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言恭达:城镇化应留住传统文化根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言恭达:城镇化应留住传统文化根

言恭达:城镇化应留住传统文化根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言恭达

  (2015年2月)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重开发建设,轻文化传承”现象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新建、改建小区或村庄的空间形态方面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西化严重,割断历史

  1、空间形态西化。很多地方的建筑形式在不知不觉中抛弃了中国元素,我们的城市、村镇在中国人的眼里,变得越来越西化了。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为进城农民建好了小区,结果却是造了个欧式的城,中国的农民住在欧式小楼或高楼里,以为农民住进别墅或高楼就是现代化,导致有的地方农民认为欧式就是现代化,中国的文化被冷漠。

  2、地名西化或去传统化。一些地方新建小区起洋名的不少,如“地中海”、“英伦”等,原有的能反映当地历史的地名则随着城镇化进程而消失。有个地方原地名叫“雀梅浜”,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而现在名字已经改为“汇润金风”,毫无特点。

  二、千村一面,特点消失

  许多镇村在改造中,往往长得一模一样,楼房样式一模一样、建筑色彩一模一样,房前屋后植物一模一样,公共照明灯具一模一样,亭台廊榭一模一样,道路铺装一模一样,水泥驳岸一模一样,原有村镇个性化的空间布局、个性化的建筑风格荡然无存。

  三、改造不当,破坏文化

  1、为古村落披现代衣服

  原本改造后的古村,应该是外旧,这是历史的洗礼;内里,为适应现代生活可以进行改善。但是有的地方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注意保护树木、池塘、井渠、古村道、古建筑等乡村传统文化要素,只改造外面。如一个很有历史沧桑感的古村落,将百年古银杏周边的低洼地全部填高60公分,并修建了一个花岗岩材质的树池,让一个原本富有地形变化、朴素自然的乡野空间,变成了一个简陋、没有特色、过于城市化的小公园,乡野情趣全无;还将街面重新出新,所有房屋外面被粉刷一新,里面却依然破旧,崭新的白墙、黑瓦,使得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大呼上当,同时居住在里面的人们生活也没得到很好改善。

  2、忽略生态保护

  许多地方在村镇改造中,喜欢将自然河道改建成整齐的水泥驳岸,使原先自然生态、具有自净功能河流,变成了城市里的、容易污染的水泥沟渠。特别是在道路改造中,只单纯考虑道路硬化而极少考虑渗水功能,人为地隔绝了雨水与地下水的交流通道,并易形成内涝。

  四、缺乏内涵,难以传承

  从保留下来的古村镇、古建筑中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教科书,每一处空间布局,每一个建筑构件,除了实用功能外,都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都能给人以启迪。而现在的许多小区,众多建筑,除了实用功能外,很难从中读出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有人说,今天没有文化含量的建筑将会成为明天的垃圾。

  这些文化遗产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反思今天各地城镇化中的建筑,有多少能成为明天令人自豪的文化遗产呢?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应是当地的“根”和“魂”,如果这个根在我们手中断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考察北京市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了保护现有的文化遗产,为了创造出更多的能留给明天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历史文脉代代相传,我们建议:

  一、重视规划中的文化含量

  各地在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时应有文化部门参加,应多听取当地文化学者、居民代表的意见。应要求所做出的规划在整体布局、建筑形态、道路、绿化、河道等多方面都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点,避免千城、千镇、千村一面。规划中应增加对空间形态的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要求。

  二、重视对具体小区和建筑设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指导

  为了让新建小区和建筑在空间形态上也能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应明确要求文化部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新建小区、楼盘设计时提出符合当地文化方面的要求。

  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已建成小区,可以选择公共建筑部分进行改造,使之空间形态能体现出当地传统文化韵味,并加以解读,让它们和传统的古建筑一样会讲故事、讲当地传统文化故事,提高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三、重视地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地名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却陈述着城市历史,折射出历史痕迹和社会变迁。虽然一些老建筑和街区被拆除、老河道被填埋、老道路被改道,但一些蕴藏着丰厚文化内涵的老地方还是应该永远被记住,而不是被遗忘。因为它们记载着历史文化,陈述着历史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可以说,地名的消失无形中会切断城市历史的脉络。应明确要求地名、路名、小区名称用原先的名称或已消失的村庄名。承载当地居民历史记忆的大树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移至新建小区并挂牌说明,让大树和地名留住历史。

  四、重视对宗祠的创新利用

  宗祠在中国的村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的宗祠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建筑形式上,宗祠建筑也是建造等级、建造水平最高的。浙江已经出现了把宗祠改建成农村文化中心,各地可以借鉴。

  五、重视传统文化在生态系统的设计作用

  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可谓是千姿百态。弯弯曲曲的水系,高高低低的碎石路,乌龟放在下水道里养,村头种上大树,都是蕴含着生态智慧。有的村庄“明湾石板街、雨后绣花鞋”,小路两侧的排水沟,伴着中间的青石隆起曲折向前,非常精美,也非常实用。应将前人的生态智慧应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同时在道路、河道改造中应明确提出生态方面的要求。

  六、重视对乡村濒危景观的信息化推进

  由于城乡一体化更多是对乡村空间的挤压和侵入,现有的乡村景观生存已岌岌可危。应加快对乡村景观的梳理、鉴别和统计,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对历史景观进行关注。鉴于古村内的古建筑大都属于村民所有,他们一般无力按照古建筑保护的要求进行维修,多数古建筑破损严重,有的已发生局部坍塌,一些木构建筑及其精美的绘画已经严重损坏,因此应尽快做档案、建数据库,做影像资料,并根据濒危景观的生存环境,划定文化红线,以确保乡村景观的保护得以落实。

  七、重视园林景观的营造创新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住水平、丰富文化生活,更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平台。应引导设计部门在建筑布局中引入中国传统园林要素,让古老的园林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焕发活力,让绿更浓、景更美、底蕴更深厚、城市更温馨。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