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前院长郭绍纲谈油画创作——能否画好油画跟血统没关系
广州美术学院前院长郭绍纲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在六十五年的时光里,在充斥着各种多媒材和新奇观念的当代艺术世界里,他痴心不改地从事着传统的写实油画创作。以对美感恒久不变的追求,唤醒人们对艺术最朴素的记忆。郭绍纲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符合人类“通识”的“好东西”会沉淀下来。
3月18日~3月27日,“郭绍纲从艺六十五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作品展展出其自藏的风景油画、人物油画、粉画、素描、书法以及广州美术学院珍藏的其留学前苏联时期的油画、素描共近200件作品。借此机会,本报记者对郭绍纲先生进行了采访。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金叶
将书法灵感运用到油画创作中
广州日报:您1949年考上北平艺专,当时的课程主要是怎么设立的?
郭绍纲:当时艺专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毕业,相当于大专。第一年是预科,什么都学一点。素描是最重要的基础课,授课的是孙宗慰、李宗津先生;教水彩课的是戴泽、肖淑芳先生;教油画课的是周作人先生;还有邹佩珠先生给我们上雕塑课。我们也上一些传统课程,比如李可染、黄均先生给我们上白描课。
另外,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当年一入学就安排的“图案课”,是清华大学的高庄先生来教。他个子高高的,喜欢背着一个现代的大背囊,常从里边掏出稻谷、麦穗,每人发一两棵,让我们照着写生,然后将其“装饰化”,变成图案式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将设计国徽的工作交给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的一个设计组,高庄先生是设计组的成员。他可能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学生的作业获得一些灵感资源。
广州日报:我知道您的书法写得特别好,这次展览中,也有不少您的书法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讲究书画同源,您作为油画家,有没有尝试将书法的一些元素应用到油画创作中?
郭绍纲:上世纪90年代初起,我的艺术生涯开始进入书画并重的阶段,曾求友人刻一“书健身心”的闲章,时而用于书法作品中。古语有云:“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我非以达人自诩,但经常考虑培养人才的书法基础。古时及现代美术家均以诗、书、画、印兼擅为尚,写好字,既是文化传承,又是画好画的基本功。
而在油画的创作中,我虽然不能非常武断地说只有练好字才能画好油画,但对于我而言,将书法的一些灵感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是件顺其自然的事。中国书法讲究的笔锋、笔韵千变万化,而油画笔也有平头笔、尖头笔等各种笔之分。我能够写字,所以知道笔锋可以怎么用。我调好了颜色后,对这个笔怎么用才能达到目的心知肚明,所以我的油画,笔法的变化比较多。
没有素描训练,“传神”就是无本之木
广州日报:您后来去前苏联留学,感觉他们的教学体系和当时国内有何不同?
郭绍纲:徐悲鸿认为,一个星期,每个上午四节素描课,一共24节课画完就差不多了。这种训练基本属于短期作业的性质。而且铅笔用得不多,大都使用炭条,涂起来比较宽,写意又潇洒。而在前苏联,要使用铅笔写作业,这需要更加耐心地刻画。课程设置上,五六十节课很正常,八十节甚至一百节课也不罕见。深入刻画、描写的能力,的确需要这样一个长期的锻炼才可以具备。
此外,前苏联的教学体系又会“长短结合”。“短”的地方表现在,有时候规定,一个模特15分钟一个姿势,要求一个钟画三幅画。我有长期作业的经历,知道几十节的课程可以把人画到什么程度,那么在短期内做一个速写,我可以具有一种概括的能力,这个概括不会流于肤浅,而是具有深度,是我经过长期探索之后得出的东西,此时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达;另外一方面,你有了快速变通的能力,再进行长期作业,会知道不是对细节抠得越细就越好。中国有句古话叫“九朽一罢”,就是说在关键时刻得有一个果断的概括和处理,这个得靠速写练出来。
广州日报:也就是说素描不是在训练一个人画东西“像”,而是在这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中,让训练者触及到一些深刻的东西,具有审美的眼光和能力。
郭绍钢:一定是这样的。素描追求的不仅是准确性,还有生动性、深刻性。素描不是让你对着一个人,把他的头发、衣纹都忠实地记录下来,而是让你在训练过程中理解这些东西,学会观察,懂得取舍。有了这个训练,你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创作、设计,都具有了艺术家的眼光。有了这种眼光,你可以在实际的创作中完全不理光暗,只是单纯的白描、勾线也可以是艺术品。但这寥寥几笔勾线的后面大有学问,离不开素描基础概括力的训练。
广州日报:现在很多人“攻击”素描训练,包括陈丹青也说过,素描训练不重要,他说自己不会画素描,但这不影响他画画。
郭绍纲:现在很多人对素描训练缺乏真正的了解,总认为素描就是画石膏像、画光暗,是在“磨洋工”。中国画自古讲究“传神写照”,你要是没有素描的训练,“传神”就是无本之木。
广州日报:但是在当代艺术的世界里,抽象艺术、观念艺术等很多艺术门类似乎已经不追求“形神兼备”了。所以很多搞当代艺术的人会觉得,为何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具备素描基础呢?
郭绍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如果你搞一些所谓观念艺术,那另当别论。但大部分艺术领域,只要做出来的是一个具有美感的东西,你就得具备审美能力,这种能力还是得从素描训练当中产生。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观察力、审美力、表现力都泯然于众人,哪怕给你再先进的媒材进行创作,也做不出理想的效果。
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弥补
广州日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画油画是先天不足的,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传统,包括中国人似乎先天对色彩和空间的感受力要差一些?
郭绍纲:我刚到前苏联时也对自己有所怀疑。但在我努力学习到第三年时,暑假我出去写生,然后拿作品回来参加展览,同房间一位比我大两级的前苏联学生就称赞我,这些画的色彩用得好。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信心。我们确实有一些“先天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后天弥补的,谁能把油画画得好,跟血统没有关系。
广州日报:对于当代的青年油画家,您有怎样的建议?
郭绍纲:脚踏实地地练习一些真功夫,这个是基础;另一方面,还应放宽视野,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包括美术史、文化史、艺术、哲学……看看前人是怎么走过来的,历史淘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我相信不同时代的人类,都会有一些“通识”性的见解,凝结在了艺术品中,而这些是值得追求的。年轻人应该有所创造,但不能以凭空冒出来的“点子”来指导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