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蔡超的中国画艺术:现实主义之路上的长旅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蔡超的中国画艺术:现实主义之路上的长旅

蔡超的中国画艺术:现实主义之路上的长旅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蔡超,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鸿篇巨制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普通人的平凡劳动主题作品见长,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不曾动摇、不曾改变;这位写实能力极强的画家,成长并成熟在现实生活当中,他拥抱生活,讴歌劳动者、创造现实生活的诗意;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他的作品最终又归于现实,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价值与意义。作品表明,蔡超是一个时刻对现实生活保持敏感与鲜活感的人,他对现实生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都充满敬意;显然,这出自于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因此,他笔下形象,皆是他身边的普通人、平凡劳动者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对象,且充满无可湮灭的真切质感,反映出画家对人、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与朴实深切的感受和态度。他以自己的艺术表明了他的极大创造力和理想追求,在对相关主题的诠释中,展现出意蕴的丰富性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他把自己的人生与艺术的伟大目标合而为一,并引申为对价值与意义的追问,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与艺术观,用自己的精神创造丰富了艺术的世界,在行与思的同步中,拓展了现实主义艺术的品格与境界。

  一

  “不同凡响的作家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海明威如是说。多年来,蔡超矢志不渝的长旅在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面对纷纭繁复的当代画坛现状,他不趋时尚,不求闻达,执著于自己的选择与理念,他的现实主义中国画作品,见证了古老土地上的历史巨变,是伟大时代的印迹,是对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的讴歌与礼赞,这些作品厚重而有力度,平实而又纯正,无疑,这也是他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和审美取向;譬如早在 1964 年创作的《师徒好》、1970 年创作的《农村调查》、1976 年创作的《大喜人心》、《奠基》、《敬仰》与 1978 年的《咱们中国有力量》、1979 年的《理论新军》,以及 1984 年以来创作的《建设者》、《青山恋》、《晨曦图》、《杂货铺》、《红土丰收》、

  《吊装》、《钢筋铁骨》、《顶梁柱》、《静静的秋夜》、《壮志凌云》、《地耸苍龙》、《铁臂》、《陈毅出山》、《赣南游击队组画》、《集思》、《故

  乡行》、《红都瑞金》、《芙蓉国里尽朝晖》、《协奏》、《情谊》等,勾勒并折射出民族整体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画家着重在精神力量的表现上用力,并创造了生动而富于魅力的外部形态,使画家笔下人物形象既有坚定的期待,又有自信与勇气的呈现,尤如时代地平线上的黎明风景,曙光穿越了历史逻辑的死角,在广袤的时间流程中,表现了画家自我的心灵感受,又表现出画家的责任担当与对重大时代命题的回应。在《铁臂》、《顶梁柱》、《天地间》、《吊装》、《钢筋铁骨》、《集思》、《建设者》等作品中,表现了在开阔的精神维度中,作为国家建设者的工人们以社会主义理想为精神支柱的建设与劳动中所体现的奉献精神与无畏气概,作品重在刻划“历史创造者”和“历史书写者”的精神品格,以艺术的方式表现这些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以自己的业绩融入历史,因而被铭记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不难看出,尽管是平实、质朴与单纯的劳动场景的重组,却见出在艺术立场上,蔡超始终不背离现实主义的创作主题和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表现,他坚定的宣示自己作为当代画家拥抱生活、关注现实,与大时代息息相关的艺术使命与艺术担当;在他作品结构、营造的工地、车间与乡村、山野间,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与现代人中,以及在他精心构思与反复推敲的场景、片断中,都可以感觉到其中的一腔真诚和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特别是对现实中的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及其业绩、生活态度、人生观的解读都是颇具时代感与现代意味的。蔡超以敏锐的艺术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作为大写的“人”的平凡而饱满的雄姿和当代愚公的勤劳奋斗精神,在处处漾溢着情感潜流中,闪耀着人格的光彩。这些作品,无不与现实生活、时代嬗变、社会进步相融合,形成了一个形神兼备而又内涵丰富的艺术世界。如何阐释艺术的主题,表明的是画家的艺术创造力。因为,艺术创作不是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实给以传达,而是要对现实生活、对感性生命活动给以提升,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揭示有限的、具体的感性生命形式所包含的无限生动、无限丰富的意蕴,并在其中发现美质,以提升心灵,产生审美的感动;蔡超的作品,以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为本,“本立而道生”,不论是现实生活主题,还是革命历史主题,以及清新洒脱的小品,都体现出其一贯性的原则,即通过生命行为状态体现审美特征和社会意义,化理想信念为诗意;画面的组合、人物关系与个体意象都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体元素得到表现的,这样不仅深化了对具体人、具体情境的认识,也深化了对于时代、社会进程与必然性的感受和体验,其结果必然产生了属于画家个人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蔡超的艺术世界,一是把陌生的世界熟悉化,二是把熟悉的经验陌生化,总而言之,画家把现实生活的生动性、丰富性浓缩在内心里,又以心灵图景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长旅留下的厚重足迹。

  二

  当代中国绘画的重要特征是,在“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重组与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艺术创作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显现出新的景观。而对历史进程中的常态表现——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典型事件、有意义的现象与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人物、场景进行“整合”、“反思”发现与再创造,则成为一代画家必然面对的课题。在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中,蔡超的一系列作品,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转战——赣南游击战争组画》、《众志成城》、

  《火种》、《陈毅出山》等,画家力求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出发,变叙事为艺术表达,变直白为回眸重审,重在营造一种整体氛围的意蕴,以及历史转折发生时的瞬间定格;令人瞩目的是,在其中的领袖形象塑造中,他仍从平实角度出发,而不是造“神”,亦没有人为的神圣光环;这种源于自身认知与感受的主题阐释,反倒为作品带来一种质朴、平实、饱满的特点使之更加可信、可亲;重要的是,蔡超笔下的领袖形象,是置身于群众之中的,而非高踞于群众之上的,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成长并成熟起来的“知心人”和“觉悟者”,如《火种》中,革命先驱群像中,以平面化处理为主,领袖、先驱、群众等在同一平面中形成血肉相联的平等关系,甚至消解了焦点,在互为依托、互为关联中,艺术的表现革命先驱的不朽精神,为了共同理想,患难与共,同赴生死;画面以黑红两色营造了深沉厚重的历史氛围——“漫漫长夜、天将晓”,革命先驱们如火种一样,照亮了古老的大地与夜空,在庄严肃穆的群像化艺术处理中,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创造历史的一代先驱们,如同火种一样融入历史的时空之中,寄托了缅怀与敬仰,而画家把一个饱经风霜的煤矿工人置于前景,是别具意味与别具创意的,就更加寓意深长了。《转战——赣南游击战争组画》,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岁月中的不衰意志与必胜信念,画家在由上而下的转移队伍中,动态地刻划了一个战斗集体,同志情谊,互相帮助,互相鼓舞的情境,在几近写实的手法中,笔墨服从情境的需要,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要旨,在笔墨的线条表现中,融入了些许素描关系与透视效果,营造了人与物、人与人、局部与整体的视觉效果,力求把表现与再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艺术地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严酷环境和为理想而斗争的红军战士的无畏精神与英雄气概。也许是画家有过工人生活的经历,他的创作以工业题材居多,且终生为之,矢志不渝,且不论用中国画写意笔墨表现工业场景的难度,仅工业主题本身便是对中国画家的挑战,应该说,在这方面蔡超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艺术成就是堪称典范与领军意义的,他以一系列有目共睹的工业主题创作为中国美术史书写了新的篇章,开拓并突破了中国画笔墨表现领域,其炉火纯青的技法与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的营造与构建,使他当然地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佼佼者和“笔墨当随时代”的成功实践者。作于

  1994 年的《吊装》,开启了画家前无古人的工业主题创作的成功之路,作品大胆想像、构图险绝、出人意料与突破常规成为引人关注的聚焦点,给人以震憾;画家以低视点表现凌空作业的工人群像,在“造险”的构思中,工人们以不同动态、身姿在相互配合中,工作在高空现场,在一种失衡的空间处理中表现出极大的风险性,然而他们在艰险的环境中,神情自诺,毫无惧色,从容应对,这是一曲对普通劳动者的讴歌;这件作品的不同凡响,意义在于,它以全新的形式、语言结构作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画面内在节奏与韵律,譬如,画面中布满向下垂直的斜拉线,高空悬吊下的钢索,以及左下角斜向的粗大缆绳,都是前所未有的意象创造和笔墨突破,都营造了令人惊悚的高空图景,工人们置于其中,构成了一幅人与情境合而为一的现代生活景观,它是由节奏、韵律、力度构成的现代生活景象;画面的空间分割意识、别出心裁的创意,与打破常规的人与情境关系,纯熟的笔墨技艺都使它成为一幅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的典范作品。《铁臂》,作于 1999 年,尺幅巨大,当属蔡超现代工业主题的又一“宏大叙事”作品,在《铁臂》中,画家创造了“形式就是内容”的新审美经验,画面中以横平竖直的粗大钢铁构架为主体,使有限画面空间陡然产生“陌生空间”的感受,恍如置身在另外一个“宇宙”之中,画家意在以横平竖直的构架赋于空间以明确的形式,以精心的构思营造了在同一时间中多个空间拼迭、相加的效果,用以造成有序的、逻辑的形式,让理性与感性、无序与有序与画面空间相统一;在有限的空间中,钢铁构架形成形式生命的存在,它的结构划分坚固稳定,相互托举,挑起多层结构,在迭加与错置中成为宏大的空间形式,暗示着生命的内涵与节奏力度,在水墨加素描的结合与并用中,其外形序列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而直线、角度、距离、曲线、斜线与方形,则展示出现代工业系统庞大与复杂;然而,一切在服从主题需要中,扩大了形式的意义,使之等同于内容本身;在构架的疏密效果中,工人们被有序地置于构架上层、中层,人物的动态与身姿则反映了施工项目的繁重与艰巨,画面充满了象征感,钢铁构架寓意着工人的精神品质与性格气质,人与物在画家笔下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画家在整体上营造了作品的宏大气势与磅礴场景,在局部上则以“笔墨加素描”的方式,精致的表现了工人们智慧与勇气并具的生动质朴、亲切可信的形象;我们看到,以线为主辅以皱擦,略加结构与明暗处理,既赋于人物以雕塑般的体量与张力,又不失血肉丰满的郁勃生机,无疑这是一种创意,是对笔墨语言的突破与创造。蔡超在艺术长旅中,不断深化并丰富着他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手法,呈现了他“宏大叙事”的情怀和艺术表现力,他礼赞的对象无一不是普通工人和平凡劳动者,他远离了“英雄壮举”式的夸张和“伪真实”,让一切归于平凡和普通,实现着他的现实主义绘画的理想。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作为观念,更多地属于思想、精神层面和审美价值取向范畴,而非等同于风格和技术层面上的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方法;现实主义在艺术实践中,无论其题材、主题和形式技艺都具有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和广阔的表现空间,艺术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蔡超的绘画,其卓而不群在于,他凭借“经验的再造”重新创造一种可供“共享”的审美经验,也就是在把熟识经验陌生化或把陌生经验熟识化后,变朴素的寻常生活为形式化的诗意,并善于在画面中运用形式手段创造内在张力和根本动力,使画面空间中充满相对性与不确定性,然后通过一个局部剪裁和一个场景浓缩等现实生活片断的展示,启示人们认识到我们时代、我们世界与我们生活的深邃、广大与丰富。继《吊装》、《铁臂》之后,在一路而下的创作中,更重人、事、物的艺术整合和技术发挥,在《顶梁柱》、《天地间》、《集思》等作品中,都是以大工业为背景,基本在二维平面空间中,以近于二维半人物造型的半塑造手法,展示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改天换地形象,在“万众一心”的组合中形成力量整体,去克服艰难险阻,工人们形象朴实而坚韧,但绝没有空乏的“英雄豪情”与“人定胜天”的概念化表现和“戏剧化”的动作,着力点在于——历史的创造者是在平凡劳动与平实工作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在一切归于平凡的理念中,真切、平实与质朴愈显得弥足珍贵与难以企及。蔡超的工业主题创作突出了“人”的大写及其意义,画家对此感同身受,他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著名画家,是在普通人和平凡生活中完成“我的大学”的,笔墨之间、点线之间都流露出他一贯保持的平民化感情,画家是带着这一份朴素情感走进现实、走进人生、走进生活的,几十年不曾动摇,因而,他的艺术始终形神兼备,有一种精神在其中熠熠生辉。大工业的构件,钢架、吊车、管道、铁索等,成为蔡超艺术的符号和标志,他特有的几何化的纵横交错的现代性象征,则在或垂直、或水平、或斜向、或弧形的变化演绎中,构成令人惊叹的大时代风景。我以为,在蔡超那里,现实主义艺术,莫如命名为艺术的现实主义,如此,才解脱了概念与定义的束缚,使他的艺术不被误读,使有限的艺术表达空间得到拓展,并在不违背艺术规律的情况下,独创自己寻找生活本质的逻辑与方法,在表达主导意识时,将人性的、艺术的要求放进去。《青山恋》、《静静的秋夜》、《杂货铺》、《留影》、《小溪茶楼天外天》、《在遥远的地方》等作品,都体现了新时代、新风尚,并让艺术直接还原到生活的本来意义上,在生活状态的原色中把人物携带的意义进行升华,把“人生”与“现实生活”结合在画面中,凝聚为结构、形式、语言的综合体进行诗意的阐释,在具体的生活氛围和环境中揭示普通人的人生的内在意蕴。这些作品,在轻松中见出灵性,在抒情中见出平实,在诗意中见出深刻,让人最终能在审美中感受时代巨变的气息、精神魅力与人生价值,达到境界的升华;作品的气息和精神,都昭示出画家一贯的艺术原则;他所执著的现实生活主题的探索与深化,使他的艺术现实主义与当代文化、当代审美理想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一切因此而显得更加可贵。

  三

  蔡超的作品,可以当之无愧的说,他绘制了时代的大风景,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乃至感人怀时之作,都力图展现我们精神所应有的明亮取向。作为当代画家,蔡超的艺术选择与观念也面临极大挑战,但他的作品在形式与内在精神上的创意与智性姿态,无疑,使他在高度、深度与广度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是有目共睹与无可质疑的。他的创作主题,在数十年的沉积中,从确定不变的平凡生活中被凝炼出来,被升华,被提高,即完成了从生活现象到生活中“人”的提升与表现,且更趋于人格化与人情味,笔下的主题诠释多为普通人与平凡劳动者的人生细节,而“英雄”形象与光亮色彩则尽行退去,代之以质朴、平实、宽厚的生命本色,这正是他作品“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永恒魅力所在。数十年来蔡超从未放弃领受生活现实丰富性的提醒与激活,并敞开自我与现实生活的通道,迎接八面来风的鲜活,他的艺术因此而激情不衰和永葆青春活力。就个性而言,蔡超的艺术个性是目标始终如一,所以在浩浩荡荡的艺术队伍中他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总结蔡超的经验,在于他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更广大、更丰饶的平凡劳动者之中和高天厚土之间,因此,他的生命和艺术才有了伟大的依托。蔡超说,“新与变的艺术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特征就是真善美,就是作品的人民性”;显然,蔡超艺术的成长与成熟,乃至其艺术创造,是一种生活积累的爆发,更是情感积累的爆发;道理是明白的,怀着一种激情到生活中去,必然“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情满于水”,蔡超因此能够在一种确定了的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的生活中凝炼出来一种站在高处的艺术主题,以及

  千锤百炼的绘画文本,并在近乎完美的艺术诠释中达到了难以企及的深度和高度,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这是他的成功之处,也是给我的启示。作为当代画家,蔡超长旅在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他肩负着责任与使命,面向未来,继续着自己的艺术创造,因此,注定了他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艺术家形象,只要他的艺术

  不会终结,他的长旅就会继续下去……。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教授)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