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院“活”起来,“动”起来 ——访吉林省博物院院长李刚
本报记者 翟 群 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抗战重地的吉林省,怎样围绕这一主题布展?怎样吸引更多的百姓到博物院来参观?怎样扩大博物馆辐射的影响,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吉林省博物院院长李刚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文物活起来,要让人动起来,要让博物院在百姓心里成为一座‘活’的博物院”。
“黑土军魂”
一个主线多方触角
吉林省博物院的牌匾旁,还挂有“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的牌匾,让人们记住历史、不忘国耻始终是吉林省博物院的一份历史责任。走进博物院展厅,“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展”通过抗联战士迎风冒雪勇战日寇的雕塑展现给人们: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东北抗日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惨重的代价,抗日武装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者大多壮烈殉国,仅军级以上将领就达30多位,师级将领150多位,上千名指战员英勇牺牲,无数战士血洒疆场,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民族英雄,他们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表现出中华民族舍生忘死的英勇奉献精神,为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李刚告诉记者,“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展”作为一个主线展览,从2012年末开始,不断丰富内容,吸收了最新抗联学术研究成果,展出抗联时期文物1011件,杨靖宇的饭桌、周保中的铁笔、汪雅臣的银挂件、少年营单刀等305件珍品,深刻揭示了抗联精神的内涵,再现了抗联时期一幅幅生动场景,在201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
李刚介绍,在这一主线下,2014年吉林省博物院还举办了质量精良、内涵丰富的临时陈列,其中“连年有余——武强年画博物馆藏木版画作品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文物展”“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新疆阿勒泰地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共计35个内涵丰富的临时陈列,吸引了大量百姓进馆参观,全年共接待观众6730余人次。截至目前,博物馆官方微博粉丝达13.44万人,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位于前列。
奇趣博览大课堂从青少年成长教育入手
李刚告诉记者,要让博物院活起来,形式的不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方法。2013年末,吉林省博物院确立从青少年成长教育入手的思路,针对3至10岁少儿推出了“奇趣博览大课堂”公益亲子活动,至今已免费举办“奇趣博览大课堂”60期,在吸引孩子和家长们的注意力的同时,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少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到博物馆直接参观展厅的模式。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吉林省文物局和长春市教育局制定了项目活动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审批获得立项,成为首批试点省份。为更好地实施该方案,吉林省文物局、长春市教育局还联合举办试点启动仪式和项目对接活动,明确双方职责与任务、时间与步骤。据李刚介绍,吉林省博物院和各参与试点的学校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还承担具体教育项目设计落实的任务,成立教育试点项目课题组,以教育项目开展实效阶段考察、媒体经验介绍和教育课题学术总结为验收内容,形成立项依据。目前已进行了21次“模拟考古发掘知识课堂”和现场模拟发掘活动,参与活动人数723人。
扩大辐射影响
巡展进行时
李刚告诉记者,吉林省博物院开展不同内容的公益课堂,目的是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百姓走进博物院,让百姓在业余时间到博物院学习更多的知识。每周六免费开展公益课堂活动,内容包括手语培训、法语基础课堂、英语角、视觉艺术课堂、审美艺术培养等。同时,结合博物院展览内容,对志愿者和感兴趣的市民进行手语培训,把手语讲解纳入常规讲解范畴,其目的是让更多的爱心志愿者和市民能够掌握基础手语及视觉艺术专业手语。这样,更多的听障市民、听障学生能来博物院享受文化的视觉盛宴,促进弱势人群的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让他们能够更快乐地生活。
为了进一步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吉林省博物院还加大延伸,让“黑土军魂”走出去进行巡回展览的辐射面。李刚介绍,仅去年一年,“抗联英烈展”送入校园展览24次、社区5次,“十大国宝巡礼”送入校园10次、社区2次,流动展览参观人数10万余人次;“新兴城镇化文化在行动——送展下乡”活动将是他们今年的一项主要巡展活动,这项工作于6月底启动,8月将“东北抗日英烈事迹展”展览和“院藏十大国宝巡礼”展览送进白山市松江河镇、通化市金厂镇、梅河口市山城镇、辽源市金州乡,9月将“穿越千年——走进契丹女真人”“翰墨丹青——中国书画知识展览”两个展览送进白城市林海镇等。他们还将以“清明祭英烈、传承民族魂”活动为契机,继续将“抗联英烈展”送进校园与社区。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李刚表示:“一个科学、现代的博物院,就是让观众喜欢并且受益,不仅吸引更多观众到博物院来,还要把博物院搬到群众中去,成为百姓身边的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