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最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当元好问在汾河岸边为殉情而亡的大雁发出这一感慨的时候,八百多年来,“情”似乎成了男女缠绵爱情的专属。难以想象的是,一介徜徉在唐宋、悠游于明清的“翰林”却并非为了儿女之情,让他意乱情迷的是核雕。
核雕,一种长不及寸许,宽只有数分的果核雕刻艺术,怎么如此迷人,竟然让一位东北小伙子一见钟情,从此难舍难分,以至于连居住都要选择在北京潘家园附近,为的是能够朝夕相处,时刻可见。往往是,由兴而至的痴迷总是短暂的,即使是婚姻爱情,还会有“七年之痒”,何况文玩。然而,对于用情太专的“一介翰林”而言,一切自然规律都是枉然。从2007年至今,从未消退过热情的他,甚至痴迷到了恨不能捉刀而为的程度。有人不解,他只是淡然一笑:“爱,没有理由,对我来说,收藏研习人文核雕之路才刚刚开始。”
都说“情牵有缘人”,与“一介翰林”相识,也因了核雕的情缘。2011年,我的文化专题片《袁牧谈艺》播出后不久,即接到了一个北京的电话:“我叫李国庆,专业配音演员,热爱工艺美术,尤其喜欢核雕,看了您做的电视片,很想合作”。因为电视片拍摄制作的班底都已经搭好,虽然无缘与他合作,但从此却结识了一位热爱核雕的北京朋友。
和李国庆更多一点的交流则是不久以后的事情了。为写《刀尖上的艺术——苏作核雕》这本书到网上查阅即时信息时,在“文玩天下”核雕板块里面遇到了一位叫“一介翰林”的版主,虽然都非实名,但是几句话下来还是很快确认了双方的真实身份,原 来“一介翰林”就是李国庆。
和“一介翰林”交流,不时会让我产生时空错位的幻觉,每每论及具体作品时他便情不自禁,不是慷慨激扬就是引经据典,兴之所至还会吟诗作对。一次在欣赏程德柱老师《雁荡观瀑》时,耳旁竟然响起了“清音渐起松风动,雁荡飞瀑落春声。年月日时佛号寄,明月禅心无昧蒙”的诵诗声。从外表上看,他是那么的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总有一股书卷气,如果穿上长衫,活脱就是一位从画上走下来的旧时文人。交流多了,才明白他为什么给自己起一个“一介翰林”的网名了。
玩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人谁不玩?然而,即使是玩,也有不同的境界。玩既可以陶冶性情,也可能玩物丧志。对“一介翰林”而言,核雕不只是怡情逸趣的玩物,而是一个承载传统文化的媒体。因为陷得深,自然爱得切,不期然中便充当起了核雕艺术的卫道士,每当看到核雕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冒名顶替,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甚至电脑雕刻等不良现象后总是痛心疾首。在“文玩天下”网站核雕板块的维护中他义正词严,在“首届全国民间核雕艺术大赛”座谈会上他大声疾呼,为的是核雕艺术的健康发展。
无力扭转乾坤的无奈之举就是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核雕艺术的发展方向。多年来,他将自己全部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一个以研究、创作、收藏为主体的“藏友堂”上。从创立“藏友堂”的那一天开始,他就给自己题写了一副“藏世间珍玩,会天下嘉友”的对联,并确立了“臻品集,集臻品”的运行模式。
骨子里沁润着文人气息的一介翰林总是放不下表现“人文精神”的心结,他理想中的核雕应该是既要具有浓郁的传统气息,又不失当代审美意趣的人文核雕。然而,要想实现自己挥之不去的这一理想,只有拥有自己的作者队伍。他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在网站管理和市场调研中积累起来的资源,挑选了来自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河北和东北等地的二十多位作者,组成了“藏友堂”的核心创作队伍。这些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有以浮雕见长的,也有以圆雕拿手的,在雕刻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在这支作者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人具有高等教育的背景,他们受过系统专业的雕塑学习,熟悉美术史,并有着较坚实的素描、国画基本功,较全面地掌握了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方式和造型理念,对核雕艺术的创新发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大不盈寸的核雕而言,在小小的空间上既要表现出传统气息又要呈现出当代意趣的确不容易,这涉及到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在题材内容上脱离了传统,哪有传统气息可言,如果一味继承传统,又怎能呈现当代意趣?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并将其合理呈现,这是“一介翰林”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的难题,可喜的是,他的这本《向心集》已经就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作了阶段性的总结。
■袁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