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张充和仙逝 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张充和仙逝 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张充和仙逝 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张寰和之子告诉记者,这是姑姑回苏州住的房间。 张寰和之子告诉记者,这是姑姑回苏州住的房间。 各时期的张充和照片。 姚一鹤 翻拍 各时期的张充和照片。 姚一鹤 翻拍 张充和仙逝,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苏州九如巷依旧,那是她一直想回的故乡 张充和仙逝,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苏州九如巷依旧,那是她一直想回的故乡   左图:1946年,三连襟与三姐妹于上海合影。前:张元和、顾传玠,后排从左到右:张允和、周有光、沈从文、张兆和。   左图:1946年,三连襟与三姐妹于上海合影。前:张元和、顾传玠,后排从左到右:张允和、周有光、沈从文、张兆和。   右图: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 右图: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 张充和仙逝,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苏州九如巷依旧,那是她一直想回的故乡张充和仙逝,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苏州九如巷依旧,那是她一直想回的故乡 张充和仙逝,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苏州九如巷依旧,那是她一直想回的故乡张充和仙逝,带走“民国才女”最后荣光 苏州九如巷依旧,那是她一直想回的故乡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是诗人卞之琳的名句,相传这首诗的主角就是素有“民国闺秀”及“最后才女”之称的张充和。“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曾这么说,这女子便是长在苏州九如巷三号的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及张充和。6月17日下午1时,张充和在美国仙逝,享年102岁,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来到苏州九如巷,探访养育了张家四姐妹的老宅。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姚一鹤

  现时……

  “九如巷”老宅一切如旧,这里是先生留恋的家

  张充和的曾祖父曾任江苏巡抚,父亲张冀牖是一位开明的教育家,祖籍安徽合肥,于1918年迁居苏州,住在五卅路的九如巷三号。五四运动后,张冀牖接受了新思潮,认知女子教育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于1921年变卖家产在苏州憩桥巷创办私立乐益女中。

  站在隐匿于苏州古城区的张家老宅,虽然时光变迁,但记者眼前的一切却看似如故。多少年月,张家姊妹兄弟十人,九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而五弟张寰和则一直住在这座老宅,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张家人聚首的地方。张充和每次回苏州也都会住在此处。去年,张寰和去世后,他的妻子周孝华以及儿子一家仍然住在这座老宅。

  走进张宅,扬子晚报记者发现,虽然门头不大,但是里面却别有洞天,颇有桃花源记中曲径通幽的感觉,通过前厅,后面是一座花园,绿树成荫,虫儿鸟儿争鸣。

  院子的中间还有一口水井,如今它仍是张家人主要的饮用水源。弟媳周孝华指着这口井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当年充和回家,喝了井里的水就激动地表示“这是家的味道,清甜芳香”。

  年轻时代

  三姐夫沈从文家遇挚爱

  那段跨国婚姻曾让家人顾虑

  张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在生她之前,母亲陆英已经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充和的一个叔祖母,也就是李鸿章的侄女,心疼她的母亲陆英,提出想收养充和,八个多月大的充和被叔祖母带回了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叔祖母去世后,16岁的充和才回到苏州九如巷的家。

  弟媳周孝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充和21岁的时候她以语文满分、数学不及格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张充和听过胡适讲文学史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但充和始终对昆曲无法忘怀,曾去清华旁听昆曲老师开课。”

  张充和在北京住到三姐张兆和和姐夫沈从文家中。卞之琳是沈从文的密友,那时充和正住在姐夫家里,两人得以相识,虽然卞之琳对于张充和一直颇有好感,并念念不忘,但是开朗的张充和并不喜欢性格沉默内向的卞之琳。

  同样是在沈从文的家中,张充和认识了后来和她相伴一生的丈夫,德裔美国人傅汉思。次年,35岁的张充和和傅汉思结为连理。“开始我们一家人都很担心充和,因为那个年代都比较的保守,找外国人当老公更是少而又少,我们怕两人存在文化差异,又担心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薄,会对充和不好。”周孝华说,但1948年充和移居美国前,在丈夫傅汉思的陪同下回到了苏州,傅汉思身材高大却为人谦和细心,打消了一家人的心理顾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次充和自己拎着水桶从井里打水,傅汉思看到后立刻上前阻止,细心的他此后一直帮充和打水。”

  难解乡愁

  阔别30年后多次回国,最爱苏州园林和苏式生活

  这一走就是三十年,张充和一家没能聚首,直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张充和第一次从美国回苏州探亲,张家的兄弟姐妹们也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了苏州的老宅,一家人终于圆圆满满地聚在了一起。周孝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因为当时地方有限,所以就是男的和男的住,女的和女的住,有时候还要打地铺。

  当时买东西都要凭票,物资相对匮乏,啥吃的都少。

  “充和说不用做鸡不用做鱼,说是不想吃,但是当我后来用苏州传统的方式烹饪出了鸡汤和银鱼,充和吃得特别香。她还喜欢太湖的河虾,除此之外她很喜欢甜食。”周孝华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不由地微笑:“不过毕竟在美国三十年,充和吃饭也有些中西合璧,炒青菜喜欢放些牛奶进去,还经常做罗宋汤给我们喝,酸甜开胃。”

  后来二三十年里,张充和也曾回过苏州几次,每次都要在老宅里住上近一个月的时间,每次回苏总要去几个园林走走,最多的莫过于拙政园,网师园,留园以及怡园。周孝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充和喜欢在怡园里吃一碗苏式汤面,说这是地道的苏式生活!”

  曾想回国定居,2004年最后一次回苏成永诀

  悠长的小巷,静谧的街道,涓涓的细水都是张充和最喜欢的古城苏州之美,是张充和想要的生活。“每次回到苏州,她都把归期一延再延,舍不得走,想多住上几天。她还曾多次表示希望苏州古城能够更好地保护起来,让苏州的特色一直延续下去。”

  采访中,周孝华也向扬子晚报记者透露,张充和曾有过回国定居的打算,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作罢。

  2004年,张充和的学生为她在北京和苏州两地举办了一次她的书画展。这也是张充和最后一次回到苏州,在老宅里住了二十多天。据周孝华回忆,尽管那时的张充和年事已高,但还是坚持每天写毛笔字。

  之后回到美国,张充和更是不定期地打越洋电话向张寰和夫妻报平安或是闲话家常。直到2008年左右,张充和的耳朵有些聋了,不太能听见声音,自此电话打得越来越少,姐弟间只会偶尔问候。

  “直至充和去世,她都不知道我的丈夫他的弟弟张寰和去年过世的消息,”周孝华说,“因为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所以我再三考虑还是没有告诉她。”

  张氏四兰

  四姐妹婚姻“各自传奇”

  张氏四姐妹,也称张氏四兰。张氏原籍安徽合肥,家居苏州,祖上系清末合肥籍的淮军首领张树声。四朵金花的婚姻都颇有故事,相继和四位知名人士结为伉俪,其中:

  大姐张元和,即与小生名角顾传玠恋爱而结为伉俪(后旅居美国);

  二姐张允和,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夫人;

  三姐张兆和,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

  四姐张充和,是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傅汉思教授的夫人。

  难解乡愁

  在美20多所大学

  传授书法和昆曲

  在美国60多年的时间里,张充和曾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耕耘。周孝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为了在西方更好地传播东方文化,去大学表演昆曲。”

  张充和很早就开始写作,但是一生中从未主动出版过任何著作。历史学者王道经过多年搜寻,将张充和民国时期的散文首次结集出版。王道昨天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虽然没有和张充和直接联系过,但是通过张充和姐姐的女儿,张充和曾帮他的书题写了书名《流动的斯文》。得知张充和去世的消息,王道十分惊愕,此时他正在日本,此次日本行的目的就是追寻张充和昔日的淘书地—张充和当年随夫在日本一年。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