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龄中是“另类”,长辈称他“有点怪”
黑框眼镜,格子衬衫,喜欢咖啡和巧克力,会玩各种社交软件,性格开朗活泼。乍一看,李楷瀚跟普通“90后”并没什么不同。
李楷瀚笑称:“事实上,我到了广州以后才学会用电脑,从来不玩游戏。最大爱好就是一边喝咖啡,一边鉴赏古物,中西结合。”他的豆瓣和博客上,很少时髦的娱乐话题,转发的大多是跟潮汕文献相关的资料,发布的也是跟自己创办的书店相关的信息。
从小受到外公的启蒙和熏陶,李楷瀚对旧时的民俗器物兴趣浓厚,深信“前人的东西可以教育后人”。小学六年级,当普通小孩还在热衷收藏游戏卡牌,李楷瀚已经用攒下来的十几块零花钱和一只新碗,从村里老太太处换走了喂猫的碗。这是他入手的第一件藏品,一只清光绪年间的龙纹碗。这次偶然的经历,让李楷瀚初尝“淘到宝”的滋味,也让他的收藏兴趣一发不可收拾。
初中毕业前,李楷瀚把课余的一切时间精力都贡献给了古物收藏,拥有了不少于两千件的藏品。当时,每逢村里的长者去世,家属往往会把遗物丢弃在榕树旁、小溪边,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李楷瀚寻宝的小小身影。他苦笑:“我妈说我就是捡破烂的。”除了外公和爷爷,家里其他人对李楷瀚玩收藏的态度一直不支持,直到近两年才开始转变。
在广东省档案馆收集整理部的办公室里,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人正埋首“故纸堆”,整理着一批侨批档案。整理文献资料的过程相当复杂:除尘、灭菌、消毒、修复破损……“90后”李楷瀚的身份似乎与这些散发着古旧气息的纸张相比稍显突兀,而他抿嘴思考的样子、一丝不苟的动作却又与沉稳恬静的气氛契合无痕。“专业、细致,很有责任心”,这是省档案馆负责收集整理部的员工桂女士对这位年轻人的赞扬。
然而,“90后”李楷瀚也展现“非主流”的一面:他玩收藏“玩”出新花样,开了网络书店,让泛黄的侨批档案、契约文书等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商品,在自己创富的同时,进一步传承传统文化。
走爱好与创业的“双驱动”之路
24岁,当普通“90后”刚进入社会和职场,李楷瀚已辞去在证券公司的安逸职位,毅然创业。现在,他开了一家网络书店,成为一个“职业捡破烂”,并且筹划注册一个文化创意工作室。
在广州读大专的时候,李楷瀚认识了许多从小生活在外地的同乡,以及一些对潮汕文化很感兴趣的外地人,“他们对潮汕文化的喜爱触动了我”。在向博物馆捐献个人藏品的同时,李楷瀚也走上了“以藏养藏”之路。
从读书的时候开始,李楷瀚就陆续自己赚钱来供养自己,“想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就最好别拿他们的钱,最好还能反过来给他们。”尽管年纪不大,李楷瀚深谙“曲线救国”之道。2012年,他卖出了一些文献藏品,赚到了两万元。从第一件藏品到第一桶金,他花了六年的时间。
2013年,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毕业后,李楷瀚成为了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文员。李楷瀚笑称:“这份工作纯粹是为了暂时应付妈妈。”他要等自己的网络书店做出不错的成绩了,才有底气跟家人坚持自己的爱好。“我觉得年轻人不能怕失败,也要善于把握时机,有所准备。”
李楷瀚对自己工作室的规划很明晰,就是专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接下来正打算做一个潮汕戏剧文化人物系列,设计和推广与当代名角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李楷瀚的目标是要把以往人们观念中“可观而不可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可玩的、好玩”的家用和办公用产品。
心怀乡土,热心捐赠1400多件藏品
正当李楷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攒下满满一屋子的藏品时,他却做出大胆举动:将收藏捐献出来。
这两年来,李楷瀚给各个民俗博物馆捐赠了1400多件藏品,同时担任多个政府机构的潮汕文献征集员。还没毕业的时候,他就给潮汕一个企业家建造的民俗馆一口气捐献了800多件藏品,六轮大货车满满装了两车,自己还花了三个多月为展览进行布置。
李楷瀚认为,收藏理念是“取之于民,归之于民”,在他看来,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潮汕传统文化,比赚钱更有意义。当被问及自己的梦想,李楷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梦想就是活跃在文化圈,做自己想做的,收自己想收的,在这个过程中开创自己的特色之路。”
收藏是一种私人行为,而这个年轻小伙子的脑海里却从来不只他自己,对传统、宗族、乡土和人文的热爱始终镂刻在他的骨子里。乡村旅游项目是李楷瀚工作室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他说:“我是哪里来的,就要爬回到哪里去。”
“(藏品)除了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能拉近人与人的情感。”李楷瀚以自己收藏的民间契约文书为例,认为能从中看出旧时潮汕人的品质和道德规范,寻回缺失已久的传统温情与归属感。
许多潮汕人都会讲李嘉诚作为奋斗榜样,而李楷瀚真正向往和崇拜的,却是历史文化的学者大家。“尽管素未谋面,但饶宗颐先生是我的偶像,他对地方文化的眼光相当独特,我之所以开始收藏和研究民间契约,就是基于他对契约文书重要性的肯定。”
“李楷瀚的出现很让人意外。民间档案文献本来做的人不多,都是50后、60后,连70后、80后都很少,他一个90后忽然自己冒了出来主动捐赠,这例子是很个别的。”广东省档案馆收集整理部主任钟鸣认为,社会应当鼓励李楷瀚这样的草根青年收藏者,从而消弭社会转型带来的乡土精神断层,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实习生 施奉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