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梁克刚:探索美术馆行业的酒店管理模式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梁克刚:探索美术馆行业的酒店管理模式

梁克刚:探索美术馆行业的酒店管理模式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元典美术馆内景 元典美术馆内景

  本报记者  李亦奕    

  作为艺术圈的活跃分子,梁克刚综合了建筑师、馆长、策展人、艺术家、自媒体红人等多种身份于一身。他用“吐槽体”开当代艺术的玩笑;他策划严肃的学术展览;他也创作具有观念性的作品。从2005年在北京宋庄创办自己的第一个美术馆至今,他参与过不下10家民营美术馆的创办与管理。自2011年接手北京元典美术馆,至今这个他管理了近4年的民营美术馆,所有员工加上保安才8人,一年投入的经费甚至不到最初与投资方商定的一半,但以平均每月两场、每年20多场展览的频率和超强的活跃度、前卫性成为北京最活跃的艺术机构之一。与此同时,他还管理着青岛天泰美术馆和安徽合肥的一家美术馆。在单一的扶持资本成为阻碍民营美术馆发展瓶颈的当下,梁克刚是如何不烧钱来运作美术馆的?他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同时管理多个美术馆的呢?在热衷于建馆、后续发展困难重重的民营美术馆业态中,他的这些探索与思考是否实用,并能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美术文化周刊》采访了他。

  用最少的人 花最少的钱

  美术文化周刊:元典美术馆虽规模不大,但活动不断。4年下来,作为馆长,有何实践经验和我们分享?

  梁克刚:元典美术馆现有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正式员工8人,其中包括3名保安,每年做20多个展览活动。除了今日美术馆这样有着2万多平方米的大馆,大部分民营美术馆没有如此频繁的展览和活动,关键还不在此,我们馆包括人员工资在内的花费每年只有200多万元,元典的人工效率和资金效率都比较高。

  此外,我们还努力申请各个层面的资金扶持,比如来自文化部、北京市文化局、朝阳区文委,甚至所在的街道办事处等,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就去申请,并且也会争取来自社会的赞助。我们还经常把空余档期的场地拿出来用于街道的社区活动,这里还是社区的文化中心。一个美术馆要承担公共教育的职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能只针对业界。

  我是理工科出身,习惯于把管理内容都流程化,变成计划表,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来管理美术馆。馆里的活儿一来就分解到具体的执行人,能够外包就尽量不养人,比如画册设计就用兼职设计师,经费少不能外包的就培养自己人干,我们的保安也被我培养成布展的高手,一般不请布展公司。我们都是精兵简政,用最少的人,花最少的钱,这样对投资人也不是个包袱。

  尊重艺术规律  不能只追“大腕”

  美术文化周刊:怎样才能不烧钱也能办出高品质的展览?元典美术馆的办展理念是什么?

  梁克刚:在宋庄做第一个馆的时候我们也烧钱,因为好大喜功,为撑场面,开幕就请了100多位艺术家。后来觉得这不是办法,越了解艺术界就越认识到艺术不是花钱就能做好的。做艺术是有窍门的,有很多重要艺术家可能默默无闻很多年,被埋没了,我们要懂得发现与挖掘,让其作品打动人,而不是谁有名、谁的作品贵我就做谁。现在有些美术馆走入误区,他们用一种成功学的观念来办展,喜欢做艺术界的“大腕”,“大腕”大家都追捧,最后水涨船高,但这并不能代表美术的发展方向,只代表市场的判断。

  艺术有其发展规律和价值判断,我们得尊重规律。我们做有意思的艺术家、做特殊的个案,这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判断和寻找。这样的展览能给其他艺术家带来启发,我们省钱,实际上是把精力花在这上面了。钱在艺术发展中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重要的还是思想。

  我们有很多案例,有个叫萨子的艺术家,是出生在新疆的汉族人,做行为艺术,北漂了很多年,很清苦,但对艺术很真诚,是我在宋庄发现的。他做了一件很牛的事,从北京宋庄背着一棵树走回家乡乌鲁木齐,历时三个半月,行程4000多公里,翻越11座山脉,并且树是活的,需要他每天浇水,为此他准备了半年,每天负重从宋庄走到国贸。他非常执著地体验一个过程,以代表一种叶落归根的感受和愿望,很感人。过程中他拍了很多照片和文献、实物,我们为此做了一次展览,武汉钻石博物馆的投资人知道后很激动,现在正赞助他从欧洲走回来,至今两年了还没走完,回来后他准备把这棵树种在武汉那家美术馆门口。这样有个性、有特点、长期被埋没的好艺术家元典每年都要挖掘出几个,常常引起业界的轰动和关注。

  前年,我们还自筹资金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策划了一个名为“无常之常”的中国当代艺术平行展。主题是关于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中国的当代艺术30年都在模仿和学习西方,总是山寨别人,没有原创的东西。中国的文明系统和西欧的文明系统是完全独立的,全盘西化显然是忘本了。这个展览推崇的艺术家都是从中国自己的文化资源中寻找一些突破点,并转换成当代艺术,他们使用今天的语言和形式,也比较容易为国际接纳。

  成立专业公司 实现集约化管理

  美术文化周刊:近几年,你开始尝试着开创一种中小美术馆的管理输出的模式,请具体谈谈这种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梁克刚:我说的这个模式实际上就是酒店管理模式在美术馆行业中呈现的新形态。当年酒店管理公司刚刚出现的时候,也是面临这样的时代机遇,同样,中国正面临美术馆建设的浪潮,但中国的文化艺术资源高度集中在北上广等地,二、三线城市的美术馆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甚至找到了也很难留住,况且一位个体馆长的专业资源也无法与我们一家不断加大管理规模的专业美术馆管理输出机构相比。因此我认为,国内出现了这样一种美术馆专业管理输出的巨大专业市场需求。最近几年我实验和探索了这种管理输出模式的可行性。

  我认为这个管理模式可行而且可以普遍推广和复制。比如,与委托方约定好每年做12次活动,每个月做一个展览,包括在当地做一些公共教育、社区文化活动等等,也包括协助建立理事会募资制度,建立申请各级政府补贴的专业渠道和模式,美术馆管理公司因此给馆方一个完成上述活动的年度最小限度的资金投放的预算。很多需要运用国内外一线艺术资源的展览和活动的研发,统一由北京的研发中心搞定,展览全部产品化和标准化,打包之后输送到当地,由当地工作人员按照美术馆管理公司的标准操作流程接收落地就行了。美术馆管理公司也可以委派专门的策划研究人员对当地的艺术资源进行调研和收集,策划与当地艺术史和城市文化发展线索有关的展览和活动。所以当地的美术馆创办者只需要把美术馆委托给美术馆管理公司管理,就可以让其成为当地投资回报率、专业度、水准和品质较高的艺术机构,而且随着管理的美术馆网络和平台的逐步扩大,馆际交流范围更大、成本更低。

  目前我进行管理实验的几个美术馆都是这样进行网络化远程管理的。北京以外的馆我每月去一次,或者有活动的时候才去,所有的组织工作都依托我在北京的小团队,完成策展、组织作品、运输、保险、印刷画册,以及选派专业人员去当地布展。宣传也是统一的,地方上的专业媒体资源很有限,而我们能组织全国性的网络媒体或者行业内媒体进行报道,整个流程都集约化了。

  如果这种需求多了,各地民营美术馆都有这个意向,那么我们就要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扩充团队。我的想法是近期就着手成立中国第一家专业的美术馆管理公司,争取一两年内覆盖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地级市,至少达到同时几十家的规模,这样自然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们计划创办初期只接管中小馆,体量规模以及管理流程的复杂程度适于操作,等这个平台完全搭建起来,再尝试与大型馆对接。其实只要有一个美术馆的网络,将来有很多接口可以接入,比如艺术教育、艺术图书、小众电影、品牌咖啡、艺术衍生品经营、艺术品电商等。

  完善美术馆社会赞助制度

  美术文化周刊:这种美术馆管理模式怎样和当地的美术生态对接并产生联动效应呢?

  梁克刚:青岛天泰美术馆是第一个我在外地用这个管理模式做的美术馆,我到一个地方首先调研当地的美术发展史,并把当地一些被埋没的艺术家发掘出来,这对当地的文化生态非常重要,近期做了一个展是关于青岛台西地区艺术活动的纪念展,当年在青岛台西区有几个热爱画画的青年人,作品就已经开始有现代意识了,1962年他们做了一场展览,办了3天就被叫停了,“文革”时被当做反革命集团被迫害,如今这些艺术家都70多岁了,身体都很不好,时隔52年后,我给他们办了一场展览,把当年的一些作品、手稿和文献资料都想办法找出来展览,展览现场非常感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当地的艺术家高度认同我们,并迅速地聚集在我们周围。

  在当地的美术馆策划展览,主要还是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当地建立文化联系,一般分三部分:一是从北京、上海等地引进的国内外高精尖的展览,作品能代表新的艺术发展趋势,让当地艺术界看看最新鲜的东西。二是当地研发的展览,根据当地的艺术生态发展历史,带动当地艺术家参与。三是从别的美术馆交流来的展览,属馆际间的交流。

  为什么说这个管理模式有优势呢?因为一旦这些中小美术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效应共享的巨大平台,那么内部的资源整合会让每一个托管给我的美术馆投资方受益,因为展览成本都降低了,不用每个展览都去自己研发了,一个展览可以互相交换,可以在全国几十个点巡回,我认为这种资源整合,内部形成交流对整个行业都有很好的促进。

  美术文化周刊:你认为现在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梁克刚:国内的投资人对于美术馆的本质认识不清晰而带来日后运营和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民营美术馆说白了就是一种文化慈善机构,必须严格恪守非盈利原则,而很多民间的美术馆挂着一块牌子叫美术馆,而实际上就是注册的文化公司,只是变相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画廊而已。很多投资人往往是因为艺术市场的火爆和艺术收藏的兴起而创办美术馆的,秉持的是商业理念和市场标准。与此同时,中国的现实又决定了很多投资人并不愿意拿出足够的资金,这也迫使很多美术馆去搞经营来弥补资金的缺口。

  此外,社会赞助制度不完善也是民营美术馆发展的一大问题,现在的美术馆应该逐渐走向社会化,一个美术馆不应该是一个老板去投资,应该有一群人参与,形成理事会制度,有点像基金会的概念,国外的美术馆都是这么做的,美术馆事业应该由民间来推动,这点很重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