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和
爱德华·蒙克,挪威最伟大的艺术家,表现主义绘画先驱。他的名作《呐喊》让很多人为之震惊,其实他也是最早涉足摄影领域的画家,1902年蒙克就开始自拍。蒙克美术馆馆长斯坦因·奥拉夫·亨里克森前不久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认为,蒙克用相机拍摄自己的侧面等形象,是对自我形状以及心灵的探索。
爱德华·蒙克,挪威最伟大的艺术家,表现主义绘画先驱。他的名作《呐喊》让很多人为之震惊、甚至无法接受,其实蒙克也是最早涉足摄影领域的画家,1902年他就开始自拍。尽管在新近出版的由蒙克美术馆前任馆长阿尔内·埃格姆撰写的《蒙克与摄影》一书中赫然题有画家格言:“摄影终不及绘画——它无法描绘天堂或地狱。”近日,挪威蒙克美术馆现任馆长斯坦因·奥拉夫·亨里克森到沪,参加Lens杂志主办的“蒙克与摄影”系列活动并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他认为,虽然新书名为《蒙克与摄影》,但也可当作一部蒙克的传记来看。
在中国,挪威表现主义大师蒙克的名声与影响远不及凡·高和毕加索,他的绘画并不是为了愉悦观众的视觉,事实上,他创作方式上的激进导致其画面很难博得观者的欢心,他的画作大部分是粗糙的,他用一种原始的方式完成画作,甚至用手指挠他的作品而使得画面更加粗糙,这让他的创作终其一生备受指责。当时,大部分画家仍旧秉承着以一种细腻美好的线条来表现世界的环境,蒙克的画作却狂野而生猛,他不讨论世俗和政治,而关注人性。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感染了毕加索、马蒂斯等,而且对20世纪以来的欧洲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克被称为“世纪末的艺术家”。
蒙克一生共创作了4个版本的《呐喊》,虽然很多人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之名联想到蒙克的著名作品《呐喊》,也知道鲁迅先生收藏过珂勒惠支的诸多版画,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晓鲁迅先生曾经收集过蒙克的版画,且希望能够出版一本关于蒙克的版画集,然而心愿未了人已逝。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告诉《艺术评论》,鲁迅先生收藏的蒙克版画现珍藏于北京的鲁迅博物馆。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于1994年和2004年,蒙克名作《呐喊》两次被盗,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话题,那时候美术馆在安全方面有哪些漏洞,后来做了哪些补救?
斯坦因·奥拉夫·亨里克森(下简称“亨里克森”):1994年,《呐喊》第一次被盗,其实这是发生在挪威国家博物馆,因为小偷的偷盗手段过于简单、得手非常容易,博物馆的安全系统遭到了质疑。2004年那次被盗才发生在蒙克美术馆。发生在蒙克美术馆的可谓一桩抢劫案,劫犯携带有武器。现在我们的博物馆在安全设施方面,已经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博物馆之一了,但是如果真的要发生武装抢劫这种情况的话,自卫依然很困难。我们希望能够在参观者的体验和安全系数之间寻找平衡,所以我们希望保安工作尽量不惹人注目、低调、不打扰参观者的雅兴。如果有人武装抢劫,持枪闯进博物馆,那么首先威胁到的是参观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博物馆雇员的生命安全,此刻,人的生命安全比所谓的艺术品更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武装抢劫的情况一旦出现,对于博物馆来说,处理起来难度非常之高。
现在我们的安全措施已经达到了即使是武装抢劫,也无法把蒙克作品抢走的水准。现在的安全科技就是在2004年发生的抢劫案之后专门做的改进。
艺术评论:蒙克美术馆以蒙克命名,拥有多少件蒙克作品?作品来自捐献还是别的途径?
亨里克森:蒙克美术馆收藏了爱德华·蒙克的绝大多数作品。1940年,蒙克将其全部作品捐赠给奥斯陆市。
1944年,蒙克80岁去世时,作品权限收归于奥斯陆。他捐赠了28000件作品,其中包括一些速写,在他家里后来找到的15000件与他相关的作品也捐赠给了蒙克美术馆。蒙克的艺术生涯长达60多年,他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创作,直到去世,共计创作超过60000件作品。这意味着蒙克美术馆收藏了他三分之二的作品,在我们馆内,有1300件油画作品,8000件手稿,还有各种材质和技术的印刷品18000幅(版画),这些版画采用了不同的技巧,颜色也非常独特,另有8件雕塑作品和他用过的雕塑工具等,还有1500支颜料管,以及一些蒙克家中的摆件。
还有一位蒙克的朋友捐赠了仅次于蒙克自己捐赠的收藏品,其中有一些蒙克的佳作,他同时也收藏一些与蒙克同时代及稍迟一些时期的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时间跨度为1900年到1970年。
另外,我们还收到过两次重要的私人捐赠,这些捐赠一并构成了我们非常庞大的蒙克收藏。我们之后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吸引同样大型的关于蒙克的藏品的捐赠。因此,我们馆有能力举办这样大型的以蒙克为主题的展览。在我们的馆里,目前有三个正在举办的关于蒙克的展览,其中包括蒙克与凡·高等画家作品联展,我们同时还举行8个现代与当代艺术家的小型展览,一年中大大小小的国家级展览超过20个。
蒙克美术馆从不出借场地,而是邀请其他一些艺术家来我们馆做展览,而我们则负责策展,我们有一个策展团队决定在馆里根据一整年的展览安排将要展出哪些艺术家的作品,之后再向艺术家发出邀请。
艺术评论:美术馆除了对蒙克作品进行长期展览之外,还有哪些研究工作?
亨里克森:蒙克美术馆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展品修复部,蒙克的许多作品因为其运用的材料的关系,非常脆弱。因此,我们在艺术品修复领域不断做研究。除了科技方面的研究,我们也作许多艺术史方面的研究,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艺术史层面的国际性的关于蒙克的国际研讨会,还资助奥斯陆大学2位博士关于蒙克的研究,也资助其他国家的研究员到我们这里进行访问,让他们趁着短期的访问机会,能利用我们的资料库和馆藏进行研究。每年我们都会出版几本关于蒙克的书,这次就是《蒙克与摄影》,这本书里面集中了许多关于蒙克的研究文章。我们也希望邀请中国艺术家来参加明年奥斯陆的关于蒙克的国际研讨会,其实去年我们办过三次这样的艺术研讨会,两次关于艺术史,一次关于艺术品修复和保存,我们也会参与国际性的其他国家的会议,两个月前刚刚在首尔开过这样的会议。去年,全球有30000多篇研究蒙克的论文。4年前,我们发现以蒙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人数只有11个,而我们则一直在做更具有活力的活动,以吸引更多人来研究他。
这样的目的是使人更深入地了解蒙克的艺术,扩展视野,在现代艺术中保持对于蒙克的兴趣,传播蒙克的艺术,让蒙克继续活在人们的心中。
艺术评论:挪威政府对蒙克美术馆有约30亿人民币的投入,美术馆如何调配这笔资金?能涵盖所有开销吗?
亨里克森:首先,蒙克美术馆是公立性质的,属于奥斯陆市政府,资金来源是国家和奥斯陆市政府的预算。因此,也需要公众来支持美术馆,欧洲很多美术馆都这样。美术馆新馆的政府预算大概为30亿元人民币,这反映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蒙克的作品售价很高,但是美术馆是不会出售任何藏品的。从藏品价值来看,我们获得的政府财政支持不多,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我任职4年期间,我所做最有成就的就是促进了蒙克美术馆新馆的建设。新馆将于2019年落成,是原馆的四倍大,30亿元人民币是为了造新的美术馆。我们每年的运营预算折合为1亿元人民币,是奥斯陆市政府给的,而非挪威政府,这笔钱也不够,因此我们还有艺术赞助人、门票收入、咖啡馆和商店的营业收入,其中非政府资金来源的比例为25%~30%,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达到40%。
艺术评论:摄影在蒙克的那个年代还是一种记录现实的手段,而蒙克却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形象关系?
亨里克森:首先,摄影记录了当蒙克还是孩子时的家庭生活。这很重要,因为蒙克5岁时丧母,15岁时又失去了和自己十分亲近的姐姐,由于保存了照片,他可以缅怀自己的亲人。这是蒙克与摄影的第一个阶段,记录现实,是对于现实的调查。蒙克终其一生都在进行一种实验,就是创作的介质和技巧,这是技术上的实验,之后当蒙克开始艺术创作,借助取景框和成像器,他将自然之物的影响捕捉到纸上,增加了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以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他通过其他艺术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他的创作很激进,他的画作大部分是粗糙的,他用一种原始的方式完成画作,他甚至用手指挠他的画而使得画面更加粗糙。在当时,大部分人是以一种细腻美好的线条来表现世界的,而蒙克的画作却是狂野而生猛的。后来,反而蒙克将摄影作为表现的工具。在当时,很多人担忧相机的发明会把视觉艺术引向衰亡,但是即使在今天来看,摄影也已经是视觉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视觉艺术具有超越摄影的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我认为摄影改变了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蒙克非常喜欢用抽泣的女人这样的主题,在他的版画、摄影甚至雕塑中都有抽泣的女人的形象,但在摄影作品中的形象和其他形式不一样。比如哭泣的女人的摄影作品运用了多重曝光的手段,其实这种手段在摄影中运用得更为淋漓尽致,油画很难表现出这种虚幻、飘渺的效果。蒙克把摄影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手段,创造出了和其他视觉艺术不同的表现效果。
艺术评论:蒙克是个个性极强的画家,从《呐喊》的创作上就能看出,他在哲学思想上受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的影响比较大,在蒙克的时代,哲学家与艺术家之间如何互动?
亨里克森:在蒙克的时代,他所参与的文化圈中有很多音乐家、哲学家和文人,这些人因为有着相同的关注点而聚集到一起。虽然表现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关注的都是人性和社会,以及哲学。蒙克受到尼采、柏拉图、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很大。除此之外,艺术家间的相互启发也有很大的作用。蒙克个性很强,类似的艺术家还有凡·高。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节点回看过去时,艺术家相互影响的状况是很明显的。蒙克之前,“上帝已死”已被尼采提出,越来越多的人不信宗教。尽管蒙克不信教,却用摄影在探索灵异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他与尼采从来没有遇见过,蒙克总是以真人为模特来画肖像作品,但是他关于尼采的肖像画却是以从尼采的妹妹那里搞来的一张尼采照片为蓝本,这是唯一一幅如此成像的肖像作品。
艺术评论:蒙克在挪威之外的展览情况如何?有在中国展出过吗?
亨里克森:蒙克在中国有过三次不同的展览,第一次是1961年在北京,只有少量的绘画作品;第二次是1983年10月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一些油画和版画;第三次是1997年秋天在上海博物馆,在这次展览上,挪威国王哈拉尔还前来为展览剪彩。每一次新的展出都会给蒙克的作品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三年之前我们在巴黎卢浮宫举行了一场蒙克的摄影艺术展,这次展出经历了4年的准备期,当时非常轰动,后来又去德国法兰克福继续展出,最后回到奥斯陆。我们用新的方式策展,用不同的方式展出蒙克的作品。从3年前法国巴黎的展出我们可以看出,蒙克把摄影看作独立的艺术,同时,他也把摄影当成了继续钻研绘画技术的手段。
艺术评论:像蒙克这样一位出生在150年前的艺术家,你怎么看待他在今天的意义?
亨里克森:这个问题我想我们都应该问一下自己。首先蒙克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常常说,他并不是在画他眼前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在描绘他脑海中浮现的东西。所以说,他的作品有心理的深度,也聚焦于人类的个人感受。他的有些作品的主题是非常严肃的,在今天看来,仍然鲜活并且有生命力。他关注人类共通的感情和有普遍价值的题材,比如疾病、饥饿、焦虑等这些现代人的阴暗面。除了这些,他当然还有一些愉快的、鲜亮的情感的创作,比如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自然等。他有一组非常著名的以太阳为主题的作品。蒙克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旨趣,以及他绘画的一系列主题,组合在一起使得他成为直至今天依然非常重要的艺术家。
艺术评论:蒙克与摄影,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蒙克的时代,摄影的出现对于绘画来说,有没有产生一种创作方式上的怀疑论?
亨里克森:这本书里面所记载的历史向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在摄影产生以后,我们还需不需要其他的艺术,比如说传统的绘画艺术。摄影在诞生之初,就对我们传统的描绘世界的手段产生了一种威胁,我们能看到它对传统艺术手段产生的威胁。第二,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对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蒙克,还有其他摄影家,包括当时的普通人,因为有了摄影,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艺术评论:书里有很多蒙克的摄影作品,其中有裸体形象,也有许多自拍,自拍对蒙克意味着什么?
亨里克森:蒙克的作品不光有裸体男人的形象,还有裸体女人的形象,这就回到了我刚才说的一点,蒙克经常并且善于表现人的阴暗面,同时他也是有活泼和热烈的一面的,所以说他非常想尝试各种存在形式,裸体也是其中的一种。裸体在沙滩上也好,在花园里也好,都是活力的一种体现。裸体的形象不但出现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还出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他用裸体的形象研究人体结构和人体解剖,同时展现人类生存的不同状态。
蒙克想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要热爱生活、尊重生活、珍视生命中所流淌的能量,他非常想展现充满活力的人的形象,包括裸体的男女。实际上,裸体的男人是以蒙克自己为原型的,可以看出摄影其实是他用以探讨人体结构的一种手段。这一系列作品是在德国北部创作的。可以看出蒙克当时就非常善于自拍,今天我们用很轻便的工具自拍很方便,但是那个时候,相机是很笨重的,他用这种相机拍摄自己的侧面等形象,是对自我形状的探索。在照相机发明以前,人们是无法看到自己的侧面的,所以这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识。
他在展现裸体形象时,更多的还是探索人的心理状态,即人们裸体展示在镜头面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要亲身去经历一下这样的感受,以便拍摄出更多更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