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威尼斯海归解构威尼斯神话 威尼斯海归解构威尼斯神话

  文/陈小扁

  <<新周刊>>第417期

  如果不是去折腾过一番,他们还真不知道威尼斯的造星神话已经破灭了。

  作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耗资2000多万,是去年登陆威尼斯的中国展览中规模最大、争议最多的项目。它在威尼斯展出的情形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军械库展厅堆满了156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左手油画,右手雕塑,众声喧哗,堪称“巨展”。

  2014年3月,它回到中国,在广东美术馆进行持续一个月的展出。展览从九个部分各挑选两三件参展作品作为案例,仅有18件作品。现场作品以架上油画为主,水准参差不齐。有观众嘀咕:这就是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到国外参展的水平?

  开春以来,去年亮相威尼斯的中国展览纷纷班师回国。中国馆艺术项目“变位”于3月15日移至温州昊美术馆;“心·跳”平行展亦回到北京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还有不少艺术家打着“威尼斯参展艺术家”的旗号回国亮相。

  去过威尼斯办展,莫非就能衣锦还乡?如果不是去折腾过一番,他们还真不知道威尼斯的造星神话已经破灭了。

  威尼斯双年展之所以接纳中国军团,与吸金有关。

  大半年前,这些展览宣称“占领”了威尼斯。

  威尼斯双年展有百余年历史,但它与中国的渊源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受邀参展,送去了剪纸和刺绣。直到1993年,由意大利外交官牵线,16名中国艺术家自费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东方之路”,参展艺术家包括后来为人所熟知的王广义、方力钧、张培力等,中国当代艺术的逐梦之旅由此开始。

  20年后,中国艺术家对国际展览驾轻就熟。2013年5月,成百上千的中国艺术家挤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舞台上。除中国馆外,还有近10场中国艺术家的外围展、平行展同时举办,是目前中国参展人数最多的一届,甚至有媒体使用了“中国人攻占威尼斯”这样的标题。

  一位威尼斯双年展的常客说,本次双年展有250个展览,其中120个国家馆,数不胜数的外围展和平行展。“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艺术家、策展人和画廊老板。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国家馆门口免费发放的十几种刊物中,几乎每一种的显著位置都是中国展览的广告。”

  威尼斯双年展之所以接纳中国军团,与吸金有关。当地政府把威尼斯主城区可以做展览的地方全部利用起来出租,意大利的展览公司也趁机大赚一笔。以中国国家馆为例,国家补贴的费用不足以办展览,需要策展人或艺术家筹集。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赞助,甚至是艺术家自费。国家馆招待晚宴费用20多万元,是温州昊美术馆赞助的。策展人王林说:“未曾呈现的声音”花了约2万欧元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的Logo,光是场租费就近5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00万元,费用是四川一家投资公司出的。

  对于到威尼斯办展的高花销,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张小涛最有体会。去年,张小涛把数字动画《萨迦》带去威尼斯。为了筹备展览,他待在威尼斯一个月,运输、设备、食宿,花掉了七八十万元人民币,“幸好北京白盒子艺术馆在我去之前买了两张画,钱刚刚好”。

  一个艺术家被认可,肯定是多次出场,有成有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费用如此高,中国艺术家为什么还纷纷奔去威尼斯双年展?一切皆因威尼斯曾经缔造过神话。

  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当时,主策展人哈罗德·塞曼史无前例地邀请了20余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主题展,占全部参展艺术家的近1/5,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国家的参展人数超过美国。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当年的国际艺术大奖也由蔡国强的《威尼斯收租院》夺得。

  “蔡国强的每个作品都是项目,他以中国文化作为卖点,很好地把握了西方对中国的好奇心。如果他晚30年做这样的项目,老外就不会感到新奇。”“心·跳”展策展人喻高解释道。

  在威尼斯制造中国奇观,被认为是获得认可的捷径。但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几个中国艺术家却让观众大跌眼镜,甚至有人说他们“丢人丢到了家”。一尊面目模糊的孔子像,旁边立着两位着素服的男女,男的吹笛,女的用沪剧哭唱起来;两架玩具飞机出现在圣马可广场上空,盘旋一阵之后开始向空中喷烟雾,约一分钟之后从天上消失。这些当时出现在威尼斯的奇观,最终并未出现在广东美术馆的汇报展上。

  从威尼斯归来后,张小涛并没感到自己的处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展览照样以每年一大展的速度举办。他近年规模最大的个展《空影》最近刚刚在苏州举办,与他一道参展威尼斯的何云昌也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个展。

  “大家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何云昌回来之后卖了一张大画。”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说,“也许未来会,但目前没有。”

  艺术家邱志杰说,他并不觉得艺术家参加一个重要展览就会一炮而红。他认为一个艺术家被认可,肯定是多次出场,有成有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都想在个人履历上添上一笔“威尼斯双年展”,但是,凭借一个展览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艺术家更不可能靠出国镀金来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一轮浩荡队伍去威尼斯又回国落地,实际上解构了威尼斯曾经缔造的神话。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