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28日,杰克逊·波洛克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科迪。仿佛是上帝的安排,小波洛克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向世人宣告了他的与众不同—体重几乎是一般新生儿的2倍。当时科迪的一家报纸特意予以报导:“本镇里罗伊夫妇在星期天喜添贵子。小家伙在出生时体重达12.25磅,是这个幸福家庭的第五个儿子。”
事实上,这个“幸福家庭”却是一个贫困之家。在波洛克10个月的时候,由于父亲患了风湿,需要迁往气候温暖的地方,于是,这个家庭便开始了居无定所的漂流之旅,圣迭戈、菲尼克斯、奇科、詹尼斯威尔……他们从一个州到另一个州,不停地迁徙,直到19 24年,辗转多次后,最终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诺斯·安杰利斯。此间,波洛克的父亲离家谋生,成为美国公路局的一位土地测量员;同母异父的大哥查利斯进入西部最负盛名的艺术学校奥提斯学院。1923年,母亲斯特拉带着兄弟4人去看望查利斯,从此,“做一个像查利斯那样的艺术家”便成为波洛克的人生目标。
波洛克生性孤僻、执拗,曾两度被学校开除。在母亲的努力下,他才得以重返校园继续学业。1930年9月,波洛克跟随已就读于艺术学生联盟的大哥来到纽约,成为托马斯·哈特·本顿的学生。这个个性张狂、内心脆弱的年轻人深得本顿夫妇青睐,在有缘相处的几年里,本顿夫妇给了波洛克父母般的关爱。整个20世纪30年代,除本顿外,波洛克的创作还先后受到美国画家赖德、墨西哥壁画家西盖罗斯、奥罗斯科的影响,尤其是西盖罗斯对于材料与新技法的自由运用带给他极大的启发。
然而,对波洛克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艺术家却是毕加索。自从他在1939年5月的展览中见到《格尔尼卡》,就开始了与毕加索之间的“对话”与“竞争”,并在不厌其烦的试验中逐渐找到了一种具有某种原创性的个人风格。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波洛克加入了印第安艺术中的一些符号。
这种部落元素的应用,引起了画家兼批评家约翰·格雷厄姆的注意,遂向他发出了参加1941年11月举办的“美国和法国油画展”的邀请。这个展览使波洛克的作品有机会与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放在一起。参加该展览的其他美国艺术家还有当时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德·库宁和李·克拉斯纳。李·克拉斯纳是汉斯·霍夫曼的学生,之前从未听说过波洛克。她主动找上门,结识并爱上了这位“天才画家”,二人于1945年10月25日正式举行了婚礼。
1943年11月9日至29日他举办了个人展览。尽管未售出任何作品,却引来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1947年夏,波洛克开始了“滴画”的创作,这批“滴画”作品基本以泼甩的密集的线条构成。这些线条摆脱了描述或阐释物象的单一功能的束缚,以特有的韵律和张力使整个画面呈现出新的审美特征。在1948年1月帕森斯画廊为波洛克和李举办的展览中,这批“滴画”首次亮相,但社会反响却再一次令波洛克深感失望。展览期间只售出了一件作品,剩下的作品在展览结束后,被一股脑地打包运给了住在威尼斯的佩吉。而就在这一年,佩吉将波洛克的6件作品挂到了她自己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厅里,波洛克特立独行的艺术立即震撼了欧洲艺术界,尽管在美国他仍是被嘲讽、戏谑的对象,但在欧洲,他却已被称为最优秀的美国画家。
随着波洛克在欧洲的成功,美国国内媒体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帕森斯画廊为之举办的几次个展(1949年1月至19 51年年底)开始受到一些媒体的好评。《生活》和《艺术新闻》杂志分别于1949年8月和1950年7月刊登了对他的专访。19 5 0至19 51年还有人为他拍摄了电影纪录片。在极短的时间内,波洛克一跃成为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然而就在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滴画”这种最典型的波洛克风格之时,他的创作却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开始对“黑画”的探索。
这批于1951年夏天创作的“黑画”,于同年12月在帕森斯画廊展出,却未取得预期效果。一些人将这种“回归”看做他个人艺术衰退的迹象。1952年5月,波洛克退出了帕森斯画廊,转而与贾尼斯画廊签订了合约。之后,色彩又回到了他的作品中。11月,波洛克的第11次个展在贾尼斯画廊举办,尽管好评如潮,但展出的12幅作品却只卖出了一幅(《1952,作品8号》)。之后,波洛克在艺术形式上有意进行综合性的实验与探索,却难以走出对自己的重复。深感绝望的波洛克在1955年创作了最后两幅作品后,决定放弃挣扎,就此搁笔。
就在波洛克深陷创新无望、激情不再的痛苦而放弃创作之时,他在艺术界的声望却一路飙升。事实上,波洛克不但是一位天才画家,更是一位资深酒鬼。他的酗酒历史几乎与他的绘画生涯相始终。心理医生的治疗、亲人的呵护都不能使他彻底摆脱焦虑与沮丧。他看似偶然的最后的疯狂,是他为自己长期以来不堪重负的精神找到的一种解脱方式。挥霍生命、未老先衰的波洛克毅然决然地奔向了最终的归宿。那一年,他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