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加农
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先生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内容涉及书画、铜器、杂件、家具等等,过目鉴定的藏品近2000件。纠正了许多原先鉴定的错误,为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朱家溍,字季黄,原籍浙江萧山新塘朱家坛村。1914年生于北京,2003年去世。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子纪念馆名誉馆长、萧山博物馆顾问。我国著名的文物大家、史学专家和戏曲研究专家。
先生受家族之熏陶,年幼时便积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习字、画画、作诗、读古文,还学唱京戏、昆曲。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后,避日寇而逃往重庆。1943年被借调到故宫参与南迁文物整理,1945年抗战结束后正式进入故宫工作,为故宫奉献了60个春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先生学识渊博,研究广泛,在书画、青铜、瓷器、珐琅、漆器、文房、武备、家具、文献目录、碑帖、宫廷史、明清史、戏曲等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堪称大家。1992年起,先生已近耄耋之年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全国各省申报的一级文物藏品进行确认,历时五年,足迹踏遍了22个省。为我国的文博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先生著作等身,文章山斗。1983年商务印书馆香港分公司出版的《国宝》,由先生任主编。内容包括青铜器、书法、绘画、瓷器、玉器、漆器、珐琅、木器、织绣等众多门类。1983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将此书列为本年度第一流图书,中国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也常有此书。之后先生又主编了《两朝御览图书》、《明清帝后宝玺》、《清代后妃首饰》、《清代武备》、《明清家具》、《清代戏曲服饰》、《历代著录法书目》等书籍。中宣部主持编印的《中国美术全集》60册中,先生与人合编的《竹木牙角器》、《漆器》两册,早已有了英文本。《中国美术分类全集》400册中有12册由他主编。先生还著有《春秋左传礼徵》、《碑帖浅说》、《中国古代艺术概述》、《故宫画集》、《故宫所藏善本书目》、《明清时代有关西藏的文物》、《清代戏曲服饰》、《明清帝后宝玺》、《历代著录法书目》、《故宫退食录》、《宋元以来对颜鲁公书法评价》、《故宫藏美》、《萧山朱氏旧藏目录》等。其中的《故宫退食录》成为1999年十大畅销书,广受欢迎。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先生与其兄长们把家藏的700余种历代碑帖拓片、2000余部古籍善本、20多件明清紫檀、黄花梨木家具、宋代绘画等珍贵文物先后四次无偿捐赠给了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被称为建国以来捐献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精者。
先生的学问如泰山北斗,令人仰望。先生高尚的品格,让世人无比敬重。
一
吾辈能遇见先生,得益于萧山是先生的故乡。能结识先生,因为我们是同行,都是“文博工作者”,可谓“近水楼台”了。是先生的故乡情绪,对我辈特别厚爱,故能入先生师门。最早知道先生的名字,是在复旦上学时,听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员、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先生以十分敬仰的口吻告诉我:你们萧山有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是北京故宫的朱家溍先生。从那以后,我就非常留意地搜寻先生相关的资料。知道先生的祖籍是萧山朱家坛村人,是清代相国朱凤标的第五代孙,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文物专家、史学家,在戏曲领域也有非凡的建树。还知道了先生把家藏无数的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因此,在未见到先生之前,心里已经无比的崇敬。
1994年春,先生因高祖文端公坟修缮的事回故里,我因尚在复旦念书而未曾遇见,是由同事倪秉章和王屹峰陪同前往所前山里沈。同年秋,先生又捐献了一批珍贵文物给浙江省博物馆,因而9月20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典礼上首次遇见了先生。在战战兢兢自我介绍后,征求了先生对朱文端公墓修建的意见。未料到,先生非常亲切地对我说:“一会儿我们找个地方开个小会,专门说下这个事情。”先生那么平易近人,态度和蔼,我紧张的心也就放松了些许。在征求完先生对文端公墓修缮意见后,屹峰壮着胆却又有点含糊地问先生:“我们想拜您为师。”先生以为屹峰是在提及向先生购买家藏的文物事,就很认真地说:“我们家的文物从来不卖,要不捐献,要不赠送。”我马上纠正说:“我们是想拜您为师,不知您同不同意?”此时先生马上就说:“可以。”见先生爽口答应,我立即双腿下跪,屹峰也随即与我一起连叩三个头。此刻先生也颇有些激动,连连说:“都起来,都起来。从今天起,你们俩就是我的学生了。”那一天,我和屹峰都是合不拢笑口,如同得了巨额大奖似的。转眼二十周年过去了,那情景,那心情,恍若梦境,经常在脑海中萦绕。
先生对我们这两个新收的学生极为负责,回京后就专门为我们各自书写两幅字,均是以“贤契”相称。据说“贤契”是旧时先生对学生的称呼。这下,我俩自然是如获至宝,立即装裱,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墙上。然而,做先生这样泰斗级的学生,最短暂的喜悦过后,无形的压力就接踵而至。先生很快给我们布置了“作业”,要我们阅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明史》、《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等书籍。先生教导说:“书是要去读的,一遍读不懂,那就再读。读多了就自然会懂的。而千万别在需要的时候再去翻书,那叫查书,而不是读书。”先生的教诲尚在耳边回荡,但先生布置的“作业”我至今未做完。入师易,而出师难。渐渐地才明白,先生的学问深如海洋,似吾等浅薄之辈永远无法企及,只能面对苍穹遥望这颗巨星。心向往之,力无从使,愧对先生。
1996年春,先生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先生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我们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内容涉及书画、铜器、杂件、家具等等,过目鉴定的藏品近2000件。纠正了许多原先鉴定的错误,为我们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先生却告诉我说:“我不同意用‘鉴定’二字,应该用‘鉴订’才比较好。因为我一个人鉴定文物只能是个研究考订的过程,所提意见只能代表我个人的看法,不能做最后的确定。因此,最好是用‘鉴订’,别用‘鉴定’。”我恍然明白,先生是文物鉴定的权威,对文物的鉴定却是如此严谨,态度如此的谦逊,真乃大家风范。先生也极力反对在收藏、鉴定过的文物上题跋作诗,认为这是对文物的不尊重。先生这种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对文物的尊重,令人无比敬佩。那些年,每次先生来鉴定藏品,都是我学习的良机。先生对文物的鉴订,极其认真,所以也是先生对每件文物藏品的研究过程。因此,我能在一旁聆听,这比在课堂上听大师讲课效果更好,感受更深。
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不仅是为我们博物馆鉴定了大部分馆藏文物。对其他“分外”的事情也是有求必应。先后为故乡题写了《萧山文物》书名、《萧山文博》、“江寺公园”、“葛云飞纪念馆”、《话说萧山》杂志名、贺知章诗碑文。为《杭州文物精萃》题字作序。1999年在我们编写《萧山文物》时,先生不仅题写书名、作序,还将其先父朱文钧先生的对联和先长兄朱家济先生的书法手卷无偿捐赠给了萧山博物馆,并收录到《萧山文物》一书中。先生的题字从未收取分文酬劳。一次,为萧山档案馆题写了“萧曹人家,山斗文章”。为这八个字,先生向我解释,过去他们家就是个“萧山会馆”,凡是有萧山人进京赶考者,都可以在朱家免费吃住,直到考试完毕,也分文不取。而朱家的门上就有“萧曹人家,山斗文章”八字对联。朱家对萧山的情结,对故乡人无偿相助的美德,自古有之。
二
先生在为我们鉴定文物时,有一件事令我深刻难忘。那是1996年春,先生临萧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并计划花半个月时间在萧山博物馆鉴定文物藏品。可先生在鉴定一星期后,却坚持要回北京了。说是故宫有要事请他回去。而我总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但又不敢随便问,只好尊重他老人家的意愿。直到次年,先生小女儿传荣才悄悄告诉我原委。原来是先生嫌我们安排的宾馆居住条件太奢华了,他特意到大堂吧台去看了下住宿的价格,知道每晚要300多元钱,就心疼得不得了。说:“我到萧山博物馆是来工作的,怎么可以住这样的宾馆。这太浪费了,说什么也不能这样待着了。”所以,后来先生每次来萧山工作前,都会向我关照:“最好给我在单位里搭个床铺,吃食堂饭,所有的宴请都不要。我是来工作的,不是你们请来做客的。”但我们上级领导认为先生这样的大家来萧山帮助我们工作,我们的接待工作还是要做得周到点,不能怠慢。因此,我们只能按领导的指示安排先生在宾馆住宿,未能如先生之愿。因为这样,先生后来每年在萧山博物馆工作的时间都是在三五天内就结束回京了。
作为萧山博物馆的顾问,先生非常关心萧山博物馆的建设。先生专门请老友启功先生为萧山博物馆无偿题写了馆名。每逢萧山的领导与先生见面时,他都会向领导建议要尽快建造博物馆的事,提及文物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因此,萧山的文博事业能有今日之局面,先生所尽,功之莫大。2003年,先生在弥留之日,还念念不忘要来故乡指导工作。惜当时正遇“非典”猖獗,再次回故乡工作竟成先生之遗愿。
作为先生的故乡,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举行活动以示纪念。让世人铭记这位卓越的文物大家,展示先生渊博的学问,传播先生爱国爱乡之情怀,弘扬先生高尚的品格。自以为在当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这事,已经是酝酿已久。计划办个展览、开个座谈会、出版一部书。但这些活动怎么搞,真是颇费心思。办展览要有展品,开座谈会要有能发言的人,出版书籍则要有新的内容。萧山博物馆只有两件先生捐献的文物,如何办展?先生的图片资料可吸收收集,但太单薄。萧山本地熟悉先生的人不多,召开座谈会谁来发言?先生文章如山斗,著作丰厚。而介绍先生的书籍已经有文物出版社的《中国文博名家画传》、浙江省博物馆编辑出版的《朱家溍的文博生涯》。这两部书已经非常全面地反映了先生的生平与业绩。再重复上述内容就毫无意义。因此,单凭萧山博物馆自己搞这项活动肯定不行,必须要与人合作,要有人支持才行。
蒙浙江省博物馆陈浩馆长、李刚副馆长、蔡小辉主任和已经在省馆供职的师弟王屹峰鼎力相助,同意将先生捐献给省博的文物借与展览。这就基本解决了展品问题。先生一生奉献给了故宫,被称作是故宫的“国宝”。若能得到故宫的支持,对纪念活动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2013年12月我在北京大学培训期间,幸遇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讲座,借机向单院长报告了关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事。单院长爽口答应道:“朱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非常重要,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写信给我。”我在给单院长的信中提了三个要求,包括故宫作为纪念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组织先生生前同事到萧山出席座谈会;提供些先生捐献给故宫文物的图片资料。三个要求单院长全都答应了。这样,活动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心里也基本踏实了。有了单院长及故宫诸君,先生的子女们,省、市文物部门领导的鼎力支持,坚信纪念活动一定能有圆满的效果。
剩余的难题就是书怎么出?重复出版过的图录肯定不妥,单独写先生与故乡的事,又嫌内容单薄。得好友上海沈建中兄提议,把各地书刊上已发表的纪念先生的文章收集起来,编目成书,别有意义。建中兄的建议使我茅塞顿开。经月把时间的搜寻,共收集到了37篇文章,编印成册,书名为《纪念朱家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文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的意见,先生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分别由北京故宫和萧山博物馆进行。10月25日,萧山系列纪念如期举行。单院长和故宫诸位专家,先生亲属,浙江省、杭州市的文博界领导、专家齐集萧山博物馆。萧山博物馆推出了“百年季黄——纪念朱家溍先生诞辰100周年展览”,举办了纪念先生的座谈会。单院长还亲自为省、市文博工作者作了专题讲座。活动隆重热烈,使小小的萧山博物馆蓬荜生辉,也实现了弘扬先生无比崇高的情操和爱国爱乡精神。■
(作者系萧山博物馆馆长、朱家溍先生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