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周刊:您最近在读什么书?
罗灵:最近在看一本叫《兄弟》的小说。
收藏周刊:您上个月的收入到现在还有盈余吗?
罗灵:没有盈余。
收藏周刊:艺术理想或者最近几年的计划是什么?
罗灵:我希望目前所研究的成果能够起到文献材料的作用。
收藏周刊:对于目前艺术院校教学有何建议与意见?
罗灵:现在的学院教学已经到了堕落的地步。学生基本不用学什么东西都可以毕业的,很多人只是混文凭,甚至很多人是在大学里学坏的。我们的大学不能算真正的大学,只是“学生工厂”。
从年龄上看,再用毕业生的标签来识别正踏入不惑之年的罗灵,似乎不太合适。但无可否认,他2007年才研究生毕业。相比于画家这个称谓,他更喜欢以艺术家自居。他直言,“目前不少画家只能算画匠,当代艺术是关注当代的社会问题的艺术,它更多的是体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以艺术的方式执着保护老建筑
与罗灵见面,是在华南师大石牌校区附近的一家饭馆。原来,他近期正在为教师从业相关资格证而奔走于顺德与广州。定居顺德的罗灵,从2012年开始便在珠海一间民办高校担任教师,但他强调,这只是“饭碗”,跟他的艺术毫无关系,因为他所教的是设计,而自己主要的创作方向是油画,在更具观念性的当代艺术。但为了保住“饭碗”,他也不得不考取相关的教师从业资格证。
早在2004年,罗灵便进入顺德德胜河沿岸老工业区组建工作室。这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以自己身处的这个城镇作为研究的课题。而2006年,还在读研究生的他,由于亲眼目睹顺德一处旧厂房将要被拆除,更加促使他以城镇变迁作为主题进行创作。
罗灵透露,2008年刚刚毕业不久,连续八个月,每天不断坚持创作,一口气创作了几百幅与德胜河沿岸老工业区相关的油画作品。“每天一早就起来,晚上有时候还搞到凌晨三四点,当时总感觉要与拆迁作比赛,赶紧‘抢’即将消失的记忆。顺德这个地方,我是亲眼看着它从一个农村转变成一个城市,有些历史的遗产如果再不保护就再也找不回了”。2007至2009年,他自发组织艺术家,先后三次策划“德胜当代艺术年展”,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对历史建筑的重视,并多次向政府建议保护顺德容桂老工业区建筑遗产。最终,德胜河工业建筑部分得以保存,大部分仍然难以逃过拆除的厄运。
希望作品能起到历史资料作用
如果要为罗灵的这十年划分阶段,前一阶段应该是主要以油画风景反映现实或者历史片段为主,而后一阶段则更多的是以综合材料、历史文献资料、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接下来,油画只是我创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综合性地呈现”。
与其说罗灵是艺术家,不如说他更像一个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谈话中,他提得最多的就是文献,他希望自己的油画能为后代起到历史资料的作用。他为了更真实地反映顺德本土民风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几乎翻遍了能找得到的文献资料。而为了记载当下,罗灵更做了“田野调查”,用摄像机走访了100多位当地的老人,希望通过他们的言说还原另一个真实的顺德。
由于罗灵需要赶着回顺德,采访随着用餐完毕而结束,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既紧凑又相对轻松。他这种来回奔波于城市之间的生活状态仅仅是因为“教师资格证”,但放眼其他自由艺术家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让自己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更好地持续创作而奔波、穿梭在不同城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