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艺术盘点报告之三:2014策展人动向报告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艺术盘点报告之三:2014策展人动向报告

艺术盘点报告之三:2014策展人动向报告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作者:雅昌分析师

  随着2014华丽的落幕和2015繁忙的开启,“年会季”里很多集体和个人都在回首过去,展望未来。2014,策展人群体们依然忙碌的穿梭于各大城市,辛苦于大小展览的策划与组织,还需挑灯夜战撰写文章,回顾2014年的各类策展人角色,无论是美术馆专职策展人、独立策展人亦或是刚刚露头的新锐策展人,都推出了不少令人称道的展览。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盘点2014年那些惹人关注的策展人和他们的丰硕成果,以此来观看策展人群体在当代艺术进程中的新动向。

  年度忙碌策展人榜单:王春辰、吴洪亮、李振华、王璜生、高士明

  王春辰:拓展至全球的策展事业

  如果仅从策展数量上去判断各大策展人的忙碌与否的话,经验丰富的前辈策展人的确败给了精力充沛的青年一代,细数策展人们整年度的策展数量,青年策展人多以完成八至十个展览者居多,而策展前辈们的展览数量则大多是三至五个左右。

  但策展人王春辰则远远超出了这些数字,他的忙碌,可以从他出差必备的“央美美术馆”白色布包的曝光率中可以看出。从2014年1月上旬“选择-央美的六个案例”联展在央美美术馆开幕,到12月下旬喻高个展在上海开幕,策展人王春辰可谓全年无休。6月份,他与策展人盛葳、段君共同策划的“三界外”展览引起关注,三位青年策展人在以往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严谨、学术,但此次“三界外——观念的绝对化”却打破了他们三位的策展经验,整个展览从展览思考、作品征集阶段就开始进入了一种狂欢式的策展。

  自从2012年被美国布罗德美术馆邀请为特约策展人,同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之后,王春辰的策展事业从国内拓展至全球,仅2014年10月,他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绕地球飞了两圈,完成美国和法国的三个联展的策划。作为央美美术馆的研究员,在担任着专职工作完成馆内展览和研究的同时,王春辰还活跃于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两年来甚至担任着向海外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责任。

  吴洪亮:穿越传统与当代

  如果说王春辰的忙碌是跨越国内外的话,那策展人吴洪亮则是穿越传统与当代。作为北京画院美术馆的馆长,吴洪亮一方面致力于研究近现代美术史与重要艺术个案,另一方面从独立策展人的角度,也持续观察当代艺术生态;无论挂名与不挂名策展人,吴洪亮的确算得上繁忙的策展人之一。

  即使并不直接挂名策展人,近几年来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重要展览大多由吴洪亮亲自操刀,尤其是2014年的“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静寂清凉——周思聪的荷花世界”“踪迹大化——傅抱石艺术回顾展”“江山无尽——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山水篇)”等重要展览,他总能将空间布置与作品呈现搭配的恰到好处,展览氛围精致安静但不矫揉造作。

  在当代艺术方面,吴洪亮在2014年则策划了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第二季的巡展、第八届AAC艺术·生态·观察巡回展、白话——刘庆和说等展览。这其中的“白话——刘庆和说”被众多观者评价为“会让人会心一笑的展览”,吴洪亮与艺术家共同呈现出来的展览让很多人感动,在策展过程中,吴洪亮更多的是以刘庆和的成长历程作为展览背景,根据刘庆和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总结提炼出的是一个让读者可以读、可以看、可以感受的刘庆和,这与他以往的学术展览不太一样。

  王璜生:馆长、策展人与艺术家身份的转换  与策展人吴洪亮相似,作为央美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碌展览,央美美术馆2014年度的30多个展览都少不了王璜生的直接参与,例如冯法祀、孙滋溪、馆藏展、国立艺专会师展等多个与历史相关的展览。王璜生对于央美美术馆展览方向的把握与美术馆当下的状态如出一辙:展览注重学术问题意识、史学关怀以及关注经典在当下的意义和影响。

  而作为策展人,王璜生在2014年担任策展人角色的主要包括开今·借古 龙美术馆西安馆开馆展与中国当代摄影2009-2014两个大型展览。“开今·借古”是试图透过其中的对比性结构关系进行一种“史”的表述和“观”的论述,同样是对历史与当下的关注。而在民生现代艺术馆中国当代摄影2009-2014展览中,作为总策展人的王璜生介绍,此展览是基于2013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学术主题“2009年自来中国的新摄影”延续而来,讨论当下摄影在实践与观念上的推进。

  王璜生还与吴洪亮共同组织“九九变法”王兰若作品展,呈现了一位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直至新世纪,虽已104岁高寿却依然可以执笔蘸墨进行创作,饱经沧桑却初心不改的中国画家。

  除了美术馆馆长与策展人的角色之外,王璜生2014年开始陆续将自己的作品呈现于各类展览中,他对于水墨以及当代艺术的实践也开始越来越为人所熟知。

  李振华:新媒体跨界展大咖

  从2014年1月下旬香港巴塞尔对外公布邀请策展人李振华担任策展人之后,就拉开了李振华整年度策展的大幕,直到2015年初的央美CAFAM未来展,整年都未停歇。李振华作为活跃于国际艺术平台上的策展人,多关注新媒体与公共空间的艺术。

  李振华2014年度主要策划的展览包括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十五年群展、“多重宇宙”有限与无限、存在与共存群展、2014大声展、“又一次发声”等大型群展与罗曼·西格纳个展、朱哲琴声音艺术个展等,其中不乏多个大型跨界艺术展,这对于策展人本身的专业与知识储备具有较大挑战,而国内能够多方面把控这类大型跨界展的策展人的确为数不多。

  就李振华自身的兴趣,他更倾向于参与国际艺术项目,但他又持续在国内不断推出新的展览,总能为国内艺术展览与项目更新新模式。

  高士明:策展的教学与实践

  出自中国美院的艺术家做展览,邀请高士明再合适不过,高士明对于老浙江美院的历史与传统以及85以来艺术的发展研究的颇为透彻的策展人。即使担任着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院长一职,他所执教的当代艺术研究及策展实践专业,对策展专业进行实际教学,但高士明依然是忙碌在策展一线的策展人。

  “东方葵·许江艺术展”是高士明2014年度所做的最大型的个展,担任许江展览的策展人,高士明最为合适不过,他是许江绘画十年来最直接的旁观者之一,他认为许江这十年来画葵园并不是画风景,而是大地。高士明在策展中希望能够传达许江绘画语言中的东方美学的特质,同时也想向观众传达许江一代人的生命史和历史经验。

  2014年伊始,高士明为香港汉雅轩策划“汉雅一百:偏好”,他将展览定义成长期的研究计划,而不仅仅当做一个展览来看待,这也是高士明所带的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做事风格。另外,他还担任了第三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与上海当代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的评委,参与选拔新锐青年策展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

  刘礼宾:独树一帜的学术思路

  策展人刘礼宾针对当代艺术所提出的话题似乎总是学术而带有思考性的,如果观者没有点知识积累,甚至连展览标题都是难以读懂的。雅昌艺术网记者就曾经请教刘老师能否以通俗的语言阐释一下展览的结构,被可爱的刘老师笑眯眯的回应说:“我觉得这样解释已经很通俗了。”

  无论如何,刘礼宾的展览在大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展览中,一直遵守着学术的探讨与实验性,是一种独树一帜的严肃风格。7月,刘礼宾、鲁明军、胡斌三位青年策展人联合策划的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以“旋构塔”作为主题,意在不断凝聚各方力量,稳固上升,策展方式以“3x3x3”的框架,形成三个展览不同的展览单元。三位策展人分别与跨界学者展开有关当代艺术的立体对话,推进艺术与社会其他层面的互动,尝试通过对话发现不同当代艺术观察渠道。

  盛葳:从现象观察到个案研究

  青年策展人盛葳从关注的是当代艺术的规律与现象梳理逐渐转向对艺术个案的研究。作为策展人,无论是对于艺术现象的观察还是对艺术个案的研究,他所呈现出来的展览都能够说服众人并赢得赞许。

  盛葳认为在2000年之前的中国当代艺术行业,策展界、批评界讨论最多的是各种艺术现象、群体,各个地域艺术的发展等问题,但在2000年之后,大家开始讨论的是“如何进入艺术家个案研究”,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总体研究的层面上,在这个时期开始艺术家个体变得很重要,而不是一种现象或者流派、风格来受到关注,艺术研究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推进。

  2014年度他策划的“从超现实主义到自动主义 苏新平艺术中的母题、自述与解释”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即使展览标题并不容易理解,但盛葳对于苏新平个案的研究和展览的布置方式却很平易近人,他抛开了以时间为线索的梳理美术史创作的方式,将苏新平从1979年至今的创作,以观念转变为线索呈现了整个展览。

  6月份,他与王春辰、段君共同策划的“三界外”展览引起关注,是青年策展人相对于传统展览策划模式的实验。同时,他也将更多目光头像正在成长中的青年艺术家。

  杭春晓:从水墨转向观念 引发外媒关注

  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传统书画,并关注水墨画与新工笔的策展人杭春晓,在2014年有开始向行为、观念艺术转向的苗头;一方面,他开始介入最引人注目的行为与观念艺术,另一方面,他依然策划了“新水墨切片”“世说新语”等水墨系列展览与涂少辉、李纲、王煜等艺术家的个展。

  杭春晓于6月份拍下了厉槟源的《拍卖一次力气》,并与厉槟源共同完成行为作品。其次,于8月份策划了周洁“36天”行为个展,让杭春晓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展览做引发的舆论与媒体的疯狂关注,并一度成为外媒巨头集中报道的新闻事件。

  在最初的策划中,杭春晓所关注的是雕塑与雕塑劳动时间界限的模糊。对于已经被解读成“行为艺术”的周洁的作品,杭春晓谈到“这实际上不是一个行为,因为行为首先是具有仪式性、表演性。我们这个作品开始创作是想要模糊掉某种界限。”这的确是一直比较学术的杭春晓的语气与风格。

  何桂彦:策展中强调社会学问题

  青年策展人何桂彦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颇为广泛,对于绘画、雕塑、版画亦或是抽象艺术都有深度研究,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理论研究的青年主力,何桂彦尤其对于当代油画的发展甚为了解,其中对于“社会风景”这一大主题的研究,是何桂彦近几年来一直在持续关注的话题,他策划的多个展览都围绕此主题进行延伸。

  10月份在成都开幕的“社会风景——中国当代绘画中的风景叙事”也是此系列展览中的又一成果,他认为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围绕着关于风景创作的绘画艺术家有很多,但“风景”只是表象的线索,在这样的表象之下却隐含了背后的社会学问题。2014年度,何桂彦“2014成都蓝顶艺术节”主题展等群展与侯宝川、庹光焰等四川籍重要艺术家的策展人,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全国尤其是西南地区的策展新星。

  付晓东:忙碌的艺术家发现者

  在众多青年策展人的面孔中,付晓东总是特别活跃,也最平易近人。作为空间站的总监,她在近几年来所关注的多是以实验艺术实践与思考的青年艺术家,例如她一直在助推的“双飞”小组。

  2014付晓东所推出的展览主要包括空间站自身的展览与“2014武汉第三届美术文献展”中的“刻奇博物馆”和“后传统时刻”部分,就像她倾心的艺术家风格一样,她的展览也是很奇异的,例如此次展览中的“刻奇”来自19世纪的德语kitsch,进入中国首先被翻译为“媚俗”。刻奇博物馆则试图将来自低级文化异质因素并置在一起,引发一场辩证性的挑衅和批判性的撞击。“后传统时刻”则都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传统以及地域传统和次级传统发生关系的。

  付晓东每个周末都成为特别忙碌的策展人,穿梭于各类并不太重要的青年艺术家展览与活动中,去发现具有潜力的艺术家。

  鲍栋:抽象概念中的抽象

  相对于其他艺术家来说,策展人鲍栋并不是活跃在各大社交场合的策展人,他就像他的展览那样严肃、低调,他更愿意致力于艺术史论研究和批评写作。

  2014年,鲍栋策划的展览包括“积极空间”展、“世界砼”群展,轻抽象的星丛”群展,“第三世界的世界III”群展等,从展览主题看就变得抽象起来。就如“积极空间”展的不同,不展出艺术家作品,而是展出机构,鲍栋介绍,策展工作把问题聚焦于不同机构在出发点、针对性、组织方式与工作方法上的差异性,参展的12个机构将以“机构馆”的方式呈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自我理解与自我想象。

  孙振华:雕塑的时代

  策展人孙振华多年来专注于当代雕塑艺术的研究与策展,回顾他所策划的展览也大多与雕塑相关,他已然成为当代雕塑研究者中不可忽略的策展和研究者。不像青年策展人的高产,孙振华更注重展览本身的意义和话题的延续性。

  他在2014年度推出两个展览,一是与冀少峰共同策划的“再雕塑 2014三官殿1号艺术展”,延续了2012年他们共同策划的“雕塑2012”,也是上次展览的延续,在呈现当代雕塑的同时,也与2012年的展览相互呼应,形成了逻辑上的承接和延续关系,观察中国当代雕塑语言的方向发展。孙振华所策划的第二个展览则是深圳公共雕塑展,强调跨界,与城市相关,他注重作品与空间的结合,使得雕塑“公共性”话题更加值得探讨。在多年来的研究与策展实践过程中,孙振华正是既关注理论建设,又关注雕塑的公共空间发展。

  冀少峰:武汉当代艺术的观察者

  随着湖北美术馆在近两年来逐渐进入全国公众的视野之内,策展人冀少峰所策划的展览则称为其重要的看点之一,他也已经成为武汉当代艺术发展最为直接的观察者。处在武汉这样一个城市中,他深知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维挂念和文化中的巨变,所以他在策展中倾向于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道路,以及制度体系的建立。

  自然,冀少峰2014年度的展览主要以湖北美术馆与武汉本地艺术家个展为主,大型展览主要包括“2014武汉第三届美术文献展”“再雕塑2014”,作为主办方,冀少峰自然担当了更多的组织工作,将两场学术定位清晰的视觉艺术大餐呈现给观众。在美术馆的展览之外,冀少峰持续关注当代艺术中众多个案,例如2014年度所策划的沈勤、朱建忠、唐小禾、程犁、王清丽、孟涛等艺术家。

  彭锋:策展人的责任感

  彭锋在担任了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之后,国际化艺术家视野和资源是其最大的优势,近几年来不断引进国外重要艺术家的展览,并在国内举办国际艺术展。正如他2014年间所策划的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与“一分为三”韩国艺术家三人展,的确发挥了他的资源优势。

  但国际化展览所考验的是策展人的把控能力,以新疆国际双年展为例,将来自18个国家的一百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安排在两万多平方米的展场中,而且处处都能体现出足够的“国际范儿”,这对于策展人来说实属不易,而且在新疆这样一个接触不到当代艺术的内陆地区呈现这样一场国际展览,彭锋有大策展人的霸气:“我想99%以上的观众进来会吓一跳,这也是艺术?”他说,作为一场双年展,应该给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一种触动,让他们知道我们还有这样一个世界,尤其是在比较少接触当代艺术的城市。这就是作为策展人的责任感。

  郭晓彦:美术馆与策展事业同步向前

  策展人郭晓彦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起起伏伏与策展行业的发展,她曾经组建成都上河美术馆,后来担任广东美术馆当代艺术策展人和北京尤伦斯首席策展人之后,她又投身于民生美术馆的学术建设已有数年之久,在美术馆的筹建过程中,她的策展事业依然在同步向前,所操刀的展览也多以学术展览为主。

  与王璜生联合策划“开今·借古 龙美术馆西安馆开馆展”,与高士明共同策划红砖美术馆的开馆展“太平广记”,而她本年度单独策划的重要展览“黄永砯‘马戏团’的到来”也与此相关。作为红砖美术馆开馆之后的第二个大型展览,黄永砯的《马戏团》本应是美术馆开馆展中很有看点的作品,但由于此作品滞留海关多日,恰巧在展览结束之后终于“出关”,郭晓彦借此将此作品扩展为黄永砯的大型个展,她表示,这正印证了太平广记展览所宣誓示的征兆、志异、影射之时空却始终留存。“《马戏团》的延迟与最终到来,正是“广记”重新开启之缘。

  张尕:“新媒体艺术”策展专业户

  与业界其他活跃的策展人不同,张尕多年来的策展方向更明显的倾向于“新媒体艺术”,在众多的新媒体艺术策展人的成长中,张尕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他并不是一位“高产”的策展人,细数他近些年来的成果,主要包括2004年至2006年清华大学主办的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以及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三届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在2008年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之后,2011年的“延展生命——媒体中国2011”和2014年的“齐物等观——2014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都是张尕操刀,将代表着科技前沿力量的新媒体艺术带进中国美术馆。

  能够将三年一次的新媒体艺术展在学术概念、展览呈现中体现出不错的效果并吸引众多业内业外人士的关注,张尕登上策展人榜单当之无愧。

  与众多艺术策展人不同,新媒体艺术展对于策展人综合能力的考验极为苛刻,包括展览主题概念、学术思考、艺术家沟通、作品方案、细节沟通、空间布置、技术难度、资金平衡等多方面的问题,都是一般艺术展览无法比拟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尤其是很多新媒体艺术本身所关注的问题也在很大层面上是偏离当代艺术的范畴与逻辑的,从而新媒体策展人除了对艺术、文化的思考之外,还需拥有社会更大层面的视野。

  冯博一:多元化的策展实验

  冯博一是位接地气的策展人,他经历了体制与“野生”的当代艺术成长环境,对于艺术行业有独特的观察和批判。但他总是以一张笑脸迎人,也曾经对媒体称自己是“土鳖策展人”,但他的展览却都以国际化高大上的展览为主,展览形式也颇为多元化、实验性。

  在2014年,他策划的展览则包括“因地制宜”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静/物——荷兰当代摄影展、自我/非自我——荷兰当代设计大展、岳敏君个展等。以“因地制宜”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为例,冯博一与其他策展人一同,根据澳门、台湾、深圳、香港等所在地的特殊经验改变或者重新创作参展作品,提出“就地创作、就地展示”的策划展览方式。作品大多是颇具实验性的作品,善于与空间发生关系。作品多从土地以及城市发展作为主题和切入点,通过应用数码科技,结构及重新演绎他们记忆中及当下正在蜕变的两岸四地城市生态。

  个案研究式策展人:吕澎、朱朱

  吕澎:我们这一代

  谈到吕澎的展览,以往大多会想到“历史之路”或“成都双年展”,而当下似乎不一样了,吕澎为肖全策划的“我们这一代”即使不能超越,也能与此前的大展齐名。作为策展人的吕澎,在2014年以两个个案为主——肖全与何多苓。

  见证了肖全拍摄“我们这一代”的全过程,吕澎认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会有一代人的共性和敏感,他想用肖全的展览唤起一代人的反省。对于这样一个个展,吕澎原来所定的标题只有五个字“我们这一代”,因为肖全记录了那种“时代的气息”,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用他的镜头语言记录了文学、电影、音乐、舞蹈、艺术等各大领域的同时代人,但是后来他又加了展览的副标题“历史的语境和肖像”,因为他觉得肖全在摄影中那些一刹那的瞬间中固定的情形,成为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往昔,也成为可以让人感知的历史语境。

  而吕澎策划的何多苓的展览,他在文章中表达深切的感受到何多苓绘画中的诗意和诱人,同样也是对同代人的共鸣。

  朱朱:经典个案研究者

  策展人朱朱近两年来推出的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均获业界好评,2014年度他策划的展览包括武艺的个展“逍遥游”与孙大量个展“日常炼金术”,尤其是武艺的展览,是他继徐累和朱伟之后推出的的又一位水墨艺术家的经典案例。

  即使都是人物个案的研究,朱朱对于每位艺术家展览的定位和策划方式并不相同。就如他以自己对武艺的研究和呈现,颠覆了人们对武艺惯有的水墨艺术家的定位,提出了“一个人的群展”的概念,展出了大家印象中的水墨艺术家武艺近十二年来创作的水墨、油画、水彩、雕塑等创作媒介与风格各不相同的作品,将武艺定位成一个具有综合创作能力的艺术家,并将他的创作线索完整而清晰的呈现出来。同样,他对于孙大量的评价也一语中的,他说孙大量的绘画是一种想画成好画的坏画。想画成好画的过程,佐以日常事物在画布上显露的神秘性,成就了他如此个人化的艺术语言。

  朱朱:经典个案研究者

  策展人朱朱近两年来推出的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均获业界好评,2014年度他策划的展览包括武艺的个展“逍遥游”与孙大量个展“日常炼金术”,尤其是武艺的展览,是他继徐累和朱伟之后推出的的又一位水墨艺术家的经典案例。

  即使都是人物个案的研究,朱朱对于每位艺术家展览的定位和策划方式并不相同。就如他以自己对武艺的研究和呈现,颠覆了人们对武艺惯有的水墨艺术家的定位,提出了“一个人的群展”的概念,展出了大家印象中的水墨艺术家武艺近十二年来创作的水墨、油画、水彩、雕塑等创作媒介与风格各不相同的作品,将武艺定位成一个具有综合创作能力的艺术家,并将他的创作线索完整而清晰的呈现出来。同样,他对于孙大量的评价也一语中的,他说孙大量的绘画是一种想画成好画的坏画。想画成好画的过程,佐以日常事物在画布上显露的神秘性,成就了他如此个人化的艺术语言。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