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考了四年研究生,搬了八次家,无法统计借了多少次钱……就在这样的残酷现实中,他们硬是把一支软笔结结实实地插在大城市的坚硬大地上。
问答
收藏周刊:您最敬仰的老师或者对您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
梁醒生:当然是我的导师王大鹏老师。
收藏周刊:您最近在读什么书?
梁醒生:英国的麦嘉湖写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本书让我重新了解中国人的风格和生活方式。
收藏周刊:您上个月的收入到现在还有盈余吗?
梁醒生:有的。
收藏周刊:您的艺术理想是什么?
梁醒生:就最近几年来看,我会坚持把自己与同龄人作为画面表现的主体,思考“而立”之人在大都市的生存状态。
考了四年研究生,搬了八次家,目前和美院附中签约三年,无法统计借了多少次钱,房租2800元……这是青年画家梁醒生的一组数据,这是一个画家群共有的生活。就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梁醒生们硬是把一支软笔结结实实地插在大城市坚硬的大地上。
反复考研,只为坚持艺术理想
梁醒生来自丹青大家关山月的故里阳江,自幼酷爱艺术,凭借着一腔热情与一股定力先后考入广州美院附中、广州美院国画系。大学毕业前夕,考研失利,梁醒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抉择。“如果找一份工作过活,可能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如果放弃找工作,继续考研、画画,最终也未必能如愿以偿走上艺术这条路。”他不想让艺术理想化为灰烬,最终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风险与艰难。
和很多毕业生一样,梁醒生首先搬到小洲村居住。“那时候小洲村的房租还比较便宜,一个人住一套小房不过四五百元,如果两个人分摊则更少。”他继续准备考研,而生活的来源不过是给美术培训班上些零散的课。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利,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头再来……最终,在四年之后,梁醒生考上了广州美院国画系的研究生,师从王大鹏老师。
但研究生毕业后,梁醒生的人生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转变,他虽然以签约的形式进入广州美院附中教书,但仍不是固定职业,为了生活还需要在外面的培训班里上课。而最让他头疼的是,反反复复地搬家。“每次叮叮咣咣地搬家,就等于每次让这座城市给自己浇了一头冰冷的水,让自己清醒意识到仍在漂着,没有半点归属感。”现在,他住在广州美院昌岗校区的一个小区,上个月,房租刚刚从1700元涨到2800元。
关注底层,和保安快递员做朋友
日前,记者来到梁醒生的住所,7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用作画室与卧室。狭小的空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画作。一面墙上挂着一张小稿,画面上一组年轻人站在城市的外围,面容透着无奈、焦虑与迷茫,原处的高楼大厦在阴沉的乌云下更显冷峻与僵硬。这张画的题款是“而立”,是刚到“而立”之年的梁醒生画给自己及同龄人的作品。
在这之前,梁醒生的画作一直以“保安”形象而广为人知。“保安是现代生活的门神,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职业,可能因为自己也是底层人出身,看到他们就有画画的冲动。”在广州美院附中读书的时候,梁醒生就已经注意到保安,并和他们建立了友谊,甚至会以“兄弟”相称。也正是凭借着自己对“保安”孜孜不倦的描绘,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在各大美展中获得奖项。
除了保安,梁醒生还对清洁工、投递员抱有浓厚的观察兴趣,但跨过30岁这道岁月的门槛,他开始用笔墨打量自己及同龄人,表现这一年轻群体在大城市中的生存状况与心理体会。“我们过得不如意,为何还要待在大城市?大城市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又是怎样看我们的?而我们又是怎样看待这座城市的……”梁醒生打算画一组“而立”画作,从更多的角度来呈现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的存在状态。
早在2008年,梁醒生便是广东青年画院的画家,多多少少沾染了体制的色彩。在他看来,相比于玩观念、玩新鲜形式的艺术家以及越来越多的民营艺术推广平台,靠近体制或者主流画坛,可能更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