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李婷婷的作品最近在京城的各个展览上频繁亮相。独树一帜的风格,让她在当代青年水墨画家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位当代水墨画家,她的作品并没有在传统中做过多的停留,而是直接进入当代语汇之中。她对日常事物的独特表现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同样也源于自己对艺术的自由而真实的理解。
日常的价值
李婷婷水墨画的题材,打破了人们对水墨作品常规的想像。家具、日常事物都可以以一种新的方式进入画面。
这些最普通、最熟悉的日常物品,在生活中往往被人忽略,却成了她画面的主角。吊灯、空瓶子、鞋子、柜子、浴缸、空荡荡的沙发……画中没有人,只有物;没有背景,只有流淌的时间。李婷婷以一种抒情的方式,将记忆融化在事物的瞬间之中。
对水墨晕染技法自由灵巧的运用,让李婷婷的画面显得缥缈、空灵。李婷婷坦言,实际上,她并没有在技法上做更多地突破,而是在对传统绘画题材有了些创新。
“其实,我的绘画方法很传统,就是没骨画法,这个方法让我画得过瘾、自由。每一笔在纸面上都留下了真实的痕迹:或强大刚硬,或细微渺小,我的肯定、我的犹豫,手起手落都在里面了,如果仔细看作品,这些动作都可以看到。”她说。
她的画面用色大胆,而又不失协调,突破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用色的清规戒律。在富有设计感的笔墨色彩安排之中,水墨特性被相互侵蚀的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名策展人、评论家夏可君曾评论她的作品:李婷婷一直对物性着迷,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她之前对各种鞋子与瓶子的物性描绘,把日常琐碎的不被关注之物作为水墨或彩墨描绘的对象,让水墨回到与日常性与物性的关系上。但又并非静物,而是有着身体的气息,那种粉色堆积起来,以不同形状倾斜,让人侧目,有些似乎还在飞舞,更令人炫目,但身体又是缺席的,有一种萦绕在物质上的温度感,而这种温度有着迷人的元素,但还是被物感本身的客观性所抵消。
笔墨的阅读
李婷婷的作品中,以传统宣纸为媒介的画面总是能够表现出微妙的美感,这得益于她对材料本身特性的理解和对水墨晕染的控制力。“我希望画面中色彩能沉下来,它不是视觉一闪而过的东西,就像文字一样可以让人阅读,走近静下来慢慢体会。”她说。
当代水墨绘画中,像李婷婷这样以传统方法描绘当代图像,并将现代主义绘画因素植入到传统笔墨之中的并不鲜见。从近现代大师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人开始,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晕染、色彩结构就已经开始接受挑战与改造。时至今日,中国画的笔墨与西方现代绘画理论与方法的碰撞、结合仍然是当代中国画变革的一个重要话题。
李婷婷绘画,在构图、色彩、用笔等方面都给人以新的面貌,在并非刻意破除传统规则的范围之中,她的水墨图像给人以鲜明的当代气息。她对日常事物的描绘并非仅仅来源于个体经验,而更多的是时代气质的体现。竹子、鱼等传统绘画符号在她的演绎之下,也有了新的形式与内涵。
或许,对于李婷婷来说,绘画本无关乎现代或传统。画家的职责就是在创作之中解决“画什么、如何画”的问题。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笔墨的变换和借鉴、构图的创新与安排,都成为画家自身修养和心境的体现。绘画只是画家留下的笔墨印记,这是真实的内心流露,也是他/她生命形式的呈现。
李婷婷,女,生于山西,1982年生于山西,现居北京。2004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2005年起,多次参与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并举办多个个人展览。作品被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山艺术基金会、今日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