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茜
从紫檀香几、乾隆御制铜掐丝珐琅嵌绢画宫灯、铜鎏金掐丝珐琅龙纹香亭到铜鎏金甪端香熏,这些拥有硕大体积与艳丽色彩的藏品都是藤文浩的。
农历甲午岁末,旅日华人藤文浩私人收藏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展出。展览规模虽不大,七八十件展品,但有不少器物闪烁着金灿灿的耀眼光芒,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比如那对铜鎏金甪端香熏——“甪端”是古代传说中日行八千里、会讲八方语言的神兽,独角、双耳、四腿,身体浑圆,乍看之下其身躯有点像大象,实则四不像。“将甪端陈设于帝王宝座前方寓意能够给帝王带来祥瑞之气。同时甪端会八方语言,可以为皇帝翻译各国来臣的语言,当然这只是种寓意。”藤文浩介绍说。
一对铜鎏金掐丝珐琅龙纹香亭则高达121厘米,当中柱子是镂空的祥云蟠龙,顶端为飞檐、檐上是凤首垂着铃铛。“袅袅香烟寓意紫气东来,可带来祥瑞之气。”
藤文浩收藏的犀角杯也可自成一个系列。由于犀角得之不易,受到历代政府的控制,犀角制成的饰物便成了等级尊卑的标志。如今留存于世的犀角雕器多为明清两代所制。藤文浩收藏的犀角杯有明代初期并无过多雕饰的素身器,到了明代中后期,犀角雕品的题材更加丰富,有文人参与制作的山水人物杯、花卉昆虫杯,亦有仿古代青铜器形的犀角爵杯。其中有一件犀角觚据称是由康熙时期的雕刻大家胡允中所制,器型以商周铜器为蓝本,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胡允中的犀角觚造型相同。
藤文浩为一名古玩商人,经营古玩长达二十余年,长年往返于日本东京、北京、上海三地。祖籍上海的他1988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偏远的郊区,为了摆脱这份他不甚喜欢的工作,便只身前往日本留学。藤文浩的母亲是明代制墨大家汪近圣的后裔,受此影响,藤文浩从小便接触过徽墨、砚台等文房四宝。“我知道日本人喜欢中国文化,刚去日本的时候,我老拿砚、墨等东西送人,被送者特别喜欢,便萌生了经营艺术品的念头。”
“比如说你去做贸易、开餐饮,像我们势单力孤的留学生,一边要学习,一边要维持自己的生计肯定是有困难的。由此便想起我们家族里文房四宝。文房用具特别受到日本人的欢迎和喜欢,我就陆续拿一些文房用具过去,边送人,边开始尝试经营了。”
藤文浩记忆中最早的像样的藏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购于日本的一批“清三代”瓷器,为名人旧藏,买到后他觉得自己也是有机会接触得到高端艺术品的。后来他结识了日本古玩界泰斗坂本家族,并经由他们推荐而进入日本最高级的古玩商会,“在这个商会里面有机会得到很多比较珍贵的文物。”
作为一名古玩商,由商入藏,他身上更多体现的还是商人特性,“哪些是藏品,哪些是商品,这个界定要素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市场在变化,我们的收藏素质、经济实力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不变化就会落伍。在一种良性循环的情况下,应该是越来越往高级发展,我的界定标准也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水准一直在变动。”
藤文浩说,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自己绝对不会考虑去交易的藏品有三四十件,“我最终的理想目标并不是想挣多少钱,还是想向张宗宪先生学习,到年纪大点的时候,能有一些积淀,老了能拿出来的东西代表这一生的成就。我把这个看得很重要。”
铜鎏金嵌松石镂空葫芦形香囊 铜鎏金填珐琅太平有象 犀角雕一把莲杯 胡允中雕 丹凤夔龙犀角觚 铜鎏金掐丝珐琅龙纹香亭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由于个人爱好,从小家里也有这些东西。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我学生时代就开始玩钱币。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至少有三件,铜鎏金掐丝珐琅龙纹香亭、铜鎏金甪端香熏、胡允中所制的青铜觚。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以商养藏。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这个是有私密性的,不能够讲得很透,早期藏品渠道主要来源于日本老收藏家手中,还有日本高级会员制的商会交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常去欧美大的拍卖公司交易。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目前只是藏品,不会作为商品卖掉的藏品有三四十件。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当然是,有一个自己的爱好,一个自己收藏的系列,能够坚持这些东西不做贸易的就是收藏家,而且要研究、探讨、学习。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古玩收藏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精神食粮。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有。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吗?
A:有可能的。但我觉得我还没到那个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