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艺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画家胡锦雄
文、图/记者林琳
艺术家也是普通人,对生活、社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到社会不同的领域去运用多方资源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的父亲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是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先生的学生,所以我自小受到熏陶和学习,至今从艺也已有20多年,在这个过程里,我一直坚持创作。杨之光老师曾说过,“平生最忌吃残羹”。我的作品保持了原创,并创出了有自己个人面貌的风格,受到市场认可,我也成为第一个应邀到英女王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画家。
尽管如此,我自己认为艺术家不一定非要走纯粹创作的道路,而是可以走一条更加多面发展的路。因为艺术家也是普通人,对生活、社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所以应该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并且到社会不同的领域去运用多方资源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当有的艺术家走纯粹的职业画家道路时,我选择做一个“万能胶”。
我在创作的同时也策划或参与了很多活动,比如策划青年画家展,为新人建立平台,参加收藏协会的交流活动,出版艺术家画册,传播艺术理念。画家对社会的意义除了用作品说话,他的才能还可以起很积极的带动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有时画家要适应时代发展,就不能只钻到自己的画里,没有人文的关怀。
有的画廊对我的这种做法颇不以为然,催我画画:“你是画家,搞这些活动搞得不亦乐乎是为什么?你不如努力多画一些画给我,我帮你拿去卖,这样我们都能赚钱,才是双赢。”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真正的双赢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能坚持不放下自己的创作,但是我的多方面的资源和能力能否起到社会效应,让其他人也受益,并进入到艺术的领域中来发展。
也有人说,我本是画家,现在却好像变成了一个策展人,问我到底是什么角色。其实是什么角色都不重要,我不需要太清楚地界定自己的身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最想实现的是自己的桥梁作用。时代在变化,艺术家也在变化。艺术家不需要将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上。时代需要的画家是多元化的,画家要坚持画自己心中的画,画对社会的认知、对生活的向往。所以我愿意放开自己,学习和关心更多的知识,比如军事、科技、法律、中医,全面开花,做各种各样的尝试。
艺术家不是“圈养动物”,是“野生动物”,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即使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也能奔跑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