍尔工作室的超级明星,出演了10多部影片。她的银幕处女作是1965年的《璜妮妲卡斯楚的一生》,一出即兴的政治喜剧。
1967年,杜弗兰还在毕加索超现实主义戏剧《抓住欲望的尾巴》中饰演一角。
告别嬉皮,成为独立艺术家
“如果当时还是和其他年轻人那样活着,我就不会活到今天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杜弗兰沉醉在嬉皮生活中,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她发现自己不能再过这样的生活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逐渐淡出“工厂”工作室,开始作为一个独立艺术家进行创作。
1987年,沃霍尔因医疗事故突然离世。第二年,杜弗兰写了回忆录《成名15分钟:我与安迪·沃霍尔的那些年》。在这本书中,她讲述了自己重回宗教生活,并批评自己以前的生活。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她回忆称:“如果当时我还是和其他年轻人那样活着,我就不会活到今天了。”
直到去世,她一直以一位艺术家的身份居住在纽约。三个星期前,刚刚结束了一个在纽约的展览。她的近作是2011年关于“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创作,用罗马数字9(IX)和11(XI)做成的“有回文效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