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而不是用眼睛去“听”到艺术的声音,这或许是音乐人朱哲琴献给中国当代艺坛的一次新尝试。日前,“声觉·朱哲琴声音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为了这次声觉的盛宴,朱哲琴将传统的白盒子展厅变成另一个黑暗的声音建筑。观众用耳朵听艺术的同时,也找到了心灵的发声点。一起去发声成为这件作品最大的魅力。而对于这样一次声音艺术的尝试,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称,这将为中国声音艺术树立一个标杆。该展将展至9月22日。
朱哲琴与70位志愿者共同“发声”
作为中国新音乐代表人物,朱哲琴在当代艺坛也拥有广大人脉。听闻其将举办当代艺术展览,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艺术家向京、瞿广慈夫妇均送来祝福。栗宪庭指出,朱哲琴对当代社会、当代文化有特别的想法。而当这位音乐人将其特别的想法跨界至当代艺术时,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朱哲琴用一场“声觉”声音艺术展给出了答案。
告别了昔日的白盒子展厅,观众步入的是黑暗的“声音”建筑中。这个硕大的空间没有一个固定对应的关注面。四周是四块巨大的屏幕,闪现着水波纹的韵律,以及对应着四个水槽。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乐器也被随意放置在展厅内,而乐器磬则被放在了展厅中间。
当静下来以后,声音艺术便与你不期而遇。那些乐器虽随意放置,但它们都会不时发出声音。尤为特别的是,此次展览的开幕式也是展览最重要的部分,朱哲琴与70位志愿者在开幕式上共同“发声”。
开幕活动上,所有观众都被要求席地而坐。在一段集合了田野自然之音的序曲后,朱哲琴敲击着磬开始了聆听水之声。随之70位志愿者有序地在展厅内穿行,各自发出他们的心之声。此后他们又开始撩拨、拍打水槽中的水,让水之声变得更立体。
用声音拓展中国当代艺术表达
今日美术馆自今年开始开启了一系列新项目。2月推出了大型公益艺术项目“今日,我们拥抱13’14”,5月艺术家崔岫闻以总策划、总导演、总监制的身份推出“缘系一生·灵魂之爱”的大型跨媒介综合艺术表演。如今,今日美术馆开始拓展声音艺术。
事实上,欧美很多国家都有很多声音艺术的呈现,但在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看来,中国可以推广声音艺术的唯一人选或者说声音艺术的先锋旗帜人物只有朱哲琴,“她有着20多年的积累以及对当代艺术的敏感,我希望这样一次尝试可以丰富中国当代艺术的表达,让那些感兴趣的人都会纳入到新的音乐领域、新的艺术领域,他们会成为新的用声音来说话、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家,这就使得我们的艺术往前扩展。”
对此,朱哲琴也指出,做一次与声音有关的艺术行为是其一直的梦想。而近十年,特别是这五六年对声音的采集、整理的大量田野工作,使其对音乐、声音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她接受了今日美术馆的这次邀约并在四个月内完成了这样一次声音艺术,“作为艺术圈的外来者,我希望带来一个新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声音本身,使得大家能对声音有不同角度的认识,体会到声音的无形力量。”
■ 揭秘“声觉”
为何做“声音艺术”?
朱哲琴回忆开始这一艺术创作时称,那天走进今日美术馆的时候正好那个展览展厅很暗,忽然间觉得自己的耳朵特别灵,“我走到场馆中心,很清晰地听到每个声音的
声音的无形能量如何呈现?
开幕活动中,70位志愿者和朱哲琴与展厅内的装置进行了奇妙的互动。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或者用手撩拨、拍打水槽中的水声,都构成了此次声音艺术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声音艺术展中,朱哲琴也尝试了利用“水”将声音从听觉进行视觉化的呈现。类似有时当你听到水声的同时,展厅内水槽中会有一股水从水管中涌出。对于这样的尝试,朱哲琴告诉记者,声音是非常抽象的,但作为展览有视觉成分,如何传达声音可视的内容,“我想到了水,声波通过水的振动,让现场的人不仅仅是听到,也是可视的。”
田野采集会体现?
朱哲琴指出开始有一段六分钟的聆听,让观众进入听觉的场域。这些都是采样于田野,都是信手拈来的声音元素。而记者在开幕现场也听到了来自自然的声音,蝉鸣之声、水滴之声……朱哲琴告诉记者,这些声音可能是呼吸的声音,自然的声音,由此构成丰富的世界,让人有所触动。
国外案例
1.约翰·凯奇《4分33秒》
追溯声音艺术的发展,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不得不提起。任何乐器或乐器组合都可以演奏这首曲子,比较常见的版本是以钢琴演奏。根据《4分33秒》的乐谱显示,演奏者从头至尾都不需要奏出一个音。
2.白南准“脊背上拉琴”
说起声音艺术与前卫、先锋的相连,激浪派是先锋团体中使用音乐最多的。其中,白南准曾让女音乐家夏洛特·穆尔曼在他的脊背上拉琴。尽管白南准的贡献更多地在多媒体艺术领域,但因其早年职业音乐家的身份,使他做过不少声音艺术尝试。
3.小野洋子《女高音的片段》
小野洋子在晚年也继续了其几十年前激浪派时的声音艺术。她那件名为《女高音的片段——呐喊:1.逆风,2.面墙,3.向着天空》的作品曾于2010年在MoMA展出。这件作品包括一个站立的麦克风和一个非常响亮的扩音器,任何经过中庭的人都可以按照指示尽情呐喊。
4.苏珊·菲利普斯《远方的低地》
2010年,英国女艺术家苏珊·菲利普斯凭借《远方的低地》获得了特纳奖,这也是声音艺术首次获得特纳奖。苏珊喜欢用自己的歌声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装置,回应特殊角色和通常较为偏僻的空间。特纳奖评委会称“她用自己的歌声给观众以空间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一般只有雕塑才能带给观众”。
C06-C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